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是否优于传统方法 .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截至2008年10月关于两种监测方法 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7项研究分析结果 显示自我监测方法 较之传统方法 治疗达标率高,并且能将伞因死亡率降低近三分之一;栓塞事件发生率减少54%;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亚组分析显示,自我调整药量组较之依靠专业人员调整药量组全因死亡率及栓寒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未降低.结论 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较传统方法 优越,但实施之前必须对病人进行教育与严格培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含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的联合化疗方案行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 84例临床诊断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5-FU)1.1 g/m2,顺铂60 mg/m2,力朴素135 mg/m2;10~14 d后接受手术(研究组).同期收治的78例Ⅱ期以上胃癌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毒副反应,以及两组问的疗效差异.结果 对照手术组48例(61.5%)获得根治性切除,1年总生存率为74.3%.新辅助化疗组全部完成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毒性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属可控范围内(1~2级);其中66例(78.5%)获得根治性切除,较对照手术组提高17.0%(P=0.018);1年总生存率为80.9%,较对照手术组无显著提高(P=0.283).结论 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以力朴素联合5-FU、顺铂的方案行动脉介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它能提高根治手术切除率,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病例数较少和随访时间有关,尚须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金银花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  朱国庆 《黑龙江医药》2010,23(3):396-398
金银花是我厂双黄连片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主要有效成份绿原酸在一般制备过程中不易被提出来,严重影响了双黄连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了提高双黄连片的质量,使金银花的提取工艺更具科学性,本文采用L9 (3 4)、L4 (2 3)等正交表设计实验,对金银花的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温浸法、超声提取法、乙醇渗漉法等各种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比较,优选其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条件下绿原酸的的提出率,并以绿原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方案为用10倍量的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胰腺癌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相对少见 ,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 ,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我们自 1998年~ 1999年对 10例晚期胰腺癌病人进行了介入治疗 ,现对其方法及疗效作一总结。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6~ 64岁 ,平均 5 4.3岁 ,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影像及化验证实 ,其中 7例合并阻塞性黄疸 ,占 68.7%。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根据病变的部位分别行胃十二指肠动脉 ,脾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化疗 ,对 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 ,首先行经皮肝穿刺引流(PTCD) ,解除黄疸 ,其…  相似文献   
105.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64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8  
目的 探讨供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方法 收集64例动静脉内瘘术,比较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内瘘血流量及血管合并症,分析吻合口不同口径对内瘘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内瘘血流量每分钟200ml以上56例,出现内瘘血管合并症8例,因血流量不足再次手术6例。动静脉侧端吻合的内瘘质量比端端吻合好,当吻合口小于0.5cm时内瘘血管合并症增加。结论 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血管吻合口的大小以0.5cm为适宜,血管吻合应遵循显微血管缝合原则。  相似文献   
106.
生长激素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了解生长激素(GH)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测定10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附近正常黏膜中GHR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Ki-67表达。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黏膜GH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肿瘤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中GHR表达(81%)明显高于正常黏膜(68%),GHR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相关(P=0.047、P=0.003和P=0.017),并与肿瘤增殖相关(P<0.001)。结论GH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提示GHR的表达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结直肠癌患者应用GH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7.
G-CSF受体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和其附近正常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rCS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了解G-CSF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RT-PCR法分别检测42例结直肠癌及其附近正常黏膜组织中G-CSFR蛋白和其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结直肠癌肿瘤细胞G-CSF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表明结直肠癌中有明显的G-CSFR蛋白的表达(31/42,73.81%),并明显高于正常黏膜(20/42,47.62%,P<0.001),许多Cr-CSFR表达强阳性的结直肠癌,相应的正常黏膜G-CSFR阴性或弱阳性表达。G-CSFR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01、P<0.001),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O.346、P=0.686:P=O.459)。RT-PCR结果示42例肿瘤标本中21例呈G-CSFR mRNA阳性表达,而相应正常黏膜仅11例。结论C-CSF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明显上调,结直肠癌患者应用G-CSF时应考虑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拔管后发生排尿异常的关系,以减少拔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 00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病人,按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或>7 d)分为对照组630例,观察组370例,观察2组留置尿管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对于拔管后排尿异常者,实施对症护理.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为5.1%,观察组为12.7%,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并采取对症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拔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核因子-KB(NF-K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NF—KB活化的阳性率;ELISA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贝那普利组LVEF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贝那普利组NF—KB活化的阳性率及hs—CRP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NF—KB活化的阳性率和血浆hs—CRP水平方面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10.
胃癌术前介入治疗后血管变化与癌组织坏死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探讨胃癌术前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40例胃癌患者术前经腹腔动脉或胃左动脉插管化疗后癌组织的血管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40例未化疗者进行对比.化疗方案为5FU500mg/m2~750mg/m2,epirubicin40mg/m2和MMC10mg/m2.结果治疗组875%(35/40)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以中-重度为主,(60%),对照组425%(17/40)表现出轻度坏死.治疗组变性坏死825%(33/40)发生在血管周围,对照组肿瘤坏死发生在远离血管的肿瘤浅表层;介入治疗引起的坏死与肿瘤自然坏死的区别是,坏死多沿血管轴发生,在肿瘤实质部分出现大片多灶性凝固性坏死,有的呈梗死表现.术前介入治疗对血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管壁的炎性水肿(95%),血管内膜增厚(90%),血栓形成(775%).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通过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产生小血管和间质炎症,使管腔狭窄或形成血栓,影响肿瘤血供,产生病理性坏死,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