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8篇
  免费   1114篇
  国内免费   977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292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693篇
口腔科学   257篇
临床医学   2424篇
内科学   1133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341篇
特种医学   5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805篇
综合类   4700篇
预防医学   1763篇
眼科学   282篇
药学   2161篇
  20篇
中国医学   3034篇
肿瘤学   395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1093篇
  2010年   953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904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464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78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32篇
  1978年   14篇
  1965年   9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细胞缝隙连接是由连接蛋白构成的亲水性通道,介导相邻细胞间离子、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的交流,对于胚胎期各个组织器官的发育起重要作用。目前发现连接蛋白26,30,31,32,43,46和50的基因突变与某些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关系密切,这些疾病导致神经、视觉和听觉、心血管、皮肤等多个器官的先天性异常。各种连接蛋白的突变位点在分布上很类似,大多集中在连接蛋白的第2个跨膜区。连接蛋白的某些区域则为绝对保守,这些区域正是连接蛋白维持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区域,对该区域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也许能进一步明确连接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942.
目的:通过HBx基因的克隆、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以及pe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用Oliga6.0结合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血清中(血清型Adrq^+)分离得到的病毒株构建的HBxAg质粒中扩增HBx基因。用DNA star5.01和Vector NTI Suite8.0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经双酶切将HBx基因定向插入到pcDNA3.1(+)质粒中。结果;成功克隆了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并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新基因被GeneBank接受,在GeneBank上登录号为AY839630。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克隆的基因与野生基因型C型有高度的同源性(97.80A),2.2%的变异。结论: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病毒株(血清型Adrq^+)中发现了新的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mutantgenotypeC)。pe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在树鼩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抗温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细胞CD47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AIHA外周血细胞CD47的表达,并与正常人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IHA组、AA组及正常人外周血红细胞CD4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7±5.36)%、(97.70±2.75)%、(97.02±5.62)%,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5.47±11.87、37.80±16.47、35.21±10.81;AIHA组红细胞CD47的表达显著低于AA组及正常人(P均<0.05);AIHA组、AA组及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CD4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6±19.56)%、(52.33±14.74)%、(75.99±21.3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3.40±4.99、14.32±2.89、26.78±6.74;AIHA组、AA组粒细胞CD47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粒细胞CD47表达缺失,AA患者粒细胞CD47表达缺失,红细胞CD47表达正常.  相似文献   
944.
目的了解Vit E和硒联合干预对急性肝损伤期肝星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50% CCl4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饲料中添加适量Vit E(250 mg/kg饲料)和硒(0.2 mg/kg饲料)进行营养干预,分别在第1次和第3次注射CCl4后的6、24、48、72 h处死大鼠,取其肝组织,用α-SM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激活的HSC细胞,用原位凋亡(TUNEL)技术和α-SMA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HSC凋亡.结果注射CCl4后HSC激活,并在第1次注射后72 h活化HSC数量达到高峰;在所观察的各时间点,随时间延长HSC凋亡数逐步增加;在同一时间点,抗氧化剂干预组HSC数量少于病理造模组.结论饲料中添加适量Vit E和硒可抑制CCL4所致的急性期肝损伤时HSC的激活和(或)增殖,并促进激活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5例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1)手术操作的规范化。(2)手术时间的长短。(3)术前、术后激素的应用。(4)术后脑室外引流管停留的时间。(5)术后脑脊液耳、鼻和切口漏的处理。(6)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治疗方面:在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行鞘内或脑室注庆大霉素或头孢曲松钠收到良好疗效。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化的术后处理,可以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行鞘内或脑室内注药对防治颅内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6.
二次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为男性,22岁,确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1年,Ph染色体100%阳性.供体为患者胞姐,HLA配型结果:血清学完全相合,基因分型(PCR-SSO)HLA-A位点亚型不合.于2003年7月9日入层流病房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第一次移植失败且自身造血未能恢复,而于9月2日(第一次移植后46 d)行第二次移植(同一供体),随访17个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7.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坤  谢火华  王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86-1887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及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提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方法:对1998年12月~2004年12月出生收治的2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LBWI的主要原因有胎膜早破(57·5%)、宫内感染(35·1%)、多胎(双胎)妊娠(24·5%)、妊高征(20·2%)、脐带绕颈(18·8%)、前置胎盘(5·3%)、其他原因不明(16·3%),主要的死亡原因有NRDS、颅内出血、肺出血及败血症。结论:提高VLBWI近远期存活率必须早期发现,除重视儿科的处理,密切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之外,需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接触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溶栓导管送入血栓内,直接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应用肝素、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观察临床症状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栓效果.结果18例病人痊愈6例(33.3%),显效10例(55.6%),有效2例(11.1%).结论尿激酶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9.
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TGFBI基因突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中国Reis 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TGFBI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于彼此无亲缘关系的两家系 10例患者及其家族中 2名正常成员进行基因分析。采取外周血 10ml,制备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TGFBI基因的第 4、12外显子,将基因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相应基因序列。结果两家系均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表现为角膜上皮下及前弹力膜中细小的颗粒状混浊,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融合、扩大呈地图样外观,符合Reis 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地图型的诊断。基因序列分析呈现TGFBI基因第 124密码子第二个碱基G→T碱基点突变,导致精氨酸转变为亮氨酸(R124L)。结论 中国Reis 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两家系均呈现R124L基因突变,表现为Reis 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地图型改变。基因分析将为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50.
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检测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由被访者本人和调查员共同填写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24份。结果:通过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在躯体、生活、情志、精力、社会等模块信度较好,均高于0.6;只有禀赋模块的信度低于0.6。问卷总体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309,折半系数为0.7533。效度方面,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在症状条目和生存质量条目的得分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显示了本问卷较好的区分效度。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按特征根值>1提取其因子,共提取因子22个,累计贡献率为55.61%。结论: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在亚健康研究和评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