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母乳被公认为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利于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建立。母乳喂养不仅能为母婴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诸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1]。其中,哺乳期乳腺炎及合并的母乳喂养问题是终止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性疾病,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因其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流程,常致反复发作,甚至进展为乳腺脓肿,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对患者坚持母乳喂养也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哺乳期乳腺炎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应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在医院临床实践中,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逐渐增高,甚至比哺乳期乳腺炎更为常见。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症,结合此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常见的有两种,即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两者临床表现相似,极易混淆,有时与乳腺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本病的有效疗法。方法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中医辨证论治,运用四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结论四神丸加味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4.
随着乳腺摄影等筛查技术和妇女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早期的不可扪及的病变明显增多,预测至少1/4的妇女乳腺患有浸润前病变,并且至少1/2的乳腺癌患者瘤体小于2cm。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疾病得到更早诊治,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较传统手术减少了组织创伤,具有美观、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同时在心理方面较传统手术更易被患者接受。本文重点综述早期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85.
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新手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颀  施军涛 《广东医学》2001,22(4):287-288
长期以来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 ,过去主要是采用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管造影检查及B超检查 ,但诊断率不高 ( 5 0 %~ 80 % ) [1~ 3 ] ,不直观而且病变定位困难 ,以致于发生过多的手术活检。 8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从消化道和呼吸道内窥镜的广泛临床应用中得到启示 ,致力于乳管内视镜开发 ;90年代初日本学者冈崎亮等发明了乳管内视镜 (mam moscopy ,简称乳管镜 ) ,解决了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问题 ,现已开始在临床应用[4 ] 。1 乳管镜的操作乳管镜包括内视镜、光纤、冷光源、影像记录器和影像监视器 ,目前光纤直径有 0…  相似文献   
86.
乳管镜临床应用800例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评价乳管镜对乳头溢液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7月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8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病理证实,乳管镜对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2%(202/219)、86.7%(13/15)和95.2%(40/4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2.0%(266/289). 结论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病理符合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近二三十年来,绝大多数国家的乳腺癌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估算为37.5/10万。我国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大城市1998—2002年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达45.0/10万、54.9/10万和27.0/10万,比10年前分别上升了62.5%、56.9%和52.5%。全国女性乳腺癌总的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4.9/10万,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的3.8/10万,降幅为9.0%。  相似文献   
88.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15%。乳腺癌分子病理学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瘤细胞的激素受体、生长因子、特异性蛋白、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变化,并通过以上检查结果反映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和转移侵袭性,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放疗和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和靶点治疗新思路。通过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阐述,可以更深入的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 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段女性,以30~40岁最多,大多表现为乳头溢液,亦有10%左右表现为不可扪及肿块经B超检查微创活检发现。本组患者中乳腺超声有阳性发现者40.2%,乳腺X线检查有阳性发现者仅10%;纤维乳管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7%,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IP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6.3%。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3.3个月,有25例(4.5%)患者出现同侧复发,复发者均为多发乳头状瘤。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超声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X线检查对IP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可用于鉴别诊断;纤维乳管镜是诊断IP的首选方法,可辅以T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多发乳头状瘤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应定期随访,如有复发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 探讨pT1a和pT1b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130例pT1a和pT1b乳腺癌及同期607例pT1c和pT2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在年龄分布、月经状况、淋巴结状态、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Ki-67 表达指数等临床病理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pT1a和pT1b乳腺癌相比,在各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1a/pT1b相比较于pT1c和pT2乳腺癌,有更多的低组织学分级(G1 59.2% vs 18.6% 和12.3%),低Ki-67增殖指数(<14%者,73.8% vs 57.7% 和55.5%)和阴性淋巴结转移(86.9% vs 62.0% 和47.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较多(76.2% vs 72.3% 和62.2%),但与pT1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408),与pT2组相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06);HER2阳性表达较少(21.5% vs 22.3% 和29.7%),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870和P=0.076);年龄≤35岁者较多(21.5% vs 8.8% 和13.8%),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2),但在月经状况上与其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45和P=0.217)。结论 pT1a和pT1b乳腺癌总体上具有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激素受体阳性较多和HER2过表达较少的特点。pT1a和pT1b乳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