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1.
目的将活细胞种植于可生物降解的瓣膜支架上,制造出一种组织相容性好,不需抗凝,具有修复能力,且支持患者终生的理想心脏瓣膜。方法胶原膜和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在皮下包埋和种植细胞生长做对照实验。结果胶原膜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8~12周完全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优于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GLA)。结论胶原膜适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聚β羟基丁酯膜和胶原膜的结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HE、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结构.新西兰兔15只皮下植入材料,于4、6、8和12周取出观察其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将犬股动脉间质细胞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胶原膜上,观察其形态.结果 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聚β羟基丁酯和胶原膜的孔径分别为179、13、107 μm,3种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局部无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聚乳酸聚乙醇酸膜于8周基本吸收,胶原膜12周吸收,聚β羟基丁酯膜12周未见明显降解吸收.细胞种植实验显示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胶原膜表面生长良好.结论 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胶原膜在材料结构、组织及细胞相容性和降解率方面符合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要求.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降解率和细胞相容性方面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23.
杨秀琦  法天锷 《天津护理》2000,8(5):235-236
心室颤动(室颤)是临床所见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骤停的一种类型,对心脏排血的影响相当于心脏停搏,使心脏排血停止,循环中断。为此常危及患者生命。但若抢救及时,常可使患者转危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聚羟乙酸 聚乳酸共聚物 (PGLA)、聚 β 羟基丁酯 (polyhydroxybu tyrate ,PHB)、胶原膜三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 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三种材料经皮下埋植后 2、4、6、8周和 12周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 结果 :胶原膜皮下包埋 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 ,8~ 12周完全降解 ,组织相容性及皮下吸收情况优于PHB及PGLA。 结论 :胶原膜符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5.
运动负荷气体交换法在老年人心肺功能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正常组、慢阻肺组及冠心病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评估无氧阈(AT)及相关指标在早期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三组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心肌功能仪和功率自行车,分别在AT时和峰值耗氧时刻,随机检测每人的AT出现时间,耗氧量(VO2)、公斤耗量(VO2/kg)、心率(HR)、通气量(VE)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1)AT出现时刻:冠心病组的AT出现时间明显早于正常组(P<0.05),和慢阻肺组(P<0.05),冠心病组的VO2/kg,VO2均明显地小于正常组与慢阻肺组(P<0.05);慢阻肺组的VE明显地小于正常组和冠心病组(P<0.05)。(2)峰值耗氧时刻:慢阻肺组的VO2、VO2/kg和VE均明显地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在AT时,冠心病患者的AT出现时间明显提高,其VO2/kg和VO2均低于正常人,可做为早期诊断,指导康复治疗的指标,在峰值耗氧时刻,慢阻肺患者的VO2、VO2/kg和VE均明显小于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可做为评价心肺功能的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6.
迈之灵治疗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150例。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给迈之灵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云南白药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迈之灵治疗创伤性肢体软组织肿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法天锷 《天津护理》2013,(5):451-452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中明确指出:"对护理人员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分层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适合护理工作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护士培训的目的是促使护士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4个方面的行为方式得以提高,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我国自开展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以来,分层机制逐步完善,现就分层培训的概况,分层培训的实施和重要意义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采用猴13只,其中妊娠8周猴2只。应用1 甲基1,2,5,6 4氢吡啶(MPTP)诱发猴帕会森氏病模型,将同种胚胎中脑腹侧部植入猴 PD 模型的尾状核内。术后观察6个月,病理症状、肌电图、旋转行为等与移植前无明显改善。MRI 检查可见移植区有点块状低信号影(T_(?)像)。组织病理学检查,移植1(1/2)月后,移植物内只有少数神经元存活,3个月后移植物内神经元消失,6个月后移植部位仅存在胶质疤痕,大量吞噬细胞及淋巴球浸润。显示慢性排异现象尚未完全终止。实验表明,脑组织移植后,对病理症状的改善不明显,移植的神经元未能在宿主脑内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9.
脉络丛乳头状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11年来29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占同时期颅内肿瘤8098例的0.36%。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点为:儿童期多见于幕上脑室内,成人多见于第四脑室及桥脑小脑角。临床表现均以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CT平扫肿瘤等密度,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多伴有脑积水。MRI呈长T1和长T2。手术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及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率13.8%。本病预后良好,随诊24例,生存19例,其中6年以上者5例。放疗6例均生存。放射治疗效果尚难确定,但对预防肿瘤复发有一定的作用。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应行放射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