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低温去合金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体内长期置入可释放镍离子,为了降低镍离子在体内的溶出,研究者进行了很多试验,低温去合金化是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技术.目的:测定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血液相容性指标,评价其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06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低温去合金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和未处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由贵州科学院苏向东老师惠赠.方法:通过模拟体内血液环境,以未处理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为对照,对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与新鲜兔血接触进行溶血率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接触角测定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溶血率,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数量,接触角.结果: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溶血率低,血小板黏附减少,动态凝血时间延长,接触角变小.结论: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术联合Remplissage术治疗合并Hill-Sachs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术联合Remplissage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43岁,中位数31岁。均合并Hill-Sachs损伤,骨缺损体积均小于肱骨头体积的20%。合并肩胛骨关节盂骨缺损14例,骨缺损直径均小于关节盂直径的20%;合并肱二头肌肌腱炎4例、上盂唇损伤3例;均不合并盂肱韧带肱骨侧撕脱损伤、肱骨大小结节骨折及肩袖损伤。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前后肩关节屈曲活动度、外旋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中位数15个月。ASES评分,术前(84.4±4.7)分,术后12个月(97.4±6.3)分;UCLA评分,术前(21.8±4.4)分,术后12个月(28.9±3.1)分;肩关节屈曲活动度,术前168.1°±2.7°,术后167.8°±2.9°;外旋活动度,术前71.0°±9.4°,术后72.7°±8.7°。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肩关节再脱位。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术联合Remplissage术治疗合并Hill-Sachs损伤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有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维持肩关节正常活动,避免肩关节再脱位。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 目的 测定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血液相容性指标,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方法 通过模拟体内血液环境,以未处理的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为对照,对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与血液接触后其溶血率、血小板粘附、动态凝血时间以及接触角的测定进行测定。结果 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溶血率低,血小板粘附减少,动态凝血时间延长,接触角变小。结论 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在矫形外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2013年6月应用椎间cage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1~67岁,平均48岁。其中Ⅰ度滑脱14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1例。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3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所有滑脱基本复位,融合率100%,椎体间高度恢复,症状明显改善, cage位置正常,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根据邹德威等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5.46%。结论:采用cage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好、安全,椎间融合率高,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真皮多能干细胞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可行性,为扩大软骨缺损修复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生青紫蓝兔为研究对象,机械法直接分离得到真皮组织,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细胞,利用干细胞贴壁粘附生长的特性获取高克隆细胞群,并进行传代培养.使细胞浓度达到1×106/ml与聚乳酸支架材料共培养一周后植入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处,用3~5个月龄青紫蓝兔30只,60个关节,随机分为真皮多能干细胞/聚乳酸支架材料、聚乳酸支架材料、空白对照三组,每组20个关节,于术后12周空气栓塞处死实验兔,对修复组织进行取材,行HE、甲苯胺蓝染色,根据软骨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组织学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的评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显示,真皮干细胞/支架材料实验组修复组织表面光滑、呈透明样,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而聚乳酸支架材料组有少许透明样软骨,主要以纤维软骨修复,空白对照组则表面有缺损,以纤维软骨修复.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后进行统计学评分分析,显示A组修复效果最优、优于B、C组(P<0.05),B组优于C组(P<0.05)[结论]真皮多能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效果明显,恢复正常关节软骨结构,可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8.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瑞士PLUS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9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诱导软骨分化和维持软骨表型上起着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促进祖母细胞聚集及向软骨细胞的分化,使去分化的软骨细胞重新恢复表型。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设计:分组对照动物实验。材料: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为PEPROTECH公司产品;健康4-6个月青紫蓝兔30只。 方法:选用青紫蓝兔30只,共60个关节,相同方法制备关节软骨直径4mm的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个关节。转化生长因子B1组、注射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周关节腔内相应注射100u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0μg/L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和生理盐水各1mL,1次,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12周,在各组动物软骨缺损区取材,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及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结果: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修复组织高度、质地、颜色接近于正常软骨。缺损处被成熟、新生类软骨细胞修复,排列较整齐,与软骨下骨结合紧密。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基本一致。生理盐水对照组修复组织覆盖面积、高度不完全,质韧不透明。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和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组修复结果良好,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均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都具有较强的修复软骨能力,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良好的生长因子,而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较转化生长因子β1价格较低,无骨软骨赘和正常关节软骨的退变,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69岁,摔伤后致左膝肿痛伴功能障碍。X线片提示:左膝关节脱位、髁间嵴撕脱可能(见图1A)。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法复位(见图1B),1 d后来我院治疗。查体:左膝关节肿胀明显,皮肤无破损,浮髌试验+,关节屈伸0°~30°,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胫骨后沉,屈膝30°膝关节外旋试验(患侧-健侧10°),小腿外侧皮肤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足背伸无力,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可触及。临床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