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比较不同组合方式颈椎前路Hybrid手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治疗连续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12月因连续三节段颈椎病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FFF组(连续三节段ACDF患者)、1A2F组(单节段CDA+双节段ACDF患者)和2A1F组(双节段CDA+单节段ACDF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FFF组22例,年龄58.95±9.28岁,随访时间为29.23±14.79个月;1A2F组47例,年龄51.70±8.23岁,随访时间为36.09±16.72个月;2A1F组29例,年龄48.72±7.76岁,随访时间为36.58±14.81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同时于术前与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2-C7曲度、手术节段曲度、颈椎C2-C7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结合颈椎CT评估ACDF节段融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FFF组NDI评分为17.86±2.55分,显著高于1A2F组的15.13±3.76分和2A1F组的15.55±4.07分(P0.05),余时间点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3d时颈椎C2-C7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FFF组颈椎C2-C7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1A2F组和2A1F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FFF组颈椎C2-C7活动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显著低于1A2F组和2A1F组(P0.05)。术后12个月时,2A1F组颈椎C2-C7活动度高于1A2F组(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A1F组手术节段活动度高于1A2F组(P0.05)。末次随访时,FFF组、1A2F组和2A1F组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分别为11.97°±2.27°、9.80°±2.99°和8.45°±2.26°,三组之间及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FF组、1A2F组和2A1F组融合率分别为81.82%(18/22)、91.49%(43/47)和96.55%(2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三节段ACDF,颈椎前路Hybrid手术能够获得与其一致的临床疗效,但在早期颈椎功能康复、颈椎整体活动度及对邻近节段影响方面更具优势,且双节段CDA+单节段ACDF组合方式比单节段CDA+双节段ACDF更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应用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5年12月共收治4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3.8±12.2岁。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骨折31例,Ⅲ型骨折11例。42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及枕颈部疼痛,35例有颈椎活动受限,30例有不同程度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均为寰椎前脱位,术前行颅骨牵引术,27例有不同程度的复位,15例无复位。所有病例均接受经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观察内置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5~220min,平均123±18min,术中失血量30~350ml,平均110±8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4.1±14.8个月。42例患者的枕颈部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末次随访时NDI及J0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各随访点影像学检査均提示35例复位满意,另外7例为部分复位,SAC由术前的8.5±3.3mm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14.9±3.0mm(P0.001)。1例患者植骨颗粒部分吸收,并于术后12个月出现线缆断裂,刺入脊髓导致了相应的症状体征,取出内固定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余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7.6%。1例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导致了切口延迟2周愈合。另有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延长引流管安置时间、预防感染等处理,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未出现椎动脉损伤、螺钉钛棒松动、移位、断裂以及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等并发症。结论: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术中复位、固定可靠等优势,采用该术式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等导致的寰枢椎脱位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9例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跳跃节段的屈伸活动度(ROM)和椎间高度,以及C2~7屈伸ROM。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82个月,平均25.1个月。所有患者的神经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各随访时间点SF-36、JOA评分、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跳跃节段屈伸ROM由术前的12.72°±3.80°增加到16.04°±3.17°(P0.05),后逐渐减小,至末次随访时接近术前水平。术后上、下置换节段的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跳跃节段椎间角度、置换节段及C2~7 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tige-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能较好地保留置换节段、跳跃节段及颈椎整体的运动学特性,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钩椎关节融合(uncovertebral joint fusion,UJF)与传统椎骨终板间融合(traditional interbody fusion,TIF)的融合时效和安全有效性。方法:2020年5月~2021年6月招募并收治44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施行UJF,对照组施行TIF。两组均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通过动力位X线片及CT评估两组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共有40例患者完成了计划随访,UJF组20例,TIF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133.0±29.4min vs. 124.2±26.3min,P=0.3271)及术中出血量(68.5±48.7ml vs. 83.5±54.5ml,P=0.3645)无显著性差异。UJF组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显著性高于TIF组(术后3个月70% vs. 10%,P<0.0001;术后6个月95% vs. 65%,P=0.0177)。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JOA评分、VAS评分、NDI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之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假体下沉和移位、螺钉松动和断裂、手术节段椎间孔再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UJF与TI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可同样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UJF的早期融合率明显高于TIF,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行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且至少1年以上的11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6例,女49例。