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其护理方法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12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环磷酰胺治疗组75例,常规疗法治疗组52例。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环磷酰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0%,远大于常规疗法治疗组(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环磷酰胺治疗组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脱发;1例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明显;1例膀胱粘膜刺激;1例肝功能异常。常规疗法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1个月环磷酰胺治疗组无复发,常规疗法治疗组复发4例。结论:环磷酰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缓解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系统研究潜阳育阴颗粒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LC/Q-TOF-MS)对潜阳育阴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检测条件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 μm),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25~1 000;正离子模式的流动相A为水+10 mmol·L-1甲酸铵+0.125%甲酸+0.1%甲醇,B为乙腈-水(9∶1)+10 mmol·L-1甲酸铵+0.125%甲酸;负离子模式的流动相A为水+10 mmol·L-1甲酸铵+0.1%甲醇,B为乙腈-水(9∶1)+10 mmol·L-1甲酸铵;梯度洗脱程序均设定为0~3.5 min,5%B;3.5~4 min,5%~10%B;4~9 min,10%~25%B;9~18 min,25%~30%B;18~25 min,30%~50%B;25~27 min,50%~90%B;27~32 min,90%B;32~33 min,90%~5%B;33~39 min,5%B。根据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与对照品或文献数据比对,快速识别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潜阳育阴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靶标分析、功能富集,初步筛选出主要药效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潜阳育阴颗粒中共识别出99个化学成分,从中筛选出43个与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的活性成分及48个核心靶点。核心成分包括山柰酚,槲皮素,阿魏酸,木樨草素,咖啡酸甲酯,肉桂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N-反式-阿魏酰酪胺,没食子酸,异红草素,8-O-阿魏酰基哈巴苷,咖啡酸乙酯,异奥卡宁,杯苋甾酮,二苯乙烯苷,马钱苷,23-乙酰泽泻醇B和哈巴苷;核心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Jun原癌基因(JUN),G蛋白β1(GNB1),肿瘤蛋白p53(TP53),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结论 潜阳育阴颗粒主要从调控血管内皮、血管生成、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清肝补肾、化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数据分析性激素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T2DM男性患者224例,依照骨量状况分为骨质疏松(OP)组和非OP(NOP)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性激素对骨密度的偏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OP组比NOP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但体重指数(BMI)比NOP组低,卵泡刺激素(FSH)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比NOP组高(均P0.05)。睾酮(T)与三个部位的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SHBG仅与全髋(TH)部位的骨密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三个部位的骨密度,SHBG与第2~4腰椎(L2~4)、股骨颈(FN)不存在相关性(P0.05)。E2、T、SHBG是影响L2-4骨密度的主要因素;E2、SHBG是影响股骨颈(FN)和TH骨密度的主要因素。FSH、LH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性激素对男性T2DM老年患者骨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组Ⅰ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组Ⅱ开始缝皮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5mg/kg。结果术后30min、1h、2h、6h组Ⅱ总体镇痛、镇静效果皆优于组Ⅰ(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腹腔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效果佳,不良反应少,相对于切皮前给药,开始缝皮时给药是更理想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5.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应用最多的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芬太尼,有时可以诱发咳嗽反射.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既具有阿片受体激动效应,又具有微弱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本文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舒芬太尼、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方案。方法180例ASA 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1、2、3mg/kg组(Q1、Q2、Q3组),舒芬太尼0.1、0.2、0.3μg/kg组(S1、S2、S3组),每组30例。术毕前30min缓慢静脉输入。观察各组的HR、MAP、SpO2、PETCO2、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意识状态评分(OAAS)。观察时点:术毕前30min给药时(T1)、给药后10min(T2)、20min(T3)、30min(术毕停药)(T4)、40min(T5)、拔管前(T6)、拔管时(T7)、拔管后10min(T8)、20min(T9)。以及T6、T7时血浆皮质醇、血糖,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拔管时间(术毕到拔管)、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和副作用。结果RS:T6~T8时Q1、Q2组分值高于Q3组(P<0.05),Q3组高于S1、S2、S3组(P<0.05);T9时Q1、Q2组分值高于Q3、S1、S2、S3组(P<0.05)。RSS:Q3、S1、S2、S3组在T6~T8时分值高于Q1、Q2组(P<0.05)。OAAS:T6~T9时舒芬太尼组高于曲马多组(P<0.05),T6时S1、S2、S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Q1、Q2、Q3组分值低于S1、S2、S3组(P<0.05)。与T6比较,Q1、Q2、Q3组T7时皮质醇和血糖的升高值高于S1、S2、S3组(P<0.05),Q1、Q2、Q3组按剂量递减(P<0.05)。Q3组的主要副作用为呕吐,S3组的主要副作用为呼吸循环抑制和尿潴留。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最佳,苏醒质量高,副作用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清肠泄热、化湿止泻中药制剂泻儿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适当控制乳类,给予思连康改善肠道微生态,消旋卡多曲止泻,并常规口服ORS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泻儿康合剂治疗。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4.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泻儿康合剂可提高常规西药治疗湿热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本文梳理近5年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从干预措施方面总结临床研究现况。分析相关文献,发现针刺干预措施主要有传统针刺、电针及针刺联合疗法等,呈现向现代化、科学化、联合化发展的趋势;针刺选穴与手法操作基本遵循传统中医规律及名家经验,连接电针的腧穴多以咽喉及头颈部等病灶局部腧穴为主。与常规治疗及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相比,针刺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肯定等特点。多种针刺疗法的疗效交叉对比研究是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标准化、规范化电针各项数据是获得稳定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刺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