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要]目的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在习惯性流产总血清、绒毛、蜕膜中的浓度以及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80例习惯性流产患和28例正常妇女的血清、绒毛、蜕膜中Th1,Th2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 习惯性流产患中血清、绒毛、蜕膜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浓度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0.01);Th1/Th2偏移,并与以往的流产次数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异常分布与妊娠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诊断中的检查结果。方法 2008年9~2011年9月收治7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岁(29岁~46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椎间盘源性腰痛。为进一步诊断进行椎间盘造影术,注射造影剂复制出平时典型腰痛者为阳性,造影诱发痛结果为单节段阳性者同时进行该节段椎间盘阻滞术,造影诱发痛结果为阴性者,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的责任节段进行椎间盘阻滞术。椎间盘内阻滞后30 min,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缓解60%以上者为阳性。记录并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造影术:阳性60例,其中42例为单节段,18例为多节段;阴性18例。椎间盘阻滞术:42例单节段诱发痛阳性病例中3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18例诱发痛阴性病例中1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结论椎间盘阻滞术的检查结果与椎间盘造影术检查有差异,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初步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143例,分为2组:椎间盘造影组69例,术前对MRI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的椎间节段进一步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常规诊疗组74例,术前仅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对所有手术干预节段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造影组及常规诊疗组分别有64例、71例患者完成了至少12个月的系统随访。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好转;但椎间盘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盘造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良好掌握临床适用范围及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不失为常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3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消除骨痛的效果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门诊选择120例骨密度低于峰值80%的骨痛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降钙素+钙剂B组氟化物+1,25(OH)  相似文献   
35.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加小剂量芬太尼行单纯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并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136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组各68例,另选择68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镇痛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CSEA组鞘内注入芬太尼,PCEA组硬膜外注入镇痛合剂(罗哌卡因+芬太尼),其后均行硬膜外持续背景剂量+PCA模式。记录不同时点疼痛评分(VAS评分),自动监测B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进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观察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其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可达到满意镇痛,CSEA组快于PCEA组,早期PCA按压次数PCEA组多于CSEA组,镇痛前后产妇B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使用缩宫素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产程中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以CSEA组明显。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且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快于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硫酸吗啡控释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癌症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癌症性疼痛患者纳入研究,每组各65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激反应程度。结果治疗后1、2、3、4周时,2组患者的疼痛数字量表(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能够取得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相同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应激反应较弱,是治疗老年癌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7.
张丽丽  白长川  阎超  王立勋 《中医杂志》2023,(10):1064-1067
介绍从“风毒伏络”论治三叉神经痛的临证体会。认为外受风毒之邪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原因,风毒伏络为本病核心病机。头面为诸阳之汇、络脉网布,位于高巅,易受风毒。风毒入络,阻滞经气,不通则痛;风毒伤卫,邪气不得清除,伏于络中,故多缠绵难愈。临床进行分期论治,发作期止痛为要,以风药祛风、血药活络、虫药攻毒,共奏祛风攻毒活络之功以缓急止痛;缓解期调本为主,固表养络、调和营卫以防邪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