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影响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主要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7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以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为结局指标,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内固定方式、植骨方式、术前Cobb角度、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改变及伤椎上缘椎间隙高度改变等因素与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随访时间11 ~27个月(平均17.1个月),术后21例Cobb角度丢失≤3°、27例≥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节段6钉固定术后在Cobb角度维持上较短节段4钉固定效果好(OR=0.160; 95%Cl:0.503~0.819; P=0.016),术后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后凸角度矫正的维持(0R=14.214; 95%C1:0.543~0.843; P=0.005).[结论]内固定方式及功能锻炼情况是影响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主要因素.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能更好地维持术后矫正效果,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预防术后Cobb角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辅助椎体内植骨对预防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术后矫正度丢失及伤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伤椎内是否植骨分为伤椎内植骨组及未植骨组(各20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术后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观测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植骨组为15~30个月,平均22.3个月;未植骨组为12~30个月,平均19.6个月。两组术后均能有效纠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4.1°±4.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0±3.7)%,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29±1.9)mm;未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5.6°±3.2°,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丢失(5.7±4.5)%,伤椎相邻上位椎间隙高度丢失(1.87±1.1)mm;两组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末次随访时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其椎骨缺损程度为(7.1±4.7)%,与未植骨组的(14.7±7.3)%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内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并能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3.
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透明质酸钠和保留硬膜外脂肪预防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价值. 方法 2000年7月~2001年10月将300例行ME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保留硬膜外脂肪,应用透明质酸钠;B组不用透明质酸钠、不保留硬膜外脂肪. 结果 A、B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2个月和44个月,A组优良率为98.6%(144/146),B组优良率为93.8%(135/144)(χ2=4.731,P=0.030).A、B两组分别有4例和6例术后疼痛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发现硬膜外粘连情况:A组0级3例,1级1例;B组2级2例,3级4例(P=0.005). 结论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和保留硬膜外脂肪能有效地预防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   
54.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双后肢大鼠模型54只,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8只.试验组从造模当天即予腹腔注射IL-1Ra(50ng/kg体重),隔天1次重复注射至处死,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隔天1次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后1、3、6个月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完整取出L4/5椎间盘后进行固定、切片,使用末端脱氧核件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取L5/6椎间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细胞的凋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Ra对双后肢大鼠椎间盘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3年6—11月,对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PDN单枚置换术,并获得平均26.4(23—29)个月随访。[结果]1例术后因假体移位再次手术取出。其余1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17.2%(P〈0.01)。其中1例手术椎间隙发生自融合。至随访末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Prolo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增加值与临床评分改善值无相关性。[结论]PDN置换术能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能恢复和维持退变椎间隙高度,近期效果肯定。过分强调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或许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56.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分析孙守明内蒙古多伦县人民医院多伦027300岳成斌吴小涛孔翔飞卜星平王宸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210009作者近两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手术治疗发现,中央型突出症17例,该症有明显增多趋势。1临床资料本组17...  相似文献   
57.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 icroendoscop ic d isectomy,M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4年8月MED治疗25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 isab ility index,OD I)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症状、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 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5~65 m in,(44.8±9.0)m in;术中出血量30~80 m l,(51.3±14.6)m l;术后住院时间6~10 d,(7.5±1.0)d。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腹腔血管损伤并发症。22例随访时间7~57个月,(33.4±17.8)月。术前OD I指数(46.2±8.5)%,术后随访时OD I指数(1.8±3.0)%,OD I指数改善率(44.4±9.2)%,术前、术后OD I指数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t=21.61,P=0.00)。改良M 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9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M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科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成为一项治疗骨科疾病的保守疗法。其活性物质具有促进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作用,在骨科临床主要应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如膝关节炎、髋关节炎及其他骨关节炎。然而,富血小板血浆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各不统一,使用剂量和次数也不尽相同,加之临床研究随访时间短,其使用仍有局限。至于疗效方面,尚未统一意见。因此,今后的研究有待于统一方法学,报道更多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从而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透明质酸钠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2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参照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按不同分组分别给予造模侧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转化生长因子β1(50ng)及透明质酸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50ng转化生长因子β1)混合液各0.3mL,1次/周,共注射5周。于第16周麻醉状态处死动物,观察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情况,按Mankin评分标准评分并对软骨标本进行分级;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变化。结果:32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透明质酸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和模型组各8例标本平均Mankin评分分别为10.38,10.13,6.50,12.38;统计分析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透明质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可降低软骨组织Mankin评分(P<0.01),其中以联合用药时Mankin评分降低最明显(P<0.05)。②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百分数低于模型组[(44.50±4.92)%,(26.38±4.78)%,(62.13±4.52)%,t=7.457,15.375,P<0.05),而透明质酸钠组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阳性细胞数[(61.00±5.10)%]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腔内单独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或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表达的软骨细胞减少,表明可不同程度的减轻及延缓骨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以两者合用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