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川崎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10例再发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10例患儿初发与再发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对国内外儿童再发川崎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本研究经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FELL-KY-2019-64)。 结果①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崎病再发率为1.16%(10/865),再发川崎病患儿中,男性患儿为7例、女性为3例。②10例患儿川崎病再发时年龄为(42.0±15.8)个月,初发至再发间隔时间为(12.1±6.2)个月,出院后随访至2020年4月预后良好。③本组川崎病患儿初发与再发时热程,皮疹、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及手足硬肿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初发与再发时,其CAL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文献复习结果:川崎病再发率为1.3%~3.4%,男性患儿多见,初发患儿年龄为0.4~2.2岁,初发距再发的间隔时间为1.0~3.3年,再发时患儿热程多短于初发时;川崎病患儿初发与再发时CAL发生率分别为6.3%~45.5%、6.3%~60.0%。 结论再发川崎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并且多发生于初次发病后1.5年内,再发患儿的CAL发生率较初发患儿无明显升高。尚未发现与川崎病再发明确相关的危险因素,婴幼儿期初发川崎病患儿其再发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13.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西医治疗以解除支气管痉挛、抗感染为主.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根据本病的病机应用自拟的祛风化痰汤治疗哮喘急性期患者4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玛斯大学医学院[1]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临床问题为主线的纵向综合教学方法[2].优势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它非常适合30~40人的小班上课,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上.局部解剖学是一门与临床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功课,很适合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局部解剖学课程仍保留了大课,受众多.如何突破因学生人数多而对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限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尝试了以器官或结构为中心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局部解剖学颈部理论课教学设计为例,就此问题进行浅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对178例FD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安定,多虑平,西沙必利,法莫替丁,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等药)三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愈137例(76.9%),好转28例(15.8%),未愈13例(7.3%),总有效率(92.7%)。结论:FD是具有上腹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证,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宜简单,抗焦虑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无需追求新贵药物。  相似文献   
16.
把脉“看病难 看病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症状:药械费用和检查费用难以承受 诊断:以药养医等现存体制以及举证责任倒置、实施临床路径的压力 解放军304医院侯树勋委员指出,很多国家的医疗收费中技术服务、药品药械、医院管理各占1/3,可我国的技术服务比例过低,只有3%~5%,医院不得已只好依靠药械、检查收费维持自身发展。殷大奎委员认为,不仅国家对医院投入不足,而且医院还常常要承担政策性亏损。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会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已经不全,却缺少心衰的典型表现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即所谓隐性心衰,故常易被人们忽视。临床发现,这种隐性心衰约占心衰总数的一半或更多,所以若能从以下的蛛丝马迹中识别早期心衰,并给予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早期心衰有哪些蛛丝马迹? 倦怠乏力、失眠烦躁。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或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史者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这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最好去医院检查。夜间气喘。有冠心病史,夜间睡眠必须垫高枕头,平卧后出现咳嗽气促,并常在睡眠时憋醒,需坐起来喘息一阵才能逐渐缓解,可能也是隐性心衰的表现。脉搏快或不规则。心跳加快常是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黔南地区0~3岁布依族和苗族儿童肾脏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儿童肾脏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1 36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668名)和苗族组(692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1~6个月,6个月~1岁,1~2岁,2~3岁4个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及超声检查肾脏体积,并对影响儿童肾脏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布依族组668名儿童中,肾积水4例(0.59%),肾发育不全3例(0.45%),多囊肾2例(0.29%),肾脏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35%(9/668);苗族组692名,出现肾积水5例(0.72%),肾发育不全4例(0.58%),多囊肾4例(0.58%),肾脏发育异常检出率为1.87%(13/6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05)。布依族组1~6个月、6个月~1岁、1~2岁和2~3岁年龄段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组1~6个月和6个月~1岁年龄段左肾长径、左肾宽径、左肾前后径、左肾体积、右肾长径、右肾宽径、右肾前后径及右肾体积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依族组1~2岁和2~3岁年龄段上述指标分别与苗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民族、高蛋白类食物摄入量、乳制品食物摄入量等是影响两民族儿童肾脏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布依族与苗族儿童肾脏体积存在一定的差别,原因可能是两民族儿童遗传体质、生活环境及营养条件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皮房间隔穿刺(TSP)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左侧旁道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左侧旁道PSVT患儿选择TSP实施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回顾性总结患儿年龄、性别、体重、TSP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TSP及射频消融手术。患儿年龄2~15岁,平均为(8.31±3.59)岁,体重17~77 kg,中位数为30.50 kg,TSP透视时间中位数为2.50 min,辐射剂量平均为(12.83±1.89) mGy/m2和手术时间平均为(116.50±40.64) min。术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房间隔残余缺损、心律失常复发、瓣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TSP可顺利完成儿童左侧旁道PSVT的消融治疗,临床效果好,操作安全可行,可在儿科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与IVIG耐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KD患儿317例的病例资料,根据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分为短热程组(发热时间≤4 d,n=92)和长热程组(发热时间>4 d,n=225),根据是否发生IVIG耐药将每组再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比较不同热程耐药组及非耐药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VIG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短热程组中IVIG耐药19例(20.7%),并发冠状动脉瘤5例(5.4%);长热程组中IVIG耐药22例(9.8%),并发冠状动脉瘤19例(8.4%);短热程组IVIG耐药率明显高于长热程组(P<0.05),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热程组中,耐药患儿治疗前血钠水平低于非耐药患儿,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则明显高于非耐药患儿(P<0.05)。长热程组中,耐药患儿治疗前血钠及肌酸激酶水平低于非耐药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钠水平降低与长热程组KD患儿IVIG耐药有关(P<0.05)。结论 KD患儿IVIG耐药因IVIG治疗前发热时间不同而异。在治疗前发热时间>4 d的KD患儿中,血钠降低与IVIG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