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以Bazaz评分系统评估术后3d吞咽困难程度,根据是否存在术后吞咽困难将所有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轻、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和无吞咽困难组,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术后软组织厚度与术前软组织厚度的差值)、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手术最高节段、手术节段数等因素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相关性,并重点探讨术后C2-7角度这一因素。两组间定量变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定性变量差异进行卡方检验。为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汇总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验证术后C2-7角度与吞咽困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吞咽困难组18例,男11例,女7例;无吞咽困难组97例,男55例,女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BMI、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最高节段、手术节段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包括年龄、BMI、术中出血量、术后O-C2角度、术后C2-7角度及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与术后发生吞咽困难呈显著相关(P0.05),年龄、BMI、术中出血量和术后O-C2角度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吞咽困难组术后C2-7角度为9.17°~36.39°(19.14°±6.73°),无吞咽困难组为1.59°~20.45°(10.88°±5.36°),吞咽困难组术后C2-7角显著大于无吞咽困难组(P0.05)。将C2-7角≥12°时的吞咽困难发生率(26.2%,16/61)和C2-7角12°时吞咽困难的发生率(3.7%,2/54)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8例吞咽困难患者(轻度16例,重度2例)的术后C2-7角度与吞咽困难等级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融合固定术后C2-7角度及椎前软组织肿胀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术中注意C2-7角度的调整及控制术后的椎前软组织肿胀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究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3月行单节段CD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90例C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59例,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4个月)和晚期干预组(31例,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状况、手术节段及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曲度(cervical lordosis,CL)、C2~C7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角(disc angle,DA)、置换节段ROM(disc ROM,DROM)、置换节段间隙高度(disc intervertebral height,DIH)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早期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略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记录并比较两...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究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其损伤及再损伤的预防要点。方法 建立山羊标本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模型(n=15),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测量损伤前后颈椎3-4节段(C3-4)的三维运动范围、载荷应变关系和刚度变化。结果 羊标本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前后的C3-4在三维向上的运动范围分别增加82.69%(前屈)、16.39%(后伸),10.96%(左侧弯)、13.06%(右侧弯),24.70%(左旋转)、27.72%(右旋转);平均刚度分别减小44.44%(前屈)、9.05%(后伸),8.82%(左侧弯)、11.11%(右侧弯),19.44%(左旋转)、23.08%(右旋转)。其中前屈的运动范围有显著增加(P < 0.05), 平均刚度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后,各方向上均有稳定性损失,其中前屈方向具有显著的急性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主要是因颈椎轴向过屈时后方韧带复合体被动牵拉所致。暴力作用下防止颈椎过度屈曲是预防此类损伤的关键。对于此类损伤后再损伤的预防,应该严格控制颈椎前屈运动,以提供颈椎足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中骨性融合与异位骨化(HO)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的51例连续双节段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超过3年。其中32例发生HO(HO组),19例未发生HO(非HO组)。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影像学参数、疗效评价指标等。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和术后血钙、术前和术后血磷、术前和术后碱性磷酸酶、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时HO组融合率明显高于非H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颈椎整体曲度均增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HO组C2~7活动度(ROM)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HO组C2~7 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HO组置换节段ROM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HO组置换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置换节段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颈椎前路Hybrid术后融合节段的骨性融合与置换节段HO存在联系。融合节段骨性融合越早,置换节段越容易发生HO。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的行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和应用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采用国际上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系统对置换组和融合组患者术后1周、1、3、6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共纳入置换组134例,融合组126例,所有病人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置换组和融合组在术后1周、术后1、3、6月、术后1年总得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36%和44.44%,18.66%和34.92%,13.43%和24.60%,8.96%和17.46%,6.72%和14.28%,值均0.05。结论与应用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相比,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索建立钩椎关节融合器的山羊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取12只成年山羊行C_(3~4)节段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融合器固定融合手术,术后行X线、CT三维重建、Micro-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情况。结果实验山羊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损伤。术后未见山羊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融合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75.0%,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83.3%。Micro-CT扫描可见在钩椎关节区域明显的骨小梁结构、部分山羊在两侧钩椎关节区域、融合器前方及后方均可见明显的连续的骨小梁结构。结论山羊可以作为钩椎关节融合器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钩椎关节融合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