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放疗前2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口腔口咽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口腔口咽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营养干预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将放疗前2周体重作为协变量,校正基线水平后,对观察指标体重、体质指数(BMI)及其与基线的变化值、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PG-SGA)等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EORTC QLQ-C30及QLQ-H&N35)中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和疲劳感3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采用SPSS 19.0软件包,以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干预(即放疗开始前2周至放疗结束后2周给予肠内营养补充)25例,按需干预(即放疗3周后至放疗结束后2周给予肠内营养补充)19例。2组体重在放化疗期间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但早期干预组的下降程度更小(P=0.023)。2组PG-SGA在观察期间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早期干预组更显著(P=0.027)。2组整体健康状况总体上均好转,但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躯体功能也不断下降,按需干预组更明显(P>0.05)。2组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口腔口咽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山东省碘缺乏地区居民饮水含碘量分布现况,指导碘缺乏地区的重新划定及科学补碘措施的实施.方法 2008年以<山东省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办法>划定的100个碘缺乏县(市、区)作为调查范围,以自然村为调查单位,采集1~3份饮用人数最多的水源样品,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碘.结果共收集水样65 716份,回收样品有效率达到99.8%(65 572/65 716),水碘中位数为5.57μg/L.有82.05%(1097/1337)的乡(镇)符合碘缺乏地区划分标准(水碘<10 μg/L),17.43%(233/1337)的乡(镇)水碘适中(水碘10~150μg/L),0.52%(7/1337)的乡(镇)为高碘地区(水碘>150~300μg/L).结论碘缺乏地区居民饮水含碘量发生改变,需进行重新界定;建议不同含碘量食盐供应范围最小单位设定为乡(镇).  相似文献   
103.
患者术中最低体温低于36℃称为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期间的常见问题,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是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高危人群[1]。本文对80例开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北京地区城市和乡村人群的脑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脑MRI检查的居住于北京市内及乡村的中老年患者,排除DWI证实的及大面积的脑梗死、脑出血、脑积水和其他白质变性疾病,共82例:城市人41例,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56-72岁,平均(62.85±4.28)岁;乡村人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56-69岁,平均(62.68±4.00)岁。使用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变性评分。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城市和乡村人群的年龄差异,χ2检验比较2组性别构成的差异。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2组人群脑白质变性程度的差异,使用秩相关研究年龄与Fazekas量表总分的关系。结果 2组人群的年龄(t=0.187,P=0.852,P〉0.05)和性别(P=0.395,P〉0.05)构成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排除年龄和性别因素对结果的影响。2组人群脑白质变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Z=-2.730,P=0.006,P〈0.05),北京地区乡村人群脑白质变性程度(总分的平均秩次为48.15)较城市人群(总分的平均秩次为34.85)严重。年龄与Fazekas量表总分存在相关性(r=0.484,P=0.000,P〈0.05),脑白质变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重。结论北京地区乡村人群的脑白质变性程度较城市人群严重,将来发生认知障碍和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高,故需要给予乡村人群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highly risk iodine deficiency reg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executing urgent iodine supply. Methods The annual document of cretinism in Licheng District in Jinan City and Shouguang City, the two iodine deficiency regions, were referred. Forty children aged 8-10 years of 2 targeted schools from 3 towns out of every targeted region underwent palpation, ultrasonography and As3+-Ce4+catalyzing speetrophotometry for ultra iodine examination. Twenty women aged 18-40 years from 2 villages sampled from every targeted town received ultra iodine examination and edible salt examination of iodine with direct titration. Results No new cretinism and suspected cretinism was found since 1995 in the regions. The goiter rates of children of the two regions detected with palpation and ultrasonography were 7.5% (18/241),6.2% (15/241) and 5.0% (13/259), 1.2% (3/259), respectively. Two hundred forty and 249 urine sample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in school children, in which the median urinary iodine was 226.3,282.7 μg/L. One hundred twenty urine sample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the two group of women, resulting a median urinary iodine of 187.2,321.7 μg/L. Eight and 2 salt samples were free of iodine in 120 salt samples collected each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qualified iodized salt was 100%. Conclusions It is not necessary to urgently implement iodine supply in Shouguang City and Licheng District. However, reinforcement of supervise on salt industry and eliminating the hazard from non-iodized and disqualified iodized salt remains in need.  相似文献   
106.
