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21.
患者,男,29岁.2009年4月26日因车祸致左股骨转子间骨折,左大腿前方肌肉严重开放性创伤.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后,无好转,于4月29日转入我院.查体:T 37.8℃,P 92次/分,烦躁不安.左大腿中下段前方可见一长约20 cm的Y字形缝合伤口,皮缘发黑.患处局部发红,肿胀,触痛明显,有捻发音,触之波动感,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Mina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Mina53、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其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例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Mina53、p53、PCNA表达量都很少,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na53的阳性表达率是52.94%(18/34),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5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4.71%(22/34)、76.47%(26/34),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Mina53、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之间均有相关性(P均〈0.01)。结论Mina53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记物,Mina53与p5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较全面地反映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对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和雾化吸人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取哮喘及正常大鼠ASMCs,分为以下6组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正常+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组;正常+mitoKATP阻断剂5-HD组;哮喘对照组;哮喘+diazoxide组;哮喘+5-HD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ASMCs R-123荧光强度以反映线粒体膜电位(△ψm),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α一肌动蛋白(ractin)表达量.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对照组R-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α-actin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②diazoxide干预ASMCs 24 h后.正常及哮喘ASMCs R-123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均P<0.05);正常ASMCs α-acti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哮喘ASMCs α-actin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diazoxide引起mitoKATP开放,并逆转哮喘ASMCs由收缩型向合成型发生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从永生化骨骺干细胞中克隆Sox9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Sox9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骨骺干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以RT-PCR方法获得Sox9全长,插入pGEM-T Easy克隆载体中,测序正确后与pEGFP-IRES2表达载体酶切后连接,复合质粒以脂质体法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观察转染效率,Sox9和 FGFR-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成功的完成了Sox9的扩增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重组载体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能检测到Sox9、FGFR-3的表达,增殖活性与骨骺干细胞无异.[结论]成功构建了Sox9真核表达载体,其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骨骺干细胞并具有其特性.  相似文献   
25.
大鼠骨骺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永生化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大鼠骨骺干细胞并建立永生化的大鼠骨骺干细胞株,为细胞移植和转基因治疗提供稳定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骺干细胞,利用电穿孔转染技术将含有猿肾病毒40大T抗原基因(SV40Tag)的质粒pCMVSV40T/PUR转染骨骺干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应用FGFR-3抗体和PCNA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其生长状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检测SV40Tag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转染后获得一个阳性细胞克隆,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FGFR-3抗体染色阳性.SV40Tag抗体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SV40Tag已稳定转染入骨骺干细胞.转染细胞经扩大培养,命名为永生化骨骺干细胞.[结论]成功纯化大鼠骨骺干细胞并构建了SV40Tag永生化的骨骺干细胞株.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2004—2017年中国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时空变化规律,为进入不同防控阶段后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4—2017年中国省级月度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数据,描述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时空分布;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建立贝叶斯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在不同防控阶段血吸虫病省级报告发病水平、时间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结果 2004—2017年,我国血吸虫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湖沼型流行区的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5省和山丘型流行区的四川、云南2省,且流行区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数逐渐下降;湖沼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报告病例发病高峰多在5—9月,山丘型流行区无规则季节性周期。贝叶斯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显示,湖沼型流行区的安徽、湖北、湖南、江西4省血吸虫病报告病例发病高峰在5—9月,江苏省发病高峰在7—11月;山丘型流行区无规则季节性周期。2008—2014年湖北、湖南省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3—4月的小波峰;2015年后,随着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数下降,安徽、江苏、江西3省发病季节性不再明显,而湖北省仍有一定季节性周期。结论 我国进入不同血吸虫病防控阶段后,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时空分布特征尤其是季节性周期存在差异。贝叶斯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可用于探究我国不同防控阶段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时空变化规律,为针对其变化规律的防控措施调整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也在不断变化,谷类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降低、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膳食结构趋向“高能量密度”,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势必造成居民慢性病风险的增加[1].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等成人多发疾病已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慢性病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2].为了解濮阳市青少年饮食行为流行状况,建立系统的监测体系,为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3年5-10月对濮阳市23所学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生长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ASMC,第4~10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用不同浓度氨茶碱(0、50、100、200、400mg/L)诱导培养24h;流式细胞术检测HASMC凋亡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HASMC中NF-κB蛋白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ASMC的NF-κB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氨茶碱可以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凋亡,而且随着氨茶碱浓度的提高,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逐渐减少。结论氨茶碱可以通过降低NF-κB的表达进而抑制HASMC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29.
周松  刘铁  张帆  胡伟华  陈超  李锋 《医药导报》2006,25(10):0988-0990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急性脊髓损伤S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分析不同剂量硫酸镁对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损伤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所有大鼠分别在T9~11处建立Allen重物坠落脊髓打击模型,模型建立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硫酸镁溶液100,300和600 mg·kg 1,损伤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 %氯化钠溶液。每只大鼠给药1 mL,在不同的时间点(8,24,72 h),每组分别处死大鼠4只。取材后,观测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和过氧化物分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损伤脊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低剂量实验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MDA含量、SOD活性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差异分别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细胞凋亡指数随着时间延长,差异逐渐变大,差异分别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硫酸镁对急性脊髓损伤组织起到保护作用,保护作用大小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尿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段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用雌性SD大鼠5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各25只。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脊髓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单纯切除椎板,不打击脊髓。脊髓损伤组和尿酸处理组大鼠分别于术后8h,24h,72h,7d,14d取材,每时点处死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大鼠于术后8h处死取材。对损伤部位脊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结果:纳入5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未见出血、组织变性坏死等表现。与脊髓损伤组相比,尿酸处理组大鼠损伤脊髓出血坏死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②各组大鼠脊髓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相同时点尿酸处理组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脊髓损伤组(t=3.057~6.965,P<0.05)。结论:尿酸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对损伤脊髓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