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系统地评价、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2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分析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6项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开发研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6~0.949;GCS评分、机械通气、术后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评分是纳入的6个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6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适用性尚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未报告盲法、样本量不足、模型过度拟合、未报告或未处理缺失数据、模型性能缺乏评估。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开发预测性能优良、使用简便的预测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校正,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ICU后综合征患者疲劳轨迹的潜在类别,分析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其疲劳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9月于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住院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分别在患者转出ICU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评估患者的疲劳程度,使用增长混合模型...  相似文献   
23.
对目前国内常用于估算护士配比方法进行比较,探讨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背景下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为护理人力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指出传染病暴发的突发性和快速性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短期内人力资源需求量大,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4.
创伤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发生率高,更与其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等不良预后相关。创伤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常见,而创伤合并低体温的患者则以心动过缓及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心律失常的发生通常是创伤相关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涉及低血容量性休克、儿茶酚胺毒性作用、炎症及氧化反应、补体激活和细胞凋亡等。临床防治措施主要有早期容量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疼痛管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本文就创伤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作综述,为进一步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多形式化培训,提高其创伤自救与互救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方法研究前对所有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其对创伤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对本次培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的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多形式化培训,定时定期进行创伤自救与互救的知识理论学习以及实际操作锻炼,培训后进行相关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计入学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结果培训前14~16岁青少年和培训前17~19岁的青少年各项急救知识项目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培训后14~16岁青少年与培训前比较,各项急救知识合格率均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培训后17~19岁青少年与培训前比较,各项急救知识合格率亦有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培训后17~19岁青少年除呼救的正确方法外各项急救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14~16岁青少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培训结束后对2组青少年进行成绩考核,与14~16岁组比较,17~19岁青少年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4~16岁青少年和17~19岁青少年均对本次培训效果满意,其满意率分别占94.65%和95.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青少年应能够提高创伤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减少危害造成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符合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公众客观条件的现场救护培训模式。方法构建以学习金字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微格教学为理论依据,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为中介的"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应用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共有69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作为救护知识传播者培训公众310人,公众现场救护能力培训前得分为(81.08±11.10)分,培训后得分为(91.81±7.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8,P=0.00)。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滚雪球"现场救护培训模式可行、有效,可促进医学生与公众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27.
了解初中生的创伤现场救护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期望,为制定培训方案及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的遵义市500名在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中生急救电话、加压包扎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脊柱损伤搬运方法、现场包扎替代物品和现场固定替代物品的知晓率分别为97.2%,25.5%,23.2%,22.4%,16.2%和14.7%,81.8%没有接受过创伤现场救护培训,62.8%认为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70.9%愿意接受培训,51.1%选择教育游戏与技能模拟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45.7%选择医院医生护士作为培训教师,接受过培训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在4项技能自评和认为有必要掌握知识技能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能力亟待提高,且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及意愿.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8.
对成人ICU转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的现状、HRQOL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目前成人ICU转出患者近期和远期HRQOL仍不理想,由于HRQOL的影响因素较多、ICU转出患者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前我国ICU过渡期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 现有研究成果难以在临床推广, 且管理方案缺乏统一可行的标准。本文介绍了ICU过渡期管理的概念及ICU过渡期护理模式, 并对ICU转出患者过渡期管理现状、ICU转出患者不良结局、ICU转出患者过渡期管理内容等进行综述, 旨在为形成统一、规范的ICU过渡期管理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