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H9C2心肌细胞在低氧无血清条件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进行低氧无血清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9C2)、缺氧组(缺氧+H9C2)、PEDF组(缺氧+H9C2+PEDF)、残粒体分裂抑制剂(Medivi-1)组(缺氧+H9C2+Mdivi-1).TUNEL染色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动力相关蛋白1(Drp1)、活化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的蛋白水平;电镜及MitoTracker Red检测线粒体形态;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TM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 缺氧诱导H9C2细胞线粒体分裂,缺氧组(6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减少缺氧条件下线粒体分裂,PEDF组与缺氧组(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和Mdivi-1可以减少缺氧条件下(24 h)细胞凋亡,与缺氧组(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DF通过抑制缺氧条件下H9C2细胞线粒体分裂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馥感啉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免疫球蛋白E (IgE)、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馥感啉口服液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喘憋、咳嗽、肺部听诊评分及血清IgE、IN-γ、IL-10和TNF-α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喘憋[(0.81±0.17)分]、咳嗽[(0.75±0.20)分]、肺部听诊[(0.64±0.15)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1.65±0.32)分、(1.78±0.38)分和(1.59±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IgE [(125.47±24.65) g/L]、INF-γ[(4.12±0.30) pg/mL]、TNF-α[(115.28±15.42) ng/L]均低于对照组[(228.94±35.46) g/L、(4.63±0.27) pg/mL和(153.48±19.87) ng/L],而IL-10[(22.37±3.41) pg/mL]高于对照组[IL-10(16.42±2.6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且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馥感啉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显著,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IgE、INF-γ、IL-10、TNF-α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易坦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及肺功能和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易坦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肺功能及炎性反应递质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 88%)高于对照组(73.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和咯痰症状积分降低(观察组:t=22. 626、25. 554、29. 063,对照组:t=13. 481、15. 814、21. 600,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和咯痰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t=18. 087、17. 850、22. 170,P 0. 05)。2组治疗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吸气流量分值(PEF)增加(观察组:t=21. 507、20. 238、21. 206,对照组:t=10. 501、10. 470、13. 359,P 0. 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和PEF高于对照组(t=11. 533、9. 134、8. 544,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降低(观察组:t=21. 658、22. 520、18. 904,对照组:t=12. 283、10. 513、8. 987,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CRP和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t=12. 988、13. 203、14. 793,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 16%)低于对照组(28. 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肺咳颗粒联合易坦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4.
双子宫畸形合并完全阴道纵隔时称为双阴道双子宫畸形,诊断双阴道双子宫畸形时需注意与子宫纵隔-双宫颈-阴道纵隔畸形及阴道斜隔综合征等相似畸形的鉴别,其妊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女性高,妊娠期间应加强监护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避免子宫扭转、胎盘早剥等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避孕可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安全套或输卵管结扎等方法。双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如需终止妊娠,可选择药物流产或超声监测下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方法,提高内镜下置入双J管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5月,8例腺性膀胱炎合并有困难输尿管开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38~64岁,平均44.3岁。电切膀胱内病变,切除深度为黏膜下层和肌层,将输尿管开口区域的坏死组织切除干净,切除深度能够显露肌层的纹理改变。进一步切除肌肉组织,透过薄层肌肉组织能够看见尿液。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镜,镜下观察证实为输尿管管腔。在导丝引导下留置双J管一根。结果 8例患者(16侧)均应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成功置入双J管。手术时间35~205 min,平均时间83.2 min,术中失血量约20~50 ml。术后3~5天拔除尿管。术后1或2天复查腹部平片,显示双侧双J管位置良好,没有出现异位、扭曲等现象。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能够提高寻找输尿管开口成功的概率,此方法安全、创伤小、避免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6.
王柱  扈盛  夏渊  代菁  冯常武 《中国康复》2022,37(8):493-498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MLD)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CNKI、万方数据、VIP、CBM等数据库,筛选出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关于MLD对TKA术后的随机对照实验(RCT)。由 2 位评审员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质量评估,使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RCT,共396名患者。结果显示,MLD在改善疼痛[WMD=-0.36,95%CI:-0.58~-0.13,P=0.002]和大腿周径[WMD=-1.25,95%CI:-1.99~-0.50,P=0.001]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膝关节周径 [WMD=-0.24, 95%CI:-1.30~ 0.83, P=0.66]、小腿周径[WMD=-0.22, 95%CI: -0.86 ~ 0.42, P=0.51]和膝关节被动屈曲关节活动度(PROM)[WMD=1.96, 95%CI:-1.31~ 5.24, P=0.24]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LD在降低TKA术后的疼痛和大腿肿胀上较常规治疗更有优势,在膝关节肿胀、小腿肿胀以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方面则可能存在辅助治疗作用,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来验证。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管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80例采用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拔管后再穿刺次数和住院时间,术后1、3、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90±0.60)d、拔管后再穿刺次数(0.08±0.28)次及住院时间(8.40±1.40)d均优于对照组的(4.20±0.80)d、(0.47±0.74)次、(11.90±1.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胸腔引流管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改善了手术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8.
<正>呼吸困难是儿科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以婴幼儿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如不能及时明确病因,往往导致撤机困难,严重影响婴幼儿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呼吸困难病因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随着支气管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尤其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临床医生提供新思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 < 0.05)。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可通过培养、诱导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肺泡上皮细胞分化和改善受损肺组织局部炎性反应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肺的发育、肺损伤修复机制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对肺损伤修复治疗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对肺组织损伤修复有关的MSc.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以细胞治疗为基础的肺损伤治疗新方法的发展.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