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庆地区44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2月-2018年8月44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大庆地区布鲁菌病患者以农牧民(25例,56.8%)和30岁以上患者(31~69岁,93.2%)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30例(68.2%)、发热23例(52.3%)、胆囊疾病9例(20.5%)、脾肿大9例(20.5%)、胃炎7例(15.9%)、关节炎关节痛6例(13.6%)、睾丸附睾炎4例(9.1%)、心包积液4例(9.1%)、全血细胞减少2例(4.5%)、胸壁脓肿1例(2.3%)。实验室相关指标中,降钙素原(PCT)升高31例(31/32,96.9%),C反应蛋白(CRP)升高33例(33/35,94.3%),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11例(11/13,84.6%),44患者中白蛋白减少37例(84.1%),肝功能异常27例(61.4%),单核细胞增多23例(52.3%),白细胞升高10例(22.7%),血小板减少7例(15.9%)。结论布鲁菌病随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多样,除常见症状外,胆囊病变也是其可能出现的临床特征;在实验室相关指标中,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减少,PCT普遍升高且以轻度升高为主。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病理课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型教学体系成为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极大地优化病理学课堂教学,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海市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中毒病例资料,按照流行地区、方式、时间进行分类分组比较。结果地区流行特点:在2 127例急性中毒病例中,农村占55.92%、城镇占44.08%;其原因农村组以20岁以上中毒(分别占66.86%、10.00%)高于城镇(60.20%、7.21%),城镇组以19岁(32.59%)高于农村组(23.14%);农村组以自杀性中毒(33.73%)最多,其次为意外性中毒(30.98%),主要毒物为农药类中毒(45.88%);而城镇以意外性中毒(38.23%)最多,主要毒物为化学类中毒(26.53%)。流行方式特点:以散发中毒(96.38%)明显高于群发(3.62%);其原因散发组以61岁(8.94%)高于群发组(0.00%),群发组以19与20~60岁(分别占31.17%、68.83%)高于散发(29.20%、61.87%);散发组以意外性中毒(36.38%)最高,其次为自杀性中毒(26.61%),主要毒物为农药类中毒(31.05%)为多,其次为化学类中毒(19.63%);群发组以其他原因中毒(38.96%)为高,其次为误食性中毒(33.77%),主要毒物为其他类(71.43%)为多,其次为动植物类(25.97%)。流行速度分析,平均每年以6.60%的速度在递增。结论北海市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农村高于城镇、以散发高于群发,每年以6.60%的速度在逐年递增;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城乡间与群散发间的主要中毒原因与毒物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我院ASA1级剖宫产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n=50)和EA组(n=48),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效果、麻醉用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程度和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疗效较单纯硬膜外麻醉好,可积极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最适剂量,以便找到最安全的用药范围。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4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5组,各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4mg、6mg、8mg、10mg、12mg。腰麻相对平面低于T6者,通过硬膜外推入0.75%罗哌卡因,血压(BP)<基础值25%或收缩压(SBP)<90mmHg时静推麻黄碱,记录各组麻醉效果,术前及给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血压(BP)、心率(HR)变化数值及麻黄碱使用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距。结果Ⅰ组麻醉平面较低,需经硬膜外追加较大量的罗哌卡因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Ⅳ、Ⅴ组麻醉平面过高,BP、HR变化剧烈,需加用较多的麻黄碱以维持循环稳定;Ⅱ、Ⅲ两组麻醉平面适宜,循环稳定,硬膜外用药较少,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剂量6-8mg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造模4、8和12周组。利用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组织中UⅡ、G蛋白偶联受体(GPR14)、胶原Ⅰ(col-Ⅰ)、Ⅲ(col-Ⅲ)及蛋白激酶A(PKA)的表达。体外培养乳鼠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UⅡ处理组、UⅡ+KT5720处理组及UII+SB-611812组。