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估门静脉和肝静脉MRA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质量与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多平面屏气、二维、TOF序列血管成像技术,对59例患者的常规MRA与其中28例患者的增强MRA影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信号强度与影像的质量。影像整体质量评分为不能诊断、差、中等、优、特优相应评分0—4级。对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肝静脉左、中、右支、脾静脉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增强MRA的信号强度与常规MRA信号强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MRA血管影像的整体综合评分(优+特优级=75%)高于常规MRA评分(67.74%)。结论:增强MRA血管边缘清晰、分支多,优于常规MRA。但由于动静脉同时显影,对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观察不利。门脉高压患者的影像优于门脉系统正常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检索PubMed 、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3月.收集剖宫产术后镇痛使用TAPB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包括663例患者,其中TAPB组342例,对照组321例.与对照组比较,TAPB组患者术后12h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6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0.09,P<0.05]、术后24 h吗啡累积消耗量减少(WMD=-22.78,95%CI:-24.49~-21.07,P<0.05)以及TAPB组患者需首次给予补救镇痛的时间延长(WMD=148.22,95%CI:86.57~209.86,P<0.05),并且TAPB组患者恶心呕吐[比值比(OR)=0.23,95%CI:0.12~0.44,P<0.05]及过度镇静(OR=0.29,95%CI:0.12~0.67,P<0.05)的发生率较低. 结论 TAPB可能是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
背景:纳米Ag-TiO2抗菌剂结合金属Ag+与纳米TiO2的抗菌性能,具有抗菌广谱、长久性、耐高温、安全、经济等特点。目的:评价Ag-TiO2抗菌树脂基托对人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①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将含0(对照),0.5%,1.0%,1.5%,2.0%,3.0%纳米Ag-TiO2抗菌剂的牙托粉缝合于成年金黄地鼠颊黏膜中14d。②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于含0(对照),0.5%,1.0%,1.5%,2.0%,3.0%纳米Ag-TiO2抗菌剂的牙托粉浸提液中培养。结果与结论:①黏膜刺激实验显示,与不同浓度抗菌树脂基托接触的颊黏膜与对照组切片无差异,未出现过敏或炎症反应。②细胞毒性实验证实,各浓度Ag-TiO2抗菌树脂基托无细胞毒性,毒性反应为0级。说明Ag-TiO2抗菌树脂基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相关的医药行业标准,对人体安全、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 51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MT组,n=26)和对照组(n=25),分别于小剂量布比卡因(6 mg)腰麻实施前静注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10 ml的生理盐水。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观察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术中镇定和术后镇痛评分。结果 DMT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持续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同时术中镇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MT组术中最低MAP及最低HR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阿托品应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高于DMT组,且DMT组在恢复室观察时间较长,其他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静脉应用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延长老年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小剂量腰麻阻滞的时间,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但可能引发术中镇定过度、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25.
背景:纳米Ag-TiO2抗菌剂结合金属Ag+与纳米TiO2的抗菌性能,具有抗菌广谱、长久性、耐高温、安全、经济等特点。 目的:评价Ag-TiO2抗菌树脂基托对人体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①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将含0(对照),0.5%,1.0%,1.5%,2.0%,3.0% 纳米Ag-TiO2抗菌剂的牙托粉缝合于成年金黄地鼠颊黏膜中14 d。②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接种于含0(对照),0.5%,1.0%,1.5%,2.0%,3.0% 纳米Ag-TiO2抗菌剂的牙托粉浸提液中培养。 结果与结论:①黏膜刺激实验显示,与不同浓度抗菌树脂基托接触的颊黏膜与对照组切片无差异,未出现过敏或炎症反应。②细胞毒性实验证实,各浓度Ag-TiO2抗菌树脂基托无细胞毒性,毒性反应为0级。说明Ag-TiO2抗菌树脂基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相关的医药行业标准,对人体安全、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6.
