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血管扩张的内皮细胞体外模型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扩张的内皮细胞体外模型制备纪晓峰,陈思锋,李忆东机体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均可出现血管扩张,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如炎症反应时血管扩张的同时往往伴有血管壁通透性的升高,这是否与血管过度扩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有关,在体实验无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缺乏合适...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在无保护剂条件下细胞连接在组织冷冻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单层中可形成细胞连接的MDCK细胞和不形成细胞连接的V79细胞,分为细胞悬液组(Suspension)、贴壁组(Single Tough)和单层细胞组(Monolayer)分别进行0-40℃之间的梯度冷冻实验,然后采用WST-1和MTT两种方法测定细胞的活力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均显示两种细胞的细胞悬液冷冻后活力高于贴壁组和单层细胞组;MDCK细胞贴壁组活力高于单层细胞组,V79细胞则无明显差异;MDCK单层细胞组活力却明显低于V79单层细胞组.结论:组织细胞间的连接以及细胞与细胞基质的连接对组织冷冻的损伤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组织细胞的活力,其原因可能与构成细胞连接的细胞骨架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多变量分析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 :搜集 1991~ 1998年 3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元回归 ,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回归方程 ,可以通过烧伤患者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患者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 ,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 1 75 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 1 8相近。结论 :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患者休克期内的补液量 ,考虑了与患者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 ,便于更全面的预计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方便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患者的休克期补液  相似文献   
24.
采用消化法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并将HUVEC接种在ParafilmTM 上培养后 ,将ParafilmTM 扩张5 0 % ,在体外模拟血管的过度扩张。将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用TNF(10 0 0U ml)作用 30min ,加入到扩张后的内皮单层中以未处理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与内皮单层的粘附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粘附分子I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只有少量的粘附 ,扩张 5 0 %后的内皮细胞单层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加 ,与激活的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25.
目的根据回顾性资料,采用多重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数学模型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收集1991~1998年30例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重回归,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回归方程,可以根据烧伤病人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病人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1.75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1.8相近.结论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病人休克期内的补液量,考虑了与病人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便于更全面的预测病人的液体需要量,有助于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病人的补液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