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经喙突和肩峰行肩关节外固定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喙突和肩峰的解剖学观测探讨经喙突和肩峰行肩关节外固定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18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喙突和肩峰的宽度、厚度、长度、轴线的倾斜角度及进钉深度等做了解剖学观测.结果喙突宽(17.65±1.82)mm,厚(13.11±2.11)mm,长(45.43±4.52)mm,外倾角(30.2±8.545)°,下倾角(22.9±4.229)°.肩峰宽(24.71±3.75)mm,厚外侧(8.67±1.34)mm,内侧(11.81±1.33)mm,长(48.21±4.68)mm,外倾角(10.81±4.336)°,上倾角(16.316±6.395)°.结论肩关节外固定术效果可靠,喙突和肩峰可以接受直径5mm的螺钉,其形态学资料有助于合理选择外固定器、准确确定进钉点的位置和方向、保证肩关节外固定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常见类型之一。自1743年Hunter首次报道关节软骨“一旦损伤,不可修复”以来,人们一直把关节软骨损伤作为创伤性关节炎的始动因素来研究。近年来,随着外伤、交通事故的增多,关节软骨损伤的机率增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儿童到老年均有发病,虽然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如何根据患者年龄和分期进行治疗尚无定论。目的: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获得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02例(242髋),根据年龄分组,儿童组(4-14岁)45例47髋,采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式;青壮年组(15-45岁)100例125髋,采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瓣移位术式;中老年组(46-81岁)57例70髋,采用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0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平均6.3年。儿童组、青壮年组、中老年组优良率分别为87%,89%,86%,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青壮年组术后Harris 评分提高至(88.1±0.9)分,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至(0.9±0.4)分;中老年组术后Harris评分提高至(91.5±1.0)分,目测类比评分降低至(0.60±0.07)分。结果显示: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较适用于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瓣移位术较适用于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尤其是15-45岁Ficat Ⅱ、Ⅲ期患者;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及保头治疗失败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开展越来越广泛 ,但外科医生对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的形成还认识不够。自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6 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LMWH)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说明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地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男 32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 6 1岁 ,平均体重 6 9kg。1 2 治疗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施行 ,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 ,持续硬膜外麻醉。 6 2例病人中对术前有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SCOFIX(Scolisis-Fixtor)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冠状面畸形、矢状面畸形和旋转畸形.方法应用SCOFIX系统治疗脊柱侧凸16例,术前冠状面畸形为47°~115°;矢状面后凸畸形为10°~56°;旋转畸形为Ⅰ~Ⅲ度.术前躯干移位4~9 cm.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冠状面畸形为13°~72°,平均矫正率61.3%;矢状面后凸为10°~41°;旋转畸形平均矫形Ⅰ度.躯干移位为0.5~4.2 cm,平均矫形65.3%.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结论SCOFIX系统具有三维矫形能力,可矫正冠状面、矢状面和旋转畸形,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不需外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关节软骨撞击伤后软骨退变过程中组织学的病理改变。[方法]5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高、低能量两组,每组28只,随机选取一侧后肢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不同重量的击锤撞击股骨内侧髁软骨面致不同的损伤。术后4 d,1、2、4、8、16、32周收集标本,每个时间组4只兔子,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O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软骨基质目标灰度值。[结果]低能量组标本的M ank in法评分、基质目标灰度值伤后早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高能量组M ank in法评分、基质目标灰度值始终较高,且逐步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能量撞击伤后,软骨具有有限的自行修复能力;高能量撞击伤后,胶原纤维网架变形和断裂的关节软骨损伤后不能自行修复,伤后4周退变已较明显,且伤后时间越长,软骨退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加椎弓根通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共78例,经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的测量,表明该手术方式能够重建椎体的高度,增加脊柱前柱稳定性,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采用自体血液稀释法和术中出血回输法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输血的初步经验。方法:对5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了自体输血技术,稀释法18例,术中出血回输法38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稀释组中12例(67%)单纯采用自体血液稀释法完成手术,另6例加输库存血,其用血量较以往同类手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回输组的回收总血量39050ml,平均每例回收1028ml,与对照组比较人平均输库存血量减少69.9%。56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血液稀释法和术中出血回输法进行自体输血与库存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液稀释法及术中出血回输法可根据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是节约用血、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处理的方法 及可行性.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术前临床检查及骨盆标准正位X线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长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的长度.安装假体试模后,测量股骨头中心与股骨大粗隆硕点高度是否一致,比较双侧膝关节是否在同一水平.结果 44例获得随访,按术前方法 测量,肢体长度差异为(8.8±2.4)mm.其中35例(80%)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双下肢长度差异小于10 mm),7例(16%)有10 mm以上(10~15 mm)的延长,2例(4%)有10 mm以上(10~15 mm)的短缩.1例致坐骨神经麻痹5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5分(80~91分).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反复测量验证,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带锁髓内钉技术自应用以来,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日益受到骨科医生的重视。它具有适应证广,手术创口小,固定合理可靠,应力遮挡作用小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一些骨折不愈合的病例。能有效的防止骨折处的旋转及短缩,可早期负重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及肌肉康复训练,减少了所谓骨折病的发生。我院自1998—09—2002—09采用扩髓带锁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