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对11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患者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灌洗泵、不同内窥镜及碎石系统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进行碎石及取石,其中3例阑尾输出道患者采用F8/9.8Wolf输尿管硬镜或输尿管软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19.5Wolf尿道膀胱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21Wolf肾镜进入贮尿囊内行EMS超声碎石。结果:11例患者经输出道将贮尿囊内结石全部取出,并发症出现少,对输出道的抗尿失禁作用影响少。结论:对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可采用不同的碎石系统和不同的内窥镜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内进行碎石,其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提高对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9~73岁,平均59岁.肾结石病史平均16年.患者均行B超检查,仅1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IVU检查8例,未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CT检查7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4例.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2例,均为阳性.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发现肾盂黏膜病变,依据活检病理结果,4例行肾盂癌根治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PCNL术后仍反复肉眼血尿,经输尿管软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肾盂尿路上皮癌,行肾盂癌根治术.4例术前CT检查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者均行肾盂癌根治术.1例肉眼血尿患者因高龄并肾功能不全,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肾盂肿瘤钬激光汽化术.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盂尿路上皮癌7例,尿路上皮癌并鳞状细胞癌化生4例,鳞状细胞癌2例.8例行PCNL者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感染性结石6例,混合性含钙结石2例.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发现肿瘤复发;1例腔内肾盂肿瘤汽化术患者,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次行腔内肿瘤汽化术;1例鳞癌并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13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 结论年龄较大、结石病史长、合并感染且严重血尿或取石后仍血尿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的可能.CT与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对诊断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有一定价值.腔内结石手术中对可疑肾盂黏膜病变应常规活检.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主观能动性在提高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影响本科实习医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要因素,包括当前用人制度的影响、当前的就业制度与传统医学教育方案的不协调、当前医疗形势的影响、当前考试制度影响和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为了常握碘盐掺拌后在自然条件下存放时间与保存方法碘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搅拌1/2万的碘盐分别用玻璃瓶盛装,1个加盖而另1个不加盖,并分别于每30d检测碘含量一次,共观察120d,检测5次。结果碘盐存放时间越长,碘含量消失愈多,加盖加未盖碘盐第1d碘含量均为70.2mg/kg,存放120d,其碘含量分别为57.9mg/kg和37.3mg/kg,碘消失率为17.52%和46.8%。结论 存放相同时间,不加盖碘盐的碘盐的碘含量消失比加盖碘盐高。  相似文献   
95.
膜下—腹腔分流术治疗复发性外伤性硬下积液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6.
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尿道狭窄的体会。方法 1997年6月-2003年3月,对16例多次手术后(包括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术、尿道成形术、尿道再吻合术)尿道狭窄复发患者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并在术后进行3-24个月随访。结果 除了3例治疗失败和1例失访外,12例患者在相应随访期均排尿正常。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支架腔内梗阻、排尿后滴沥、会阴部不适等。结论 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可用于常规治疗失败的尿道狭窄病例,它能明显减低尿道狭窄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7.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0年经验)   总被引:253,自引:1,他引:252  
目的:对我院20年来使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进行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共治疗上尿路结石4 014例,其中采用传统PCNL治疗358例,经皮肾微造瘘二期输尿管镜取石治疗520例,微创PCNL治疗3 136例.结果:三种方法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95%和98%,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2%、86%和9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1.2%和0.5%;其中单通道取石3 027例,多通道取石987例,手术例次共5 571次.结论:通过对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提高了该项技术的手术成功率与结石清除率,降低了并发症,扩大了其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98.
袁坚列  章威 《浙江医学》1995,17(5):279-280
创伤性脑室内出血(IVH)是临床少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常伴有严重脑损伤,死亡率高。我院1989年8月至1994年2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IVH16例。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创伤性及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创伤性及并发症,为岩斜区肿瘤寻求更合理的治疗手段。方法同顾分析28例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的岩斜区肿瘤病入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等。结果肿瘤全切16例,近全切9例,部份切除3例。术后颅神经疵状全缓解5例,症状同术前10例,症状加重10例,昏迷3例。脑脊液耳漏12例。结论经岩骨己状蜜前入路是目前处理岩斜区肿瘤较好的手术入路。但该手术入路创伤性大.并发症较多且严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估用6.9 F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内径较细的输尿管结石(因输尿管较细,8.0/9.8F输尿管硬镜不能进入的输尿管或可进入但因输尿管较细无法继续入镜或抵达结石,以下简称为内径较细的输尿管或输尿管内径较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6.9 F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内径较细的输尿管结石94例.结果 94例中的88例1次治疗成功;6例分期治疗成功.所有病例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术后第1天,1、2、3个月分别是41.3%、83.9%、93.%和96.7%.结论 6.9 F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输尿管内径相对较细的梗阻性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