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癌及32例肺结核患者的多样化CT征象,肺癌为病例组,肺结核为对照组,提取有价值征象进行比较并归纳总结。 结果 肺癌组有腺癌46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4例,主要征象分别是:分叶49(84.5%)例,毛刺39(67.2%)例,胸膜凹陷20(34.4%)例,晕征13(22.4%)例;肺结核组主要征象分别是:胸膜反应26(81.25%)例,卫星灶22(68.75%)例,钙化22(68.75%)例,毛刺26(81.25%)例。肺癌与肺结核组CT征象比较中,分叶、晕征、胸膜凹陷、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等征象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CT征象诊断准确度的比较中,肺癌分叶的诊断指数>150%,肺结核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的诊断指数均>150%。 结论 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分叶、胸膜凹陷、晕征、钙化、卫星灶、胸膜反应等CT征象对于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ADAM17 siRNA联合化疗药物阿霉素(ADM)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ADM处理 ADAM17 si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的PC-3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率,吖啶橙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对凋亡蛋白caspase-3的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DAM17 siRNA和ADM单独及联合应用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PC-3细胞增殖率,上调凋亡率。FCM检测数据显示ADAM17 siRNA和ADM单独应用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1.4)%和(17.2±1.9)%,与ADAM17 siRNA和ADM联合应用的(36.4±3.7)%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诱导caspase-3活性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敏作用。结论 ADAM17 siRNA和ADM对人前列腺癌PC-3均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效果,但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提示分子靶向用药的基因治疗和化疗联合治疗可能是提高疗效,减少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3.
何新阳  范海涛  孙萌  李洁  夏青  姜艳艳  刘斌 《中草药》2024,55(4):1089-1099
目的 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中分离得到均一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DEAE-纤维素、Sephadex G-75等柱色谱法,对防风多糖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采用ESI-MSn、GC-MS、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防风多糖SP80020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寡糖片段、糖残基类型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采用细胞实验和斑马鱼实验,研究防风多糖SP800203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 从防风中分离得到防风多糖SP800203,糖醛酸质量分数为75.7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4×104,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单糖物质的量比为2.8∶6.7∶6∶84.5。主链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2条支链分别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鼠李糖,以及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聚合而成,二者分别通过β、α糖苷键与主链相连。防风多糖SP800203可以促进巨噬细胞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的释放,增加斑马鱼的免疫细胞密度和巨噬细胞数量。结论 防风多糖SP800203为从防风中分离得到的新的均一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为阐明防风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防风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或盆腔转移性肿瘤及放疗等引起的恶性输尿管梗阻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恶性输尿管梗阻病人85例,采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治疗,其中72例经尿道膀胱镜下(25例)或输尿管镜下(47例)留置双J管,单侧42例,双侧30例,13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顺行放置2根双J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9(6-24)个月。术后下腹不适15例,排尿时腰部胀痛22例,肉眼血尿3例,均自行缓解。腹平片未发现双J管移位。术后3个月更换双J管时,未发现导管周围结石形成。71例患者留置双J管后引流通畅,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复查,肌酐5-7 d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B超示置管侧肾积水减轻。14例患者术后B超示肾积水无明显改变,肾功能改善不明显,改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8例术后9-15月再发梗阻,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恶性输尿管梗阻的腔内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以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ISS内固定系统通过间接复位、经皮插入LISS钢板治疗胫骨复杂骨折23例。结果患者获得随访5-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0±2.1)个月。患肢功能情况按照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7.O%。结论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复杂骨折是一种有效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原发与复发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高迁移率蛋白A1(HMGA1)表达的差异,以及HMGA1表达失调在GBM恶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评估同一患者(n=19)的原发和复发GBM组织中HMGA1的表达,同时分析HMGA1表达与病情无恶化生存时间(PFST)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发和复发GBM中HMGA1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36),HMGA1高表达的患者的PFST明显缩短(6.1个月vs 11.5个月,P=0.030).结论 复发的GBM中HMGA1高表达,GBM患者PFST缩短与HMGA1的超表达有相关性.结果提示HMGA1可能在GBM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对比剂浓度递减不用压迫带MSCT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下肢静脉曲张和/或下肢肿胀患者采用不用压迫带绑扎下肢法,直接在足背或内外踝部静脉以2ml/s流率注射稀释对比剂,采用双筒双流高压注射器双筒双流连续注入稀释对比剂360-80ml,浓度从12%递减至5%,注射至半量时(约90s)行Ⅰ期扫描,对比剂剩余约30ml时(约170s)行Ⅱ期扫描。从两期横轴面图像结合曲面重建、VR和MIP后处理图像,观察静脉曲张程度,对比剂滞留,静脉瓣的关闭状态,静脉血管有无中断、狭窄、压迫、充盈缺损和侧支循环。动态分析股静脉至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的密度和形态,判断其是否为血栓并与分流、边流、涡流相鉴别。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无深静脉血栓92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深静脉血栓28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对比剂滞留69例;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深浅静脉侧支回流17例;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髂总静脉口膜性狭窄1例;髂静脉扁细狭窄3例;股静脉转移瘤浸润致血管阻塞2例;下肢增粗软组织肿胀但静脉血管未见异常4例;下肢静脉和软组织未见异常1例。结论:对比剂浓度递减不用压迫带绑扎法下肢MSCT静脉成像能较好显示下肢深浅静脉,尤其是股静脉至下腔静脉血管的形态和病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蛋白聚糖TPG-1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本研究进一步探究蛋白聚糖TPG-1抗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槐耳蛋白聚糖TPG-1(0,0.05,0.1,0.25,0.5,1 g·L-1)处理人肝癌SK-HEP-1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槐耳蛋白聚糖TPG-1对SK-HEP-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PG-1对SK-HEP-1细胞凋亡的影响。对经TPG-1处理过的人肝癌SK-HEP-1细胞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分析,探讨TPG-1抗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槐耳蛋白聚糖TPG-1能够显著抑制人肝癌SK-HEP-1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TPG-1(1 g·L-1)作用于SK-HEP-1细胞48 h,SK-HEP-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且TPG-1给药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凋亡重要执行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和Caspase-7的剪切水平(P<0.01)。与空白组比较,TPG-1(0.1 g·L-1)能够抑制SK-HEP-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基因芯片检测分析结果显示,TPG-1处理后,SK-HEP-1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有971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86个,表达下调基因485个。基因本体(GO)和通路(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6(IL-6)生物合成、抗原加工与呈递、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MAPKKK)级联反应的正调控、自然杀伤(NK)细胞趋化、趋化因子生物合成等。此外,表达差异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凋亡,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TPG-1(1 g·L-1)能够显著激活SK-HEP-1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0.01)。结论:槐耳蛋白聚糖TPG-1能够抑制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发生凋亡,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与TPG-1发挥抑制人肝癌SK-HEP-1细胞生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9.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除了要保守治疗外,外科干预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现对常用的脊柱后路手术与微创治疗两种方案在OVCF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海涛 《四川中医》2007,25(12):71-71
目的:探求颈性眩晕之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60例用葛根汤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医方法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4%,P<0.05。结论:以葛根汤治疗颈性眩晕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