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1],国内外研究表明60~ 80岁AF患病率为1.3%~15%,且高血压是老年人AF的主要病因之一[2-4].Hylek等[5]研究显示老年人AF并发脑卒中的病死率达到24%,且存活的患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已有研究显示AF的发生与心房重构有关,然而心房重构的发生与炎症反应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着非常密切联系[6].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内径(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F复发影响,以探讨其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AF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初步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选取河北省4市区3176例60岁以上社区老年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睡眠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参与调查的3176例老人中有938例(29.5%) PQSI≥7分,其中男性286例,女性652例,男∶女=1∶2.3.ADL>26分者232例(7.3%),其中PQSI≥7分者132例(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较高(OR=1.58)、需要生活照料(OR=1.49)、高龄(≥70岁)(OR=1.37)、女性(OR=1.69)、无业(OR=1.66)、脑力劳动(OR=1.92)、单身或丧偶(OR=1.33)、伴有躯体疾病(OR=2.18)者PQSI得分较高.居住地点固定(OR =0.81)、参加体育锻炼(OR=0.76)、参加读报纸/杂志/书籍(OR=0.82)、参加娱乐活动(OR=0.80)者PQSI得分较低.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较高年龄、女性、无职业及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Ⅰ、Ⅲ代BLB种植体不同形态结构及表面处理对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Ⅰ、Ⅲ代BLB种植体各12枚,随机各选1枚即刻植入Beagle犬双侧第二、三前磨牙拔牙窝内,采用自身对照,随机选一侧为实验侧(i),另一侧为对照侧(ii)。i侧用丝线结扎法构建炎症,定期测量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PD)并拍X线片观察;最后制作硬组织切片,测量骨丧失程度。采用SPSS 16.0软件包,用t检验对PPD值及骨丧失程度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绑线后6周,Ⅲ代BLB种植体PPD明显大于Ⅰ代(P<0.05),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呈现弹坑样骨丧失;组织学观察Ⅲ代BLB种植体周围垂直性骨丧失高于Ⅰ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水平骨丧失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代BLB种植体可能由于表面的螺旋结构及涂层粗糙度大,较Ⅰ代BLB种植体更容易促进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软化冠脉汤合针刺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软化冠脉汤合针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胸腔液体含量(TFC)、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新泰市农村居民口腔卫生习惯及就医情况,为在当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客观指导资料。方法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于2012年10-12月对新泰市农村各年龄段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sPssl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新泰市农村居民27.42%每天刷牙2次以上,20.33%每次刷牙3min以上,30.95%每3个月更换牙刷,12.09%偶尔或经常与他人共用牙具,26.37%饭后从不清理口腔;有牙列缺损情况者34.45%已修复;28.57%居民患病后希望到省级或地市级医院进行治疗,35.71%选择县级医院口腔科,34.35%选择乡镇医院口腔科或乡镇私人口腔诊所,1.37%选择游医(如集市摆摊牙医)。结论新泰市农村居民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就医率较低,现状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颅骨缺损合并慢性脑积水致脑膨出的患者在行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时,手术前、后的脑室压力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因外伤原因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慢性脑积水导致局部脑膨出的患者106例,术前及术后行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测量术前骨窗膨出高度;检测脑血流相关参数,分析患者颅骨修补前、后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和左、右侧的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术前骨窗膨出超过3 cm的患者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而膨出低于3 cm的患者术前术后脑脊液压力变化不大;手术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颅骨膨出程度与术后颅内压升高相关,以术前骨窗膨出3 cm为临界值,对临床分流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还应结合脑血流速度以外的其他指标对脑血供的改善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3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采用洗胃,苯巴比妥钠止惊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治疗30例患者,治愈27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及时早期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我们自1988年2月~199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2例患者,均按照《鼻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31)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26~48岁,平均37.5岁;病程2~12年,平均4.8年。对照组:共40例,男37例,女3例;年龄22~50岁,平均35.2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两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79.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3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峰  梁蔚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35-2037
目的:观察随访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索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4例1994年4月至2004年9月我院施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个月到9年6个月,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3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均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明显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膀胱镜检查未见残余尿道内有肿瘤复发。其中30例术后能自控排尿,1例女性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1例女性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2例患者术后骨转移死亡。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 3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采用洗胃、苯巴比妥钠止惊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治疗 30例患者 ,治愈 2 7例 ,死亡 1例 ,自动出院 2例。结论及时早期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 ,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