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经正骨手法复位电子智能夹板和传统夹板固定后,并发症的预防、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电子智能夹板组、传统夹板组各30例。经正骨手法复位电子智能夹板固定和传统夹板固定治疗后观察和随访6个月。疗效对比评价采用Gartland and 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影像学评价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3方面进行评价,对术后2周内肿胀、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根据Gartland and 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肿胀评分(复位后1天、3天、7天、14天)、疼痛评分(复位后3天、7天、14天),电子智能夹板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夹板组(P〈0.05)。2组治疗6周后影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智能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传统夹板比较,可更有效减轻肿胀、疼痛及预防肢体末端缺血、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2.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1959年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先报道的一种发生于青少年时期、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神经系统疾病,青年男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不对称性手及前臂肌无力、萎缩,以单侧多见的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  相似文献   
33.
邓强  李映会  覃瑜 《中国药房》2013,(4):347-349
目的:评估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PD患者随机均分为左旋多巴组与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组。2组患者采用左旋多巴或左旋多巴+普拉克索治疗,疗程均为12周;在第4、8、12周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在第12周末采用TESS量表进行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结果:2组患者第4、8、12周末UPDRS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基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组UPDRSⅠ、Ⅱ、Ⅲ总评分及HAMD评分优于左旋多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可有效改善PD患者临床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改良Galeazzi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Galeazzi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改良半腱肌肌腱移位手术后的随访,对该术式的适应症及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术后一例内侧副韧带损伤,关节不稳。优良率占84%。结论:对于经广泛保守治疗未得到矫正的骨骺发育未成熟的儿童病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西医治疗大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凿及副作用小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如何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经典指导理论,是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古籍文献中"乙癸同源"理论的认识,探讨该理论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出发,基于"乙癸同源"的经典理论,针对肝肾亏虚的基本病因病机,发挥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理论指导作用,指导临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中医药使用,从根本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能够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调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M)患者血瘀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瘀质PMOM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方案(八段锦+中医药膳+活血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12月后测定2组患者血瘀质积分、VAS评分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并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月、12月后腰椎(L_(2~4))骨密度T值,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3月、6月、12月后血瘀质积分、VAS评分、DPD/Cr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含量、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试验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方案调治血瘀质PMOM能够改善患者血瘀体质、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7。常规检测血细胞计数。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BIL和INR分别为(43.1±8.5)μmol/L和(1.3±0.6),显著高于【分别为(19.4±3.0)μmol/L和(1.1±0.2),P<0.05】,而血清ALT和ALB水平分别为(63.6±8.2)U/L和(30.8±4.6)g/L,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104.1±14.9)U/L和(39.0±8.1)g/L,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7水平分别为(88.7±11.6)pg/mL、(95.6±12.5)pg/mL和(45.6±8.9)ng/mL,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68.2±9.3)pg/mL、(67.9±9.5)p...  相似文献   
39.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影响患者损伤部位及以下的运动、感觉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现有治疗手段单一、且效果不佳。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血-脊髓屏障、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生长、修复瘢痕组织等方式,改善和治疗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因其在临床治疗应用上的潜力,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依降钙素配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因OVCF行PKP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PKP术后当日给予依降钙素肌注)及对照组(68例,单纯予PKP)。患者均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21±0.4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骨密度(BMD)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有效缓解,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缓解更加明显。至末次随访时对照组术后新发邻近椎体骨折2例,手术椎体再骨折6例;观察组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1例,手术椎体再骨折1例,两组骨折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4.5±0.57)个月,两组早期术后再骨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绝经后妇女OVCF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给予依降钙素肌注可减轻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并能有效降低早期再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