镜下观察及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UⅡ、GPR14、col-Ⅰ、col-Ⅲ蛋白及PKA的表达显著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UⅡ促进乳鼠成纤维细胞(CFs)的增殖(P0.05),而KT5720、SB-611812可抑制UⅡ对乳鼠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 UⅡ及其受体系统促进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Humanin(HN)对Aβ31-35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应用流式细胞术、TUNEL法、HO33342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0、8、16h)加入不同浓度的HN对Aβ31-35致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Aβ31-35(25μmol/L)引起培养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增高,神经元凋亡率由7.43%上升到32.69%;凋亡指数由6.87%上升到28.36%(P<0.05)。与Aβ31-35同时或提前8h给予不同浓度(5,10,20μmol/L)的HN对Aβ31-35(25μmol/L)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均未产生影响;但20μmol/L的HN提前16h孵育可明显抑制Aβ31-35所致的神经元凋亡,其凋亡率由32.69%下降到20.36%,凋亡指数由28.36%下降到17.57%。本研究结果提示,HN拮抗Aβ31-35致神经元凋亡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庆某医院临床分离的202株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大庆某医院分离的202株肺炎链球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株肺炎链球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痰61.4%、咽拭子20.3%)及血液标本(14.9%);感染者以儿童及中老年人为主(87.6%),患者主要来源于ICU(16.8%)、呼吸内科(15.3%)、耳鼻喉科(12.4%)及儿科(11.9%)。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99.3%)、四环素(91.3%)、复方磺胺甲噁唑(74.0%)耐药性较严重,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7.1%,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氟喹诺酮类及厄他培南较敏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结论肺炎链球菌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感染人群以儿童及中老年人多见。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脊柱后路术后迟发性感染有一定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多见于有内植入物存在,无内植入物者发生率较低.当感染发生时,感染与内固定是否一定有相关性,术前无法有效的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影像学检查亦不能给予完全肯定.术中处理方法常见报道为切开清创,置管冲洗.目的:探讨碘海醇及亚甲蓝在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择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起病时间为初次术后3个月,其中有内固定者21例,无内固定者9例.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常规窦道内注入碘海醇造影拍片,明确窦道的深度及基底部宽度,指导术中麻醉方式及手术范围,消毒铺巾完毕后伤口内注入亚甲蓝2 mL,对窦道壁组织进行染色,术中清除亚甲蓝染色组织,清创后放置引流,Ⅰ期缝合;对照组按常规切开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及再感染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26±7.66) min,出血量为(50.61±11.1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6±9.22) min,(80.48±11.47) 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3,6,12个月,患者均未再出现伤口再感染症状.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碘海醇及亚甲蓝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无论有无内固定,均有利于术前评估选择麻醉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0.
对肾癌误诊为泌尿系感染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9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血尿(重时有血凝块)7个月,先后于2006-11-03和2007-07-01在某区医院住院治疗,病程中无低热,消瘦,慢性咳嗽史。患者首次B超:右肾结石伴积水,尿常规:RBC(++),WBC 5~7/HP,尿细菌培养阴性。诊断:肾结石并泌尿系感染,抗炎治疗后,症状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此后,间断出现上述症状,在家口服抗生素见效而未诊治。2007-07-01症状明显加重,尿常规:RBC满视野,WBC:10~15个/HP,B超提示右肾肿物,CT诊断右肾癌,转上级医院治疗。2讨论肾癌患者的典型症状为间歇的无痛性血尿,而此例患者则有尿路刺激症状,且化验尿中有白细胞,用抗生素症状缓解,故导致误诊为泌尿系感染[1],但如仔细分析患者病史,不难找出疑点:(1)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出现血凝块者少见;(2)尿路刺激症状的出现不单纯由感染因素导致,非感染因素如本例血块刺激也可产生;(3)患者症状的缓解,并非应用药物的结果,而是其本身病间歇血尿的特点。造成误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思路狭窄,考虑问题不深入,只想常见病,被一时的症状减轻所蒙蔽;(2)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