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探索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硫酸钙与半水硫酸钙(2CaSO4·H2O,CSH)组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人工骨材料,研究其降解速度、理化特性及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对该变化与构建人工骨材料的成骨活性的相互作用及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模拟人体体液SBF9#浸泡液,将5组样品进行浸泡测试;5组分别是:n-HA、CSH、CSH/10wt%HA、CSH/20wt%HA和CSH/40wt%HA,测定钙磷元素释放速率、失重率及CSH/HA变化并对复合人工骨材料表面形态作扫描电镜观察和XRD分析。结果体外浸泡后,n-HA在24h内质量失重50%,24h后基本稳定;CSH外形及失重变化稳定,但2周后仅剩余少量,到17天时完全降解;3组复合材料质量失重及外形变化不大。5组在浸泡后24h内均有Ca释放,但n-HA组的Ca释放低于其他4组,各组均有P元素释出,但随时间逐渐减少。XRD结果分析:复合人工骨材料浸泡中的峰值下降,HA峰值强度增高。电镜观察到浸泡后复合材料形成新的晶体形态。结论本研究将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2种材料复合,其主要成分存在相互作用,在模拟人体体液浸泡的环境下出现表面Ca、P元素的释放-吸附动态过程并新生磷灰石层,材料的降解速度可通过调节成分配比而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2.
背景:神经因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调解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实验进一步观察了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失神经(坐骨神经和T10椎体部脊髓损伤)支配对Wistar大鼠股骨干骨折早期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单侧股骨中段开放性横行骨折动物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同侧坐骨神经横断和或T10椎体部脊髓开放性横断,并设仅行骨折建模者为对照组.所有大鼠分别于建模后14和28 d后处死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进行影像学测量及标本新生骨痂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14和28 d后,骨痂影像学测量结果均显示,坐骨神经横断组骨折愈合最快,对照组其次,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最慢,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标本骨痂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骨痂较成熟,坐骨神经横断组和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均生成不成熟骨痂.实验以此推断周围神经损伤加速骨折愈合,中枢神经损伤则延缓骨折愈合,失神经支配下骨痂的构成有明显缺陷,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前、外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机理。方法:1993-1998年中急症收治胫骨平台骨折97例,7例(7.2%)伴有小腿前外侧高肌张力、严重压痛者行手术切开减压。结果:前列侧肌间隔高压4例、前侧肌间隔高压2例、两处肌间隔高压1例。随访1-5年,平均2.7年。术后所有病人3个月后神经功能开始恢复,5例有6个月时足背伸力达到Ⅳ级,1例1年后达到Ⅳ级,6例足背感觉功能于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正常,1例失去随访。结论: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可引起小腿 外侧肌间隔及前间隔高压,进而导致腓深神经损伤。早期手术减压效果好。  相似文献   
34.
交锁髓内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卓有成效的技术 ,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交锁髓内钉技术在大大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 ,急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以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产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们近来施行交锁髓内钉术 2 39例 ,其中肱骨骨折 31例 ,胫骨骨折 142例 ,股骨骨折 6 6例 ,其中收入院再次施行交锁髓内钉术 2 3例次 ,术后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2 3 6周 (13~ 5 2周 )。出现交锁髓内钉手术其它并发症 :会阴部软组织压伤 2例 (男、女各 1例 ) ;断钉 3例 ;股骨颈骨折 2例 ;…  相似文献   
35.
多发伤伤员伴骨折的急救与早期处理(附32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发伤伤员伴骨折的急救与早期处理。方法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救治的 32 7例含四肢、骨盆骨折的多发伤伤员 ,骨折 132 2处 ,颅脑伤 2 5 9例 ,血气胸 148例 ,腹腔内脏器损伤 5 1例 ,胸腹联合伤 19例。休克 2 43例 ,窒息 2 3例 ,昏迷 71例 ,开放伤 87例 ,合并神经损伤 47例 ,其中ISS评分大于 16分者 2 5 0例。分四个阶段根据不同伤情进行不同的救治与早期处理。结果  97例伤后 4~ 48h死亡 ,2 30例经住院治疗的病人 ,11例死亡。 12 0例获平均 6个月随访 ,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延迟愈合 5例 ,骨不连 4例 ,钢板断裂 3例 ,髓内钉断钉 3例。结论 边抢救边诊断 ,全面综合 ,争取时间 ,针对不同的伤情全面综合考虑 ,选择决定性治疗方案 ,手术尽可能在早期进行 ,但不强求 2 4h内进行 ,不排斥保守治疗 ,是防止并发症、提高成活率、降低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临床常见而未很好解决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本组共收治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5例45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8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52.5。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44例,双极人工股骨头1例。髋臼均采用非骨水泥假体;股骨假体为非骨水泥32例,骨水泥12例。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3.5。随访6个月~8年。1例坐骨神经损伤,11例术后深静脉栓塞治愈,6例出现大腿痛,4例X线片显示股骨假体周围有骨溶解,无感染,无翻修。讨论:创伤造成的关节软骨损害是创伤性关节炎的病变核心和归结,而对应关节面形态的变化与关节内环境的变化是两个主要的因。关节损伤后修复和重建骨关节的正常结构始终是首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新型可注射式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半水硫酸钙(CSH)人工骨体外细胞毒性和家兔体内埋植后组织反应以及降解性能,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降解机制.方法:对纯CSH、纯n-HA、10%n-HA CSH、20%n-HA CSH和40%n-HA CSH复合材料共5种材料进行体外MTT细胞毒性试验.将20%n-HA CSH人工骨植入家兔肌肉和右侧股骨钻孔缺损内,分别在术后5 d及2、3、4、5、6、8、12周观察埋植后家兔的一般情况、复合材料的改变情况、肌肉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表现以及骨组织病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培养细胞在5种材料浸提液中各自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在77%以上,细胞毒性均为0~1级.20%n-HA CSH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埋植后无全身反应,体质量均稳步增加.埋植区肌肉组织大体观察发现,术后5 d至8周复合材料从表面-主体-核心以分层方式降解,术后8周时复合材料基本降解,肌肉未出现纤维化、钙化或异位骨化.H-E染色可见降解过程初期散乱的人工骨材料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绕,逐渐被分解为碎片,成纤维细胞逐渐转化为纤维细胞并包绕吞噬前期分解的材料碎片.电镜显示该降解由组织细胞吞噬反应介导,而且吞噬细胞并未出现胞膜损害和细胞器异常.右侧股骨骨组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6周见缺损处松质骨内明显新生骨形成,8~12周人工骨完全降解,缺损处已具有正常骨小梁形态.结论:20%n-HA CSH复合材料人工骨无明显体外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动物体内降解可能是由组织细胞吞噬反应介导以分层方式降解,骨内8~12周完全降解,速度符合骨再生需要,具备很好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38.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0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67例(76肢)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闭合、小切口或有限切开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平均随访14.1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5%(62/67),一期骨折愈合率90.8%(69/76)。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问6.7个月。2例软组织感染,感染率2.6%,2例髓内钉断裂。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应常规静力固定,不剥离或少剥离骨膜.不强求解剖复位,尽量闭合复位、有限扩髓,是目前治疗股骨干粉碎性或多节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0.
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Gamma钉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行骨牵引,手术在C臂X光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后插入Gamma钉交锁固定,术后患肢在CPM机上进行肢体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7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 ̄5个月,平均4.2个月,1例出现Gamma钉交锁钉断裂并发股骨干骨折。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6.4%,内固定失败率3.6%,结论 Gamma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