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治疗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8椎),男2例,女33例;年龄64~86岁,平均74.2岁.患椎压缩程度为75.8%~80.1%,平均77.0%.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行"扩张-放松-再扩张"渐进式复位,扩张压力不超过150 psi(1 psi=6.89 kPa).复位基本满意或球囊达椎体皮质时停止扩张,取出球囊,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可显影骨水泥低压注入椎体.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0.8±0.1)cm、(0.8±0.2)cm和(2.1±0.8)cm增至术后第3天(1.2±0.3)cm、(1.3±0.2)cm和(2.3±1.0)cm,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8.2°±5.2°矫正至术后19.1°±4.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4±1.7)分(5.5~9.4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1)分(0~3.0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由术前(33.2±7.1)分提高至术后第3天(42.7±7.9)分.结论 通过改进穿刺复位方法及控制球囊扩张压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在应用腹腔镜模拟手术技能培训系统对不同层次学员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多轮多模块分级训练法针对不同学员进行分层训练,本研究即探讨多轮多模块分级训练法的实际训练效果,并进行经验总结。 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腹腔镜手术操作模拟培训设备包括贝德思达医学训练模拟器和Simbionix手术模拟训练系统2个部分。培训分为多轮进行,每轮又分为基础模块(第1模块)、中级模块(第2模块)、高级模块(第3模块)。受训学员从第1轮第1模块开始培训。经过一定学时(6学时)的培训后接受考核,通过考核可晋级进入更高一级模块培训,未能进入下一模块的学员则继续第2轮相同模块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第2轮更高一级模块培训。依此类推,如果第2轮仍没有成功晋级,则继续进行第3轮相同模块的培训。每轮培训3个模块全部通过为培训合格。培训合格学员最后再次经过专家点评后结业。 结果 全部参训人数55人,培训分为3轮进行,受训学员从第1轮第1模块开始培训。经过每人6学时的培训后接受考核,28人通过考核晋级进入第1轮第2模块培训,未晋级者则继续第2轮第1模块培训。16人通过考核后进入第1轮第3模块培训,没有晋级学员继续第2轮第2模块培训直至晋级。第1轮培训16人(学时不限)3个模块全部通过,培训合格。培训合格学员最后再次经过专家点评后结业。第2、3轮培训依此类推,通过3轮多模块分级训练法55位学员全部培训合格。不同临床经验的学员经过培训后均能够熟练掌握在模拟操作设备上的基本手术操作技能,其中70%以上的学员可以逐步向临床过渡。 结论 在应用腹腔镜模拟手术培训中采用多轮多模块分级训练法对学员进行培训,可以使不同临床经验学员的腹腔镜基本手术操作技能都有大幅提高,为学员真正走向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3.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术自应用临床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但是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时有报道.从生物力学角度来分析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可能原因具有重要价值.目的:以有限元方法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分析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原因.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例T12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T10~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0.3,1.0,4.0 MPa三种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不同载荷下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 Mises应力,重点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0.3,1.0,4.0 MPa增加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椎体整体的应力也成比例增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胸腰段各部位的应力开始重新分布,增强椎体(T12)的相邻椎间盘(T11~12、T12~L1)及相邻终板(T11下终板、L1上终板)的应力增强区域增加;T12相邻椎体(T11,L1)所受最大应力明显增加,但远端椎体(T10,L2)的最大应力明显减少.提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引起上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可能与术后生物力学行为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临床初步应用密固达(唑来膦酸,5 mg/100 ml)静脉输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8例老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情况,通过电话短期随访和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副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愿意接受第二次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输注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半数患者在输注后3 d内出现了急性一过性不良反应,包括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较文献报道的发生率要高,均为轻到中度,能很快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绝大多数患者同意继续使用。结论:密固达治疗老龄骨质疏松症安全性较高,依从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新选择,其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5.