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Ⅱ期原位植皮法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挤压撕脱伤的处理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Ⅱ期原位植皮法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挤压撕脱伤39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39例患者中23例皮片成活100%;11例皮片成活85%以上;3例皮片部分坏死成活70%左右;1例皮片坏死成活≤50%;1例形成溃疡。39例患者均随访3~12个月,皮瓣颜色正常,肢体功能恢复良好。骨折4~6个月后痊愈。结论Ⅱ期原位植皮法避免了I期植皮成活率低、易于感染、术后瘢痕严重的缺点,是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挤压撕脱伤有效的治疗方法,成活皮肤具有弹性好、耐磨、耐压等优点。彻底清创是提高皮片成活率、降低感染率及坏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Ⅱ期原位植皮治疗儿童皮肤撕脱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期原位植皮治疗儿童四肢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对55例在我院救治的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儿童组年龄2-14岁,成人组15.5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二期原位植皮法治疗。均随访3-12个月,平均5.5个月。结果Ⅱ期原位植皮法治疗儿童四肢皮肤撕脱伤疗效良好,植皮成活率98%,明显优于成人组并有显著差别。结论Ⅱ期原位植皮法避免了一期植皮成活率低、易于感染、术后瘢痕严重的缺点,是治疗儿童皮肤撕脱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笔者分析1999~2004年间采用AO钛合金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91侧,现就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72例91侧,男56例,女16例,年龄16~62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41例,车祸伤25例,其他伤6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1]:Ⅱ型31侧,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期原位植皮与一期原位植皮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69例皮肤挤压撕脱伤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应用二期原位植皮治疗,第二组应用一期原位植皮治疗。测量植皮成活面积,计算成活比率,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皮肤颜色正常,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二期原位植皮成活率(96.20%)明显优于一期植皮患者(85.35%)。结论二期原位植皮法避免了一期植皮成活率低、易于感染、术后瘢痕严重的缺点,是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挤压撕脱伤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孔狭窄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孔狭窄的影像学研究许纬洲①曹冠东王玉记王海蛟赵松海汪汉民1资料与方法本文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2-67岁,平均47岁,其中40岁以上者32例。病程10月至8年,平均6.2年。压力下硬膜外造影方法:头高脚低(15~30)侧卧腰椎屈曲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自动加压带锁髓内钉(ALN)的生物力学性能比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具成人新鲜尸股骨标本,对其骨折固定后,在压缩、弯曲、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结果:①ALN钉与国外GK钉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相当(P<0.05);②在应力遮挡率方面特别小,明显比GK钉优越(P<0.01);③ALN钉具有力学分布合理、应力遮挡小、内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方便,能早期恢复伤肢功能的特点。结论:ALN钉除了具备GK钉抗弯、剪、扭、旋优良的作用外,还具备了GK钉所不具备的自动加压弹性固定的作用。解决了临床上坚强内固定(带锁髓内钉)骨折端应力传导不够或没有应力传导,弹性固定(梅花钉)不易控制骨折端弯、剪、扭、旋应力这一矛盾。是一种性能特别优良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改进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的远期疗效,探讨克服单开门手术弊端的方法。方法:对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改进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其中91例获随访,随访3~6.5年,平均5年3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9.06%。术后3例出现开门侧肩及上臂神经根性疼痛,1例出现脑脊液漏,无1例出现颈椎不稳及再关门。结论:改进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型术通过选择性神经根管扩大、牢固的椎板固定、准确的开门节段选择可以避免单开门术式的弊端,与文献报道相比,是一种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32例(67个压缩性椎体)行经椎弓根路径PVP治疗。压缩椎骨注射骨水泥量为4~12ml。结果:全组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9个月。疼痛范围仅限于压缩椎体部位者15例,其中11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有效率100%;压缩椎体部位同时伴非压缩椎体部位疼痛者17例,其中术后疼痛消失6例,减轻4例,无效7例,有效率58.8%。总有效率为78.1%。并发骨水泥外漏9例(椎旁漏5例、椎管内静脉丛漏3例、椎间盘内漏1例),但未出现不良后果。结论: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尤其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PVP治疗脊柱转移癌患者15例(病椎22节),包括颈椎5例、颈椎合并胸椎1例、胸椎3例、胸腰椎同时存在1例、腰椎4例、骶尾椎合并髂骨1例。所有患者术后1~2周进行病椎放疗。结果:15例中21节病椎施术成功。术后3个月以上随访病椎部位疼痛完全消失12例,轻微疼痛3例。术后X线和CT复查发现病椎的肿瘤区域18节被骨水泥完全均匀充填加固,3节大部充填。术后15节病椎发生骨水泥外漏,1例颈椎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1例骶尾椎合并髂骨转移癌患者术后出现双足底麻木,均经保守治疗1周症状消失。结论:PVP治疗脊柱转移癌能够凝滞病变、固化椎体、缓解疼痛,结合放疗是一种治疗脊柱转移癌效果较好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