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2%胆固醇和0.5%胆盐的饲料喂养大鼠30只,时间为8周,以诱发高胆固醇血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大鼠分为对照组(HC组和N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I组和NI组)和PNU282987后处理组(HPNU组和NPNU组),每组5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伊文氏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NC组比较,HC组TC和LDL明显升高(P<0.05);与NI组比较, NPNU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与HI组比较,HPNU组血清CKMB、cTnI、TNF-α和IL-6水平、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可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消除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适宜时机.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20只,8周龄,体重290~ 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不同时机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组(P1-4组):于心肌缺血15 min(P1组)、再灌注即刻(P2组)、30 min(P3组)、60 min(P4组)时对右侧迷走神经实施电刺激(波宽1 ms、频率10 Hz、电压1~2V),持续时间30 min,其余处理同I/R组.于缺血再灌注期间记录HR和SP,计算二者乘积(RPP).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颈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L-1、IL-6和IL-10的浓度;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梗死范围,采用ELISA法检测缺血区心肌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于再灌注30 min内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评分.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P1-4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血清cTnI、CK-MB浓度升高,I/R组血清TNF-α、HMGB-1、ICAM-1、IL-1和IL-6浓度升高,P2-4组血清HMGB-1、ICAM-1、IL-1和IL-6浓度升高,TNF-α浓度降低,P1组血清IL-10浓度升高,TNF-α浓度降低(P<0.05),HMGB-1、ICAM-1、IL-1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P1-4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清cTnI、CK-MB、血清和心肌TNF-α、HMGB-1、ICAM-1、IL-1和IL-6水平降低,P1组心肌IL-10含量升高,RPP、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评分降低(P<0.05).与P1组比较,P2-4组RPP、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评分、血清HMGB-1、ICAM-1浓度升高,心肌ICAM-1含量升高,P3组心肌TNF-α、IL-1含量升高,P4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血清cTnI、CK-MB、血清和心肌TNF-α、HMGB-1、ICAM-1、IL-1和IL-6水平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结论 心肌缺血15 min时行迷走神经电刺激是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适宜时机.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评价目前推荐用于小儿困难气管插管处理的相关技术和设备。主要阐述的内容包括手术前准备、首选的麻醉方法,硬质喉镜和光导纤维喉镜气管插管技术等。另外,本文亦讨论小儿未预知性困难气道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控制性低血压联合血液稀释对兔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控制性低血压联合应用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控制性低血压组,血液稀释组和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血压组。采用氟烷-芬太尼维持麻醉;静脉注射0.02%的硝普钠进行控制性低血压,将MAP维持在35-40mm Hg;通过动脉放血和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血液稀释,将Hct降低至20%-25%;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菊糖的血浓度,以菊糖清除率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控制性低血压组的菊糖排泄率明显降低(P<0.01),而联合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纯控制性低血压可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而联用血液稀释则可改善控制性低血压下的肾脏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05.
异丙酚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异丙酚对脑血流,颅内压和脑氧代谢率的影响,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共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皮下超量灌注吸脂术的安全性如何,通过分段采血方法测定血利多卡因浓度观测其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下简称药代动力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多卡因的吸收缓慢,血浆波峰浓度平均1.16μg/ml,一般在皮下灌注后4~13小时出现。波峰浓度(Y∶μg/ml)与利多卡因用量(X∶mg/kg)明显相关,相关方程式:Y=-0.494+0.071X,r=0.934,P<0.001。认为皮下超量灌注吸脂术是安全、有效的去脂方法。  相似文献   
107.
食管引流型与标准型喉罩通气道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价两种喉罩通气道的插入特征、气道密封压和漏气部位,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时和喉罩插入后5min内SBP、DBP和HR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期间发生的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PLMA组首次插入即获得满意肺通气的例数高于SLMA组,但PLMA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SLMA组(P<0·05)。PLMA组通气罩充气量和气道密封压明显高于SLMA组(P<0·05)。两组插入操作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反应相似,而且均非常轻微。结论与SLMA相比,PLMA可达到更好的气道密封性,并可提供良好的胃管插入通路,是全身麻醉患者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8.
Toevaluatetheeffectofgenderonthepharma-cokineticsofvecuronium,30patients(15maleand15female)undergoingelectiveplasticsurgerywerestud-ied.AllthepatientswereASAphysicalstatusI,and18to39yearsofage.Noneofthemsufferedanydis-easeorwerereceivinganydrugknowntoalterhepaticmetabolismandrenaleliminationofrelaxants.Anesthe-siawasmaintainedwith1MACofenflurane,and60%nitrousoxideinoxygen.Duringsurgery,ventilationwascontrolledtokeepP_(ET)CO_2withinnormallimits.Hemodynamicvariablesremainedstablethroughout…  相似文献   
109.
110.
我院自1982年8月~1985年6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48例,其中42例应用气管内插管-吸引-正压人工呼吸,成功46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均为出生后20分钟内的新生儿,男30例,女18例。其中青紫窒息24例.苍白窒息24例。阴道分娩20例,剖腹产28例。新生儿娩出后心跳停止5例,心率<80次/分6例,心率<40次/分4例。按Apgar评分法,0分5例,1分9例,2~3分25例,4~5分7例,6~7分2例。二、窒息原因:窒息往往是多种复合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