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神经孔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经CT证实存在腰椎椎管狭窄且保守治疗无效的36例患者,于CT引导下行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通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评价其疗效。结果对所有36例患者行治疗后2周及1年随访,19例(52.8%)患者有较好短期疗效,其中15例(41.6%)患者有较好长期疗效。15例患者(41.6%)对此治疗短期疗效表示满意。12例(33.3%)患者对其长期疗效表示满意。结论CT引导经神经孔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可以缓解部分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颈部肺疝是一罕见疾病,它是由于胸膜复盖的部分肺组织通过胸壁的薄弱部分突出所致。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有弹性的肿块,在咳嗽,呼气后用颈摒气等胸腔压力增高时更明显,平静呼吸时部分病例肿块能消失,本病易与颈部其它肿块混淆,临床上与耳鼻咽喉科,内科,儿科,肺科,外科,放射科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80例正常人直立后前位胸片进行心脏血管蒂X线测量,血管蒂的宽度(VPW)平均值为46±4mm。着重介绍血管蒂的正常X线解剖及其宽度的测量方法,讨论影响VPW的各种因素,结合病例,提出VPW X线测量的临床意义,根据VPW的改变能较准确地估计体循环血容量的大小,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较确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理和预防。资料与方法 对PVP术治疗中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及CT、MRI检查。结果 PVP术治疗27例31个椎体,其中23例27个椎体在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4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4个椎体在术中发生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渗漏。发生外渗的比率,按病例计算为14.8%(4/27),按治疗的椎体数计算为12.9%(4/31)。对这4例在术后进行对症治疗并作了随访,以后患者症状基本解除。结论 PMMA的渗漏是PVP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少量渗漏可以不产生症状。中量渗漏可以产生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减轻。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经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根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CT引导下经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根炎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993年3月 ̄1997年12月,CT引导下PTSNDH306例腰痛患者,临床表现均痛为单侧下肢放射痛,CT影像学证实为椎间盘出,在CT引导下用20G腰穿针穿至突出层面受炎性浸润的坐骨神经根周围,注射皮质类固醇至硬膜间隙。结果:306例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PTSNDH操作,操作完成后住院观察1天。对186例进行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IDET)对盘源性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49个病变椎间盘)DLBP患者行CT联合"C臂"X线机引导下IDET的治疗,其中Pfirrmann分级Ⅱ级26例,Ⅲ级23例。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无缓解、轻微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结果对49个椎间盘均穿刺成功并行IDET治疗。术后1周及1、3和6个月随访,Ⅱ级、Ⅲ级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术后6个月时Ⅱ级患者有效率[88.46%(23/26)]高于Ⅲ级患者[60.87%(14/23),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DET治疗DLBP近期疗效较好,术后6个月时Pfirrmann分级为Ⅱ级的患者疗效优于Ⅲ级。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5 1岁。因双下肢麻木及行走困难多年 ,拟椎间盘突出和椎管内病变来本院行胸腰段髓腔造影。患者取侧卧位 ,略呈头高足低位。采用 2 2G腰穿针从L4~ 5棘突间进针 ,穿刺顺利 ,患者无异样感觉。见脑脊液流出后 ,先推注 1ml欧乃派克 (Omnipaque 30 0mgI/ml ,挪威奈可明药厂 ) ,询问患者无不适后 ,再缓慢推注 9ml,透视下见对比剂位于蛛网膜下腔。然后分别作正、侧、左右斜位摄片 ,约 10分钟。在摄片过程中 ,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结束后 ,患者即诉双下肢酸胀及疼痛 ,且进展迅速 ,于 15分钟达到高峰。此时患者已不能…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37例骨质疏松性、外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应用形象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价临床止痛效果;采用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骨水泥弥散程度和止痛效果的关系。结果:椎体成形术前的VAS为6~10分,平均8.4分。术后24小时的VAS为1~4.5分,平均2.6分。术后3月的VAS为0~3.5分,平均2.4分;H=5.5,P>0.05,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程度和止痛效果关系不密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不应强调骨水泥的椎体内分布而增加骨水泥的注射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访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评分情况,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方法:286例患者在CT引导下用20G腰穿针穿至突出层面的神经根管内神经根周围,注射类固醇激素在硬膜外间隙。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标尺进行评分。结果:28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24个月随访。评估的结果主要根据患者的疼痛减轻程度,评估效果好者213例(74.5%),效果较好者36例(12.6%),效果不佳者37例(12.9%)。评估效果好和较好者占87.1%。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神经根管注射类固醇激素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激素消除水肿后减轻神经压迫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0.
CT、"C"臂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IDET)对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1个椎间盘行CT和“C”臂X光透视引导下IDET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回顾性分析。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和无缓解(NR)。结果39个椎间盘穿刺成功并做IDET治疗。椎间盘电热治疗后即刻有轻微缓解31例(31/38).无缓解7例(7/38)。术后随访在1~7d内的有效率为55%,7d~1个月内的有效率为34%,术后1~3个月随访有效率为76%,术后3~6月随访总体有效率达87%。2例15~S1椎间盘突出因穿刺失败而未行治疗。结论IDET适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破裂引起的慢性腰腿痛。疗效和疼痛缓解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