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n=8):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HTEA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0 min。HTEA组在缺血前2 h行HTEA,于T_(4,5)每8 h注入0.125%布比卡因100μl·kg~(-1),直至再灌注72 h处死大鼠,SH组、I/R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取脑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双侧海马CAI区存活细胞数、凋亡细胞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海马CAI区存活细胞数下降,凋亡细胞数、PARP表达升高,HTEA可减弱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上述改变。结论HTEA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2.
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时 ,因手术时间较长和术中牵拉甲状腺上极 ,病人常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本文就 0 2 5 %罗哌卡因与 0 2 5 %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观察其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人 4 0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2 4~ 6 2岁。体重 5 2~ 75kg ,ASA 1~ 2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组 (R)和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组 (LR)。术前 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 0 5mg ,安定 10mg。1 2 药液配制1 2 1 罗哌卡因组 (R) :1%罗…  相似文献   
93.
迟猛  王国年 《黑龙江医学》2010,34(4):262-265
目的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C)、电针刺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EAP+IR)、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EAP+IR、IR组采用Pringle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AP+IR组于术前电针刺激阳陵泉穴30 min。再灌注6 h后,取部分肝组织用于原位DNA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组化测肝组织中bax和caspase-3的表达;WESTERN-BLOT法对肝脏中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EAP+IR、IR组各种蛋白表达均增加,肝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与IR组相比,EAP+IR组中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量降低,而bcl-2蛋白则明显上调,免疫组化与WESTERN-BLOT法表现一致。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输液量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常规输液组(N)及控制输液组(C),全麻诱导前,静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N组输液速度为10~ 12 mL/(kg·h),C组输液速度为3~5 mL/(kg·h).全麻诱导后,维持原液体输注速度由外周静脉继续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晶胶比例为1∶2,直至手术结束.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并分别在术前(T0),气管插管后(T1),肿块切除后(T2),术毕(T3)4个时间记录数值,分别在T1,T2,T3 3个时间点抽取乙状窦静脉血和足背动脉血液做血气分析,测量静脉氧饱和度(SvO2),计算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脑氧摄取率(COE),同时各时间点测乳酸(Lac)浓度.结果 两组HR,MAP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组Lac、C(a-v)O2下降明显,SvO2上升明显(P<0.05),两组COE下降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控制输液量,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并减少无氧代谢.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比较联合用药预防乳腺癌术后镇痛产生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 6 0例乳腺癌术后镇痛 (PCEA)病人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例。第 1组 (R1) :用 0 .75 %布比卡因 2 5ml+芬太尼 0 .5mg用生理盐水配制 2 4 0ml镇痛。术后用欧贝预防恶心、呕吐 ;第 2组 (R2 ) :用 0 .75 %布比卡因 2 5ml +芬太尼 0 .5mg +氟哌利多2 5mg用生理盐水配制 2 4 0ml镇痛 ,术后用欧贝预防恶心、呕吐 ;第 3组 (R3) :用 0 .75 %布比卡因 2 5ml +芬太尼0 .5mg用生理盐水配制 2 4 0ml镇痛 ,用甲氧氯普胺预防。结果 第 2组 (R2 )明显优于其它 2组 ,第 1组 (R1)优于第 3组 (R3)。结论 联合用药预防乳腺癌术后镇痛产生的恶心、呕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及脑水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 6 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30例。实验组术前 12h至术后 2 4h内连续给药 ,抑肽酶剂量为 7× 10 3 KIU/kg ,加入林格氏液中静滴。对照组单纯使用等容量林格氏液静滴。结果 实验组出血和脑水肿明显减轻 ,两组对比手术出血量和脑水肿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可明显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及脑水肿 ,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97.
超前应用氯胺酮和曲马多对开胸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术前及术中持续应用氯胺酮及曲马多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9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 ,随机分 3组 ,每组 30例 ,K组为氯胺酮组 ,T组为曲马多组 ,P组为对照组。 3组术后均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测定VAS、Prince Henry评分 ,记录首次应用PCEA时间、PCE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用量。结果 VAS :T组在术后 0~ 2 4h各个监测点显著低于P组 (P <0 .0 5 ) ,K组与P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rince Henry评分 :与P组相比T组在术后 0~ 12h各点和 4 8h的评分均较低 (P <0 .0 5 ) ,K组仅 0h、30min和 1h的低于P组 (P <0 .0 5 )。首次要求PCEA时间 :T组明显晚于P组 (P <0 .0 1)和K组 (P <0 .0 5 )。PCEA有效按压次数 :T组患者术后12h、4 8h明显少于P组 (P <0 .0 5 ) ,K组与P组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术后镇痛药累积用量 :T组明显少于P组 (P <0 .0 5 )。结论 在开胸手术中 ,以术前单次辅以术中恒速静注的方式应用曲马多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氯胺酮则无明显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参数在直肠癌分化程度及血管侵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经术前内镜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并行DCE-MRI扫描的43例患者,其中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1例;有血管侵犯13例,无血管侵犯30例。使用Tofts模型测定各定量参数,即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内至血管外间隙转运系数(Ktrans)、血管外间隙返回至血管内速率常数(Kep)。比较高、中、低分化组及有无血管侵犯组的Ve、Ktrans、Kep。结果:Ktrans及Ve在高、中、低分化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侵犯组与无血管侵犯组的K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及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肺叶切除术病人红细胞膜ATP酶(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20例.PCEA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3 μg/ml芬太尼,PCIA组为曲马多3 mg/ml+芬太尼2 μg/ml+恩丹西酮0.03 mg/ml.两组手术均在相同全麻下完成.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和48 h抽取肝素抗凝血1ml测定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结果PCI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明显低于PCEA组(P<0.05),PCIA组和PCEA组ATPase数值在术后24和48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EA和PCIA术后镇痛效果优良,但PCIA对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有抑制作用,提示PCEA更有益病人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红细胞膜ATP酶 (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组 (PGA)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 (IGA)。于术前、切皮后 1h、术毕、术后 2 4h采血。测Na+ K+ ATPase、Ca2 + ATPase、Mg2 + ATPase。结果 两组数值只有在术毕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GA组酶活性在术后 2 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IGA组酶活性在术毕和术后 2 4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对红细胞膜酶活性影响要小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