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9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频听性稳态诱发反应的赝象分析及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频听性稳态诱发反应(MASSR)赝象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探讨MASSR的稳定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试健康青年(正常组)及耳蜗性聋患者(耳蜗性聋组)的MASSR,比较赝象的出现率及分布特点;对正常组于第1次测试后,改期进行重复测试,并对其中3例于睡眠状态进行再次重复测试,观察MASSR阈值的稳定性,并分析睡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①假阴性测点的出现率在低频区较高频区高,主要出现在接近反应阈的测点,偶见于较远离反应阈的测点;正常组与耳蜗性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睡眠状态测试时假阴性测点消失;双耳多频率同时刺激时,因相互干扰而使部分频率阈值提高。②正常组重复测试时,0.5kHz的阈值变动范围为0~30dB,变动的平均值为11.67dB,其他频率阈值变动范围为0~10dB,变动平均值〈5dB,较0.5kHz稳定。③单耳全聋患者,2例2耳高刺激强度时记录到假阳性反应。结论:MASSR清醒状态测试时存在假阴性反应,高刺激强度时存在假阳性反应,低频区重复测试的稳定性不良,且测试费时。作为一种客观评估听阈的方法,较之听性脑干反应及40Hz相关电位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微循环改变的特点,我们改进了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材料:动物:家兔。器械和药品:动物解剖台,组织剪刀,手术刀,扩胸器,持针钳,眼科剪刀,缝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的影响。方法ICR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3周后再感染旋毛虫,对照组为旋毛虫单独感染。结果与旋毛虫单感染相比,小鼠预先经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再感染旋毛虫,在感染后5~14d其小肠内的成虫数明显增加(肠道排虫明显延迟),而感染后23-90d其肌肉中的幼虫数明显下降。结论紫外线减毒弓形虫免疫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异源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相应的增高1997 年10 月~1 9 99 年12 月我们运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刺五加对照组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1 9 97 年10 月~1 9 99 年12 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20 例其中并发周围神经病变48 例随机分为盐酸丁咯尔治疗组24 例和刺加五加对照组24 例治疗组男14 例年龄30 ~75 岁平均502 岁女10 例年龄24 ~76 岁平均49 1 岁糖尿病史2 ~30 年周围神经病变史1 ~25 月 型糖尿病5 例II 型糖尿病19 例对照组24 例男…  相似文献   
105.
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3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31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以祛风止动方治疗,西药组予氟哌啶醇和苯海索片.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抽动症状评分量表(TSSS)、中医证候评分量表(TCMSSS)以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评价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项评分方面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祛风止动方能显著改善TD患儿抽动症状及体征,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1998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0例,胃底小弯侧6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2例,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2例,胃底近贲门2例,以胃底部多见;病理恶性12例,潜在恶性7例,良性7例。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以广泛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重组RDRP蛋白,观察RDRP蛋白在293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RDRP,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经GST亲合层析纯化蛋白.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RDRP瞬时转染293细胞,转染48 h后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表达及定位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RDR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纯化后得到分子量约为121 kDa的融合蛋白.RDRP蛋白在293细胞中高效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结论:获得了重组GST-RDRP融合蛋白,为进一步探讨RDRP的功能奠定基础,在真核细胞中过表达的RDRP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  相似文献   
109.
大黄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树  张力  张丹参  安芳  薛贵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11-3013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探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进行探索实验,观察大黄酚10,1,0.1mg.kg-1i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探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对各剂量组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大黄酚可明显缩短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到达暗室时间、到达高端时间、到达明室时间,增加爬高端的次数,使小鼠在暗室和在明室滞留时间相近;并提高全血中GSH-Px活力和血浆中SOD活力。结论大黄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所致探索认知行为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抗氧化酶GSH-Px和SOD活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48h内和48h后胃镜出血病因阳性检出率;比较内镜下止血和药物止血的再出血率。结果48h内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率明显高于48h后出血的检出率;二者经统计学比较P<0.05。内镜下止血与药物止血的再出血率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可明显提高出血的病因检出率,联合内镜下止血可以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通过鼻胃管可以早期发现再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