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选择性后神经根切断术在缓解痉挛性脑瘫痉挛状态方面的效果肯定 ,术中椎板广泛切除 ,易造成医源性脊柱畸形。本文就其原因作一综述 ,在选择手术时 ,必须充分考虑后期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因面包车撞击致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三踝骨折伴腓骨上端骨折,第8~10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硬膜下血肿.急诊以多发伤收住入院,左胫骨中段内侧有一5 cm皮肤破口,经清创缝合及相关科室协助处理,病情稳定.入院后5 d,经积极术前准备,对左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在全麻下行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内固定术,术中患者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左跟骨骨牵引状态下,通过手法复位维持左小腿力线,取左胫骨近段前外侧S形微创切口,切开皮肤约5 cm,通过此切口在左胫骨外侧皮下经胫前骨筋膜室插入长29 cm、13孔LISS胫骨近端钢板,插入过程中以拇指置于胫骨嵴,以确保钢板与胫骨接触与服贴,并通过C臂监测,获得骨折复位.以2 mm克氏针通过定位系统放置在钢板的远近端,确定定位系统和胫骨的对应关系,分别在骨折近端、上1/3、下1/3、远端通过定位系统各钻入3、2、1、2枚自攻自钻型锁定螺钉并与钢板锁定.C臂X线机透视下见左胫骨多段粉碎骨折对位对线满意,腓骨骨折也同时获得较满意的复位,切口缝合后左下肢伸膝位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切口一期愈合,X线正侧位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图1).嘱患者左股四头肌主动收缩,3周后拆除石膏外固定,并逐步行左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5周左膝关节屈伸可达105°.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应用Fastin骨锚固定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的技术,并分析其初步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应用Fastin骨锚固定的14例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5例;年龄21~46岁(平均35岁),术前通过X线片和CT确诊.手术先将胸锁关节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于胸骨柄拧入骨锚,骨锚尾部缝线穿过锁骨内侧端并牢固打结.术后3周取出克氏针,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均获12~22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关节的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肩关节功能按Rockwood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结论 Fastin骨锚能够可靠固定胸锁关节脱位,避免了长期滞留克氏针造成的潜在危险,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4.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8岁,因高处坠落伤致左肘、左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h于2008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当时急诊查体:神志欠清,痛苦貌,左肘关节、左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急诊摄x线片示左肘关节脱位伴桡骨小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图1)、左髋臼、左髂骨翼骨折.急诊按照骨科损伤控制学原理对患者进行积极复苏,左肘予以静脉麻醉下闭合复位、临时石膏外固定,左股骨髁上牵引.但是,在肘关节复位过程中我们发现肘关节后外侧极度不稳定,较难维持复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通过问卷式调查方式较客观地了解当前我国不同地区部分骨科医生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状况.方法 利用2009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微创和损伤控制学习班"机会,发放调查问卷300份,以一般情况、诊断和分型、治疗方法、特殊部位损伤治疗、术后康复等5部分进行调查.对合格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工作仅限对国内部分专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趋向进行了解.结果 本调查共回收合格的有效问卷215份,合格问卷回收率为71.7%.参与问卷调查的临床医生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除部分仍存有争议的观点差异较大外,如固定材料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尺骨茎突不同部位骨折、下尺桡关节损伤的处理等,大多数医生选择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接近.结论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部分骨科医生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检查、诊断及治疗都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即根据骨折患者的不同年龄、功能需求、骨折类型、特征等进行个体化、多元化的治疗选择,说明我国较多地区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6.
<正>2010年6月25至26日,由上海医学会、浙江医学会和江苏医学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承办的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国际创伤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神旺大酒店举行。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269篇,参加会议代表394名。其中骨与关节损伤方面的论文138篇,其他131篇,发言66篇。  相似文献   
77.
背景:人体骨组织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是进行骨骼内部应力计算分析、断裂损伤分析、应力骨改建研究等的基础数据,也是深入开展人体骨骼生物力学行为特性研究的必要已知条件之一,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骨组织力学性能测试的试验标准。 目的:探讨骨组织拉压力学性能测试的试样制备、试样约束和夹持、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误差等问题的研究进展。 方法:在骨组织拉伸压缩试验无具体标准可循的环境下,对已验证的试验方法和途径进行介绍。总结并强调了骨组织拉压试验中的各项误差及其减少;以减少系统误差为目的,介绍了规范的骨组织宏观拉压测试方法。 结果与结论:通过拉伸压缩试验可获得骨组织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等重要力学性能参数,测试关键环节涉及标准试样设计和加工、试件夹持、试验数据处理和力学参数的计算,各环节均需参照最新研究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和并发症与医源性因素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总结37例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出现的失误和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所作出相应处理的价值。结果35例得到随访,采用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为94.3%。无骨折移位、畸形愈合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发生。结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出现的失误和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术式的选择、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医源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9.
骶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骨骨折发病率不高,但在临床诊治中很容易漏诊.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其功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1].作为骨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骶骨骨折可能对骨盆的稳定性产生损害,其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其治疗包括复位、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及解除或避免神经压迫.骶骨骨折的正确治疗需要了解骶骨的解剖、生物力学及创伤机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对于不稳定的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出现了多种固定方法,究竟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争论较多.但无论如何,术前内固定物的选择、术中固定的实施及术后康复都需要根据生物力学情况进行确定方案,故有必要对骶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80.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22例。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Ⅱ型)7例;三部分骨折(Ⅲ型)10例;四部分骨折(Ⅳ型)5例。20例采取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NeerⅣ型中2例采取了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24个月随访,平均12·5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平均为79·6分(36~92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2·72%。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应积极进行健康评估、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