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6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99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47篇
内科学   379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16篇
综合类   1356篇
预防医学   568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539篇
  5篇
中国医学   692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心脑肾康对脑缺血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脑肾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缺血1.5h再灌24h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断头取脑,检测大脑皮层多项生化指标。结果心脑肾康口服能使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脑梗死面积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能降低缺血后脑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乳酸(L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ase活性(P<0.05),并具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结论心脑肾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时间因素对蜡质骨架型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考察时间因素对蜡质骨架缓释片的影响,为蜡质类骨架缓释片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水溶性药物碘化钾缓释片的研制,考察时间因素对释药性质影响,用方差分析来处理释放度结果.结果发现蜡质类骨架缓释片生产过程存在一个固化过程,固化时间的控制明显影响释药曲线的重现性.结论研制和生产蜡质类骨架缓释片时,应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压片时机的掌握,能明显出现批次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3.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炎性介质及其信号通路miR-146a/TLR4/NF-κB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 鼠,随机分为休克不复苏组(SR,n=24),醋酸钠林格液组(AR,n=24)及乌司他丁组(UR,n=24)。通过股动脉放血将3组制成休 克模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30~40 mmHg),SR组休克制备成功后不予复苏,并分别于休克后1、4、6 h(若大鼠死亡则大鼠死亡即 刻)取大鼠肺组织;AR组、UR组分别系维持休克60 min后应用醋酸钠林格液、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乌司他丁进行30 min液体复 苏,并分别于复苏后1、4、6 h取大鼠肺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miR-146a、TNF-α、IL-1、IL-4、IL-6、 IL-10的mRNA含量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IκB-α、p-IκB-α、NF-κB p65、IRAK4、p-IRAK4(Thr345、Ser346)、 p-IRAK4(Thr342)、TRAF6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光镜下观察3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休克组相比,醋酸钠林格液组 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稍减轻,其中miR-146a、IL-4 和IL-10 的mRNA水平升高(P<0.05),IκB-α、p-IRAK4(Thr342)及p-IRAK4 (Thr345、ser346)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TNF-α、IL-1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TLR4、MyD88、NF-κB p65、p-IκB-α、IRAK- 4及TRAF6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醋酸钠林格液组比较,乌司他丁组的肺组织炎性损伤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升高了miR- 146a、IL-4 和IL-10 的mRNA水平(P<0.01)及IκB-α、p-IRAK4(Thr342)及p-IRAK4(Thr345、ser346)的蛋白表达(P<0.01),降低 了TNF-α、IL-1和IL-6的水平(P<0.01)和TLR4、MyD88、NF-κB p65、p-IκB-α、IRAK-4及TRAF6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乌 司他丁联合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可能是通过增强miR-146a的表达,负反馈调控TLR4/NF-kB信号通路,进而 调节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以达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不同后囊膜切开大小对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视功能、视轴区混浊(VAO)的影响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年龄<8岁的儿童白内障患者58例(107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记录患儿术前情况,包括视力、眼压、眼位、晶状体混浊程度、全身及眼部合并症、手术年龄。根据术中后囊膜切开直径的大小分成2组:A组为2~<4 mm,B组为4~<5.5 m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1.3±12.3)个月,A组20例37眼(单眼3例),B组26例46眼(单眼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31±0.21,其中6眼BCVA≥0.5(16.2%),具有融合功能的6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4例。19眼(51.4%)在术后7~24个月发生不同程度的VAO,其中6眼因严重的VAO再次手术切除,其余13眼给予YAG激光切开术。B组BCVA为0.48±0.26,其中24眼BCVA≥0.5(52.17%),具有融合功能的8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8例。6眼(13.0%)发生不同程度VAO,其中2眼行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且有2例随着术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眼球震颤减轻甚至消失。术后5年,A组平均眼轴长度较术前增长(2.30±2.06)mm,B组较前增长(2.13±1.53)mm,2组患者在BCVA、VAO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P值均<0.05),在眼轴增长长度、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837,0.296;P值均>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IOL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后囊膜切开范围为4~<5.5 mm时不但可以安全植入IOL,便于术中前部玻璃体的有效切除,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视觉质量并减少VAO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表型、基因型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筛查并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MCADD的新生儿资料。结果 2 674 835例接受筛查的新生儿中诊断MCADD的12例(1/222 902)。其中10例接受基因检测,发现ACADM基因16个突变位点的13种突变类型:7种为已报道突变(p.T150Rfs*4、p.M1V、p.R206C、p.R294T、p.G310R、p.M328V、p.G362E);5种新突变(p.N194D、p.A324P、p.N366S、c.118+3A > G、c.387+1del G)和1例11号外显子缺失,以p.T150Rfs*4最常见(4/16)。ACADM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80%。未见表型-基因型相关性。确诊后给予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随访4~82个月期间未见急性代谢失衡发作,除1例合并脑发育不良外均预后良好。结论 MCADD在中国南方人群相对罕见;p.T150Rfs*4为中国人群热点突变;筛查阳性的病例建议联合辛酰基肉碱检测及基因判断。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目的 2C类蛋白磷酸酶(PP2C)参与植物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其通过负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参与植物多种胁迫响应和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对工业大麻PP2C(CsPP2Cs)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以期为研究CsPP2Cs在工业大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MEGA-X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ExPASy、WoLF PSORT、MEME、Batch-CD-Search、PlantCare、TBtools分别对CsPP2Cs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蛋白结构域、CsPP2Cs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与拟南芥PP2CsAtPP2Cs)基因的共线性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CsPP2Cs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 从工业大麻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2个具有保守结构域的PP2Cs,基因编码蛋白长度244~1 089个氨基酸不等,相对分子质量在26.76~122.53 kDa,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叶绿体。系统进化树将52个CsPP2Cs分为10个亚族和5个未分组成员。共线性分析发现,工业大麻与拟南芥存在7对同源基因。顺式元件预测显示光响应元件和脱落酸元件居多。基因表达热图显示,相同基因在各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对部分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进一步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可变剪切分析表明部分CsPP2C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可变剪切本。结论 从全基因组层面对CsPP2Cs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示CsPP2Cs可能广泛参与工业大麻的多种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CsPP2Cs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罗羽  刘丹  胡玲英  石磊磊  高峰 《全科护理》2021,19(26):3736-3738
总结创伤中心1例基于协同护理模式下的多发伤患儿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启动创伤中心流程,开启绿色通道,成立协同护理团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预防低血容量休克;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患儿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第11天恢复良好,转入急诊外科病房,14 d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