 采用多平面屏气、二维、TOF序列血管成像技术,对59例患者的常规MRA与其中28例患者的增强MRA影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信号强度与影像质量.评估增强MRA扫描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的影像质量与应用价值.影像整体质量评分为不能诊断、差、中等、优、特优,相应评分0~4级.对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肝静脉左中右支、脾静脉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为增强MRA的信号强度与常规MRA信号强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MRA血管影像的整体综合评分(优+特优级=75%)高于常规MRA评分(67.74%).增强MRA血管边缘清晰、分支多,优于常规MRA.但由于动静脉同时显影,会使门静脉及肝静脉的观察受影响.门脉高压患者的影像优于门脉系统正常者.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全麻诱导和正压通气对不同容量状态患者双心室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胃肠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70岁,ASA Ⅰ或Ⅱ级。入室监护后行容量负荷试验,20 min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于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分别测量左心室流出道(LVOT)直径(D)和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VTI),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每搏输出量(SV),并计算ΔSV。根据ΔSV将患者分为两组:容量反应性阳性组(R组,ΔSV≥15%,n=33)和容量反应性阴性组(N组,ΔSV<15%,n=27)。容量负荷试验结束后10 min麻醉诱导前,行第1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随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肺保护性通气(VT 7 ml/kg,PEEP 5 cmH2O,FiO2 60%),待麻醉诱导后10 min血流动力学平稳,行第2次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诱导前和诱导后心肌功能参数,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GLS)和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右心室FWLS),计算各指标诱导前后的相对变化值。
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两组VTI、左心室G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FWLS明显降低(P<0.05);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右心室E/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右心室MPI)明显升高(P<0.05)。诱导前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左心室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R组主动脉瓣速度时间积分变化值(ΔVTI)、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变化值(左心室ΔGL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变化值(ΔTAPSE)、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变化值(右心室ΔFWLS)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做功指数变化值(左心室ΔMPI)、三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变化值(右心室ΔE/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变化值(右心室ΔMPI)明显升高(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值(ΔLVEF)、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变化值(左心室ΔE/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醉诱导和正压通气会诱发全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在低血容量患者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疲劳及谵妄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0年5—12月择期行单侧THA且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分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BMI 19~28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非电刺激组(NS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TEAS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及术后1、2、3 d的8:00 PM于印堂穴、双侧合谷穴和内关穴行TEAS;NS组不予以电刺激。记录术前1 d、出院当日和术后1个月PSQI评分。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4 d睡眠评分、快动眼(REM)睡眠比例和觉醒次数。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3、5 d Christensen疲劳评分,术后1、3、5 d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估谵妄,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3、5 d 检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2、3 d 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 出院当日和术后1个月TEAS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NS组(P<0.05)。术后1、2、3、4 d TEAS组睡眠评分、REM睡眠比例明显高于NS组,睡眠觉醒次数明显少于NS组(P<0.05)。术后1、3、5 d TEAS组CAM谵妄评分和CRP浓度明显低于NS组(P<0.05)。术后3、5 d TEAS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结论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明显改善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疲劳状态和谵妄的发生,可能与改善术后睡眠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9.
标本的三维CT重建及其真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对大鼠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相关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正常潮气量MV组(N组)、大潮气量MV组(L组)、大潮气量MV+SF处理组(SF组).C组保留自主呼吸;N组、L组和SF组MV4h,潮气量分别设置为8~10 ml/kg、40 ml/kg、40 ml/kg,SF组于MV前15 min静脉注射SF 10 ml/kg.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测定BALF中总蛋白、IL-1β、IL-18和TNF-α的浓度;取肺组织,测量湿/干重比(wet/dry,W/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 结果 SF组BALF中TNF-α、IL-1β、IL-18浓度分别为(65±11)、(47±9)、(58±8) ng/L,较L组(99±7)、(69±7)、(86±7) ng/L明显降低(P<0.05);SF组大鼠肺损伤评分、W/D、肺组织NF-κB光密度值分别为(8.5±1.8)分、(5.0±1.6)、(0.32±0.28),较L组(14.1±2.7)分、(5.5±1.8)、(0.54±0.33)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SF可减轻大鼠MV相关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SF抑制肺内NF-κB通路的活性且降低肺内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