主动靶向脂质体是靶向递药体系的一个重要角色。由于传统的单一基团修饰的主动靶向脂质体存在靶向效率不高、细胞摄取率不高等缺点,人们不断探索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识别分子或其他协同分子共同修饰脂质体。本文拟针对双重修饰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两种特异性配体或抗体共同修饰、特异性配体与细胞穿透肽共同修饰、两种细胞穿透肽共同修饰等不同类型的双重修饰脂质体的综述分析,我们发现双重修饰技术具有提高靶向准确性和靶向效率,提高药物摄取,提高对靶点的黏附能力和血流稳定性等优势,尤其在跨膜穿越屏障系统的应用中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文题释义: 神经瘤:1811年Odier首先提出神经瘤的概念,周围神经受到创伤后,神经纤维断裂,神经轴突在变性的基础上开始再生,在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中,两断端组织增生过多,断端再生的轴突因瘢痕障碍,不能成功长入远端神经中,近端轴突和胞体在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其靶器官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刺激和诱导下,持续在障碍物上向各个方向出芽生长、卷曲、甚至反折、相互缠绕,加之期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生长、增生,并逐渐增长形成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的假性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创伤性神经瘤需与肥大性瘢痕及神经纤维瘤鉴别,后两者也可在外伤后发生,但组织学显示增生组织主要为胶原和成纤维细胞,无神经组织改变。 背景:创伤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通过创伤性神经瘤模型进行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基础研究较少见。 目的:建立创伤性神经瘤模型并进行鉴定。 方法:实验方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15只8周健康SD大鼠,显微镜下暴露坐骨神经,用显微剪剪断股后皮神经以远1 cm处的坐骨神经,11-0显微线将神经近端缝合于周围肌肉上,远端神经反折后旷置,3周后使用超声和组织学验证神经瘤是否形成。 结果与结论:①造模3周后,超声可见近端神经明显梭形膨大,为一低回声实质结节,不伴回声;②大体观察可观察到近端神经膨大,质稍硬,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粘连;③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神经纤维杂乱生长,免疫荧光染色(S100、NF200)可见瘤体内许旺细胞和神经轴突不规则增生;④结果表明:实验成功构建了创伤性神经瘤模型。 ORCID: 0000-0002-3134-5488(汪靖);0000-0002-4517-734X(鲁长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和脊髓术后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通过计算手术改善率将患者分为改善较好组(19例)和不好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最狭窄层面的术前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纵向扩散率(RD)值的差异,分析术前DTI各参数值与改善率的相关性,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DTI各参数值的变化。结果:较之改善不好组,改善较好组最狭窄层面的术前FA值较高,MD和RD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值:Z=-2.315,P=0.021;MD值:Z=-2.114,P=0.035;RD值:Z=-2.295,P=0.022)。术前DTI各参数值与改善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FA、MD、AD、RD值的P值分别为0.527、0.608、0.082、0.753)。所有患者术后FA值较术前显著增高(t=-3.124,P=0.004),而MD、AD和RD值的变化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31、0.307、0.103)。结论:DTI参数对评价手术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FA值可在术后早期评价颈髓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联合给予缬沙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糖饮食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体外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SCs便于示踪。造模成功后,单独及联合给予缬沙坦灌胃和BMSCs移植。4周后检测不同组大鼠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心肌凋亡,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及微血管密度下降,心肌纤维化及凋亡比率增加,处理后,心功能及微血管密度升高,心肌纤维化及凋亡率下降,联合组优于单独处理组(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MMP-9增高,TIMP-1下降,CTGF上调(P<0.05),处理后,单纯缬沙坦组CTGF下调(P<0.05),BMSCs移植组可见标记的BMSCs定植分化为新生血管,且MMP-9下降,TIMP-1增高。联合组MMP-9下降,TIMP-1升高,CTGF下降,且与单纯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缬沙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诱导血管新生,改善心肌重构,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在心肌梗死的缺血心肌微环境中转化为心肌细胞并改善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同时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1只兔结扎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骨穿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MSCs。随机分成3组,术后2周进行心肌梗死瘢痕内移植5-溴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MSCs(加或不加bFGF)(MSCs组、MSCs+bFGF组),对照组注射培养基。心肌梗死手术前、手术后3d及移植后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处死动物取左室标本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植入细胞,并检测VIII因子相关抗原以测量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两细胞移植组左室切片中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即植入细胞。对照组未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VIII因子阳性内皮细胞计数表明MSCs组及MSCs+bFGF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每高倍视野29±8和31±6,显著高于对照组(21±5)(F=11.971,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MSCs组及MSCs+bFGF组移植后4周射血分数显著大于对照组(F=5.850,P<0.05),两细胞移植组间上述各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心肌内注射MSCs可依赖组织微环境转化为心肌细胞修复梗死心肌,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功能,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