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中风分为缺血性、出血性,而临床中多以缺血性中风、双侧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所致球麻痹为多见。据统计,球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所占脑梗死比例很高,容易引起反复、严重的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甚至窒息死亡,所以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及重视,故也认识到了饮水呛咳是中风的一种症状。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一例自主呼吸停止13个月的高位颈髓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自主呼吸停止13个月的高位颈髓损伤病人的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房管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呼吸道的管理、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等。结果通过13个月的护理,病人病情稳定,护理人员对高位颈髓损伤致自主呼吸停止的病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和上胸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代偿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患者。通过侧位X线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2~7Cobb's角、C2~7SVA值、颈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T1倾斜角、胸廓入射角(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T1倾斜角[(19. 90±4. 50)°vs.(19. 61±5. 40)°vs.(19. 90±6. 33)°)]、TIA[(75. 38±5. 48)°vs.(75. 42±6. 11)°vs.(74. 46±7. 23)°)]、C2~7Cobb's角[(16. 40±6. 71)°vs.(15. 36±7. 55)°vs.(15. 70±8. 03)°)],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2~7SVA[(1. 88±0. 82) cm vs.(2. 25±1. 16) cm vs.(2. 39±1. 23) cm]、头颅倾斜角[(7. 71±4. 08)°vs.(9. 88±5. 20)°vs.(10. 32±6. 15)°)]、颈椎倾斜度[(8. 19±2. 96)°vs.(7. 26±2. 60)°vs.(7. 10±2. 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术前还是术后,T1倾斜角与C2~7SVA及C2~7Cobb's角均显著相关,但C2~7Cobb's角与SVA无显著性相关。术后3例患者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6例患者可以通过减少T1倾斜度代偿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前凸保持良好,但C2~7SVA较术前显著增加。大部分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良好,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术后减小T1倾斜角来进行代偿,极少数患者术后会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  相似文献   
58.
下腰椎单节段TFC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腰椎单节段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以我院应用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随访超过两年的50例患为研究对象,取上述50例患前,术后两周、术后两年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椎间隙中央高度,观察椎间融合情况,融合器位置变化,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为单节段椎间隔合,腰4-5节段病变39例,腰5骶1节段病变11例,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度平均16.4度,术后两周15.9度,术后两年15.2度。47例(94%)前凸角度的变化小于3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央高度平均7.6mm,术后两周10.1mm,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椎间高度平均9.3mm,丢失小于1mm。TFC植入深度。TFC后缘距椎后缘平均3.2mm。术后两年X片见到直接骨融合征象14例,临床骨融合征象34例,TFC周边见到透亮区1例,TFC位置变化3例,其中2例侧位片动力位像稳定。椎间融合成功率96%,病变节段上位椎间隙退变加速2例。结论:(1)下腰椎单节段植入一对Ray-TFC对腰椎生理前凸无明显影响。(2)TFC植入对撑开病变间隙和维持术后椎间高度有重要意义,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高度丢失小于1mm.(3)术后两年TFC单节段椎间隔合率为96%。(4)TFC植入深度以距椎体后缘大于3mm为宜。(5)椎间融合成功后,短期内对上、下节段的退变影响不大,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9.
TFC对腰椎水平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离体腰椎的抗剪切应力研究,探讨峡部裂、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带螺纹的钛合金椎间融合器(Ray-TFC)椎间融合对腰椎水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取自五具新鲜尸体标本的十个脊柱功能单位(FSU)分别在完整状态、峡部裂状态、失稳状态、RF-Ⅱ固定状态、TFC植入状态的TFC加RF-Ⅱ固定状态下进行剪切应力加载实验。结果:峡部裂较完整FSU水平稳定性显下降,P〈0.05。RF-Ⅱ固定的水  相似文献   
60.
资料与方法 收治失眠患者64例,其中男16例,女45例,年龄20—40岁16例;40~60岁35例,60岁以上13例,病程2月~3年;单纯性失眠性28例,16例合并神经衰弱,12例合并焦虑,8例合并忧郁。睡眠时间每天〈6~7小时者6例,每天睡眠4—6小时者16例,每天睡眠时间2~4小时者29例,每天睡眠0~2小时者13例,每天需服用镇静药者31例,舌苔多见薄或者少苔,脉象多见沉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