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镉、铅、铜、铁、锌、钙和镁7种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早产儿NRDS组30例和早产儿肺炎组25例,分别留取血标本,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7种微/宏量元素的浓度。【结果】早产儿NRDS组镉、铅和钙明显高于肺炎组(P0.05或0.01),锌、铁明显低于肺炎组(P0.05或0.01)。【结论】早产儿NRDS存在镉、铅、铁、锌、钙等元素的改变。  相似文献   
22.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安全的兴奋性精神刺激药物。长期或高剂量滥用METH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毒性。METH诱导神经元损伤机制中,氧化应激、线粒体代谢损伤和神经炎症等神经毒性起重要作用。从METH神经毒性机制进行综述,重点描述反应性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作用,总结靶向METH诱导神经炎症药物,旨在进一步探讨METH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为抑制METH神经毒性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序贯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对患儿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早产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NCPAP序贯HHFNC治疗,常规组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吸氧情况、血气分析指标、治疗结果、并发症和远期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气末正压、无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小于常规组,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晚发型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及远期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序贯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安全性高,且无远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将Mcl-1shRNA转染到Raw264.7细胞内,针对shRNA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中Mcl-1表达的影响,筛选出沉默Mcl-1基因效果最明显的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将特异性shRN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24、48 h后Mcl-1 mRNA水平变化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对应不同位点的三对特异性shRNA片段对Mcl-1的沉默效果。结果:特异性shRNA片段在24、48 h均能有效降低Mcl-1 mRNA和蛋白水平,沉默效率高于正常组、脂质体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不同位点的三对shRNA真核表达质粒,其中Mcl-1 shRNA3对Mcl-1 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均最强。结论:RNA干扰技术可有效下调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中Mcl-1 mRNA水平,明显下调Mcl-1蛋白表达。成功筛选出了沉默Mcl-1基因效果最明显的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25.
三种腔镜技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13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URL组46例,MPCNL组38例,RLU组29例.结果:URL组一周结石清除率21.74%(10/4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6天.MPCNL组1周结石清除率92.10%(35/38).术后发热10.52%,6例因术中出血,改为二期取石,手术成功;8例术中冲洗液外渗,1例大出血行保守治疗好转,平均住院9天.RLU组有1例转开放取石,一周结石清除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6.5天,RLU组的一周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URL及MPCN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PCNL.结论: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行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MPCNL、URL和RLU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使用何种方法应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6.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持续存在慢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仅以常规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及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常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同时并发症多,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及配合此种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Butorphanol)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0.5~80.0μg/mL的布托啡诺分别处理HeLa细胞24 h,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IC50值。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表达组(HIF-1α组)、布托啡诺组(Butorphanol组)、Butorphanol+HIF-1α组,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血管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实验检验布托啡诺对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HIF-1α可显著促进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并上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P<0.05);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及宫颈癌移植瘤生长,并下调HIF-1α、VEGF蛋白表达(P<0.05...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7418(lncRNA 017418)和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重组蛋白P29(rP29)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反应中的表达。方法重组融合表达菌株pET28a-P29/BL21与LB液体培养基混合孵育,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纯化rP29。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佐剂组和免疫组,每组12只,免疫组将纯化的10μg rP29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化后,腹部皮下3点注射,总剂量100μl/鼠,佐剂组注射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对照组不作处理;首次免疫后2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后2周,无菌环境下制备脾细胞悬液,分离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和B淋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017418、Notch1、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10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和GraphPad Prism6.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rP29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1000。qRT-PCR检测lncRNA 017418在脾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为2.25±0.10,高于对照组(0.81±0.05)和佐剂组(0.99±0.13)(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的CD4^+T、CD8^+T和B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对照组22.0%、9.2%和59.8%,佐剂组22.8%、7.6%和60.7%,免疫组22.1%、9.7%和60.4%。LncRNA 017418在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49±0.03,高于对照组(0.97±0.02)和佐剂组(1.06±0.10)(P<0.01),LncRNA 017418在免疫组CD8^+T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87±0.12,与对照组(2.06±0.14)和佐剂组(2.00±0.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017418在免疫组B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03,与对照组(0.97±0.07)和佐剂组(1.08±0.1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在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92±0.04,高于对照组(1.10±0.10)和佐剂组(1.20±0.08)(P<0.01),IL-2的相对表达量为1.45±0.07,高于对照组(1.07±0.08)和佐剂组(1.09±0.11)(P<0.05);IFN-γ的相对表达量为1.51±0.11,高于对照组(0.92±0.05)和佐剂组(1.03±0.14)(P<0.01、0.05);IL-10的相对表达量为0.52±0.01,低于对照组(0.95±0.04)和佐剂组(1.05±0.10)(P<0.01);对照组和佐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ncRNA 017418与Notch1、IL-2、IFN-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244、0.5902、0.8415,均P<0.01),与IL-10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432,P<0.05)。结论LncRNA 017418在细粒棘球蚴rP29诱导的小鼠中表达上调,Notch1、IL-2、IFN-γ在CD4+T淋巴细胞中表达上调,IL-10在CD4+T淋巴细胞中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1例临床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应用跨越断点PCR(Gap-PCR)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缺失和变异型的情况,Sanger测序法对所检测的基因变异进行验证。结果Gap-PCR和NGS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出α地贫αα/-α3.7缺失型和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HBA2 c.2T>A(p.Met1Lys)杂合变异,在先证者及父亲中均检出αHBA2:c.2T>A(p.Met1Lys)α/-α3.7,母亲及其他家系成员检出结果分别为-α3.7/-α3.7和αα/-α3.7。结论相较于只携带αα/-α3.7的α地贫静止型无症状家系成员,αHBA2 c.2T>A(p.Met1Lys)α/-α3.7表现出更典型的地贫体貌特征及异常血液学指标。HBA2 c.2T>A(p.Met1Lys)变异为致病性变异,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α-地贫致病基因变异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高糖环境下心肌细胞缺氧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原代H9C2心肌细胞,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将这些心肌行实验分组:正常培养组(NC组)、高糖培养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GR组),在高糖缺氧-复氧环境下,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2.5μmol/L(P12.5组)、25μmol/L(P25组)、50μmol/L(P50组)以及100μmol/L(P100组)的丙泊酚以及终浓度为100μmol/L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D100组)。检测各组的细胞活力、肌酸激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及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NC和HG组比较,其余组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MDA浓度、CK-MB和cTnI相对浓度明显升高,T-SOD、线粒体活性和ATP相对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GR组比较,P12.5组、P25组、P50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LDH、MDA浓度、CK-MB和cTnI相对浓度明显降低,T-SOD、线粒体活性和ATP相对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25组比较,P50组、P100组以及D100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MDA浓度、CK-MB和cTnI相对浓度明显升高,T-SOD、线粒体活性和ATP相对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丙泊酚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减少线粒体的损伤从而减轻高糖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