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拟在CPB下行心脏畸形矫正术患者36例,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Ⅰ组(PASP<30 mm Hg,n=8)、Ⅱ组(PASP 30~50 mm Hg,n=15)和Ⅲ组(PASP>50 mm Hg,n=13)。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CPB即刻、CPB结束、CPB后3h、6h和24h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NO、ET、ADM浓度。结果 Ⅱ组、Ⅲ组麻醉诱导前血浆ADM、ET、NO浓度高于Ⅰ组,其中ADM浓度随PASP的增高而升高(P<0.05),两者呈正相关(r= 0.858,P<0.01);与基础值相比,3组CPB后血浆ADM和ET浓度均增加,Ⅱ组、Ⅲ组CPB后NO浓度下降(P<0.05),Ⅰ组NO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水平随PASP的增高而升高;CPB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ADM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2.
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年龄61~7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瑞芬太尼5ng/ml麻醉诱导,4 ng/ml麻醉维持,缝皮时PCIA;B组:瑞芬太尼2 ng/ml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缝皮时PCIA.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5 min(T4)、进腹时(T5)和拔管后1 min(T6)、5 min(T7)记录患者的HR、MAP和SpO2值.并于T1、T3、T6和术后6(T8)、12(T9)、24 h(T10)时测定血浆NE和E浓度.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的调控次数、术毕停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拔管后RS、OAA/S和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A组T3、T5~T7时,B组T3和T6时HR明显增快,A组T3、T6和T7时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血浆NE和E浓度在T3、T6时明显上升(P<0.01),T9、T10时明显下降(P<0.05或P< 0.01).与A组比较,B组T3和T6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血浆NE和E浓度在T6、T8和T9时明显降低(P<0.05),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1),拔管后RS评分和T8~T9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能减轻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双管型喉罩在全麻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双管型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分别给予丙泊酚1~1.5mg/kg(1min)、瑞芬太尼1μg/kg及维库溴铵0.08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并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2~4mg·kg-1·h-1和瑞芬太尼6~10μg·kg-1·h-1,间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插管(喉罩)前(T0)、插管(喉罩)后1min(T1)、3min(T2)、拔管(喉罩)前(T3)、拔管(喉罩后)1min(T4)、3min(T5)时的SBP、DBP、HR。记录T1~T3时且VT=8ml/kg时的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和PETCO2。记录插管(喉罩)成功率及术中有无反流误吸情况,记录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 T1、T3、T4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高于T0时及A组(P<0.05)。T1~T3时A组Pmean、Ppeak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反流误吸发生。术后咽部不适A组2例(6.7%)明显少于B组的9例(30.0%)(P<0.05)。结论双管型喉罩通气用于全麻剖宫产手术安全可行,与气管插管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5例腰椎间盘炎患者进行CT引导下臭氧治疗。症状出现1~8个月,平均3个月。采用椎间盘后外侧入路,即安全三角入路,或小关节内侧入路。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椎间盘中心后,缓慢注入臭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及CT监视臭氧分布情况,并注入治疗剂量的臭氧。结果 5例腰椎间盘患者均完成CT引导下用臭氧行治疗,采用Mac-Nab腰痛痛评价,5例均获显效。结论 CT引导下用臭氧行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是有效方法。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3~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 μg/kg(15 min内),随后以0.2 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开始前(T1)、升主动脉开放(T2)、CPB结束(T3)及术后6 h(T4)时抽取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于T1-4及术后 24 h(T5)时测定预内静脉球部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2,3时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T2-4时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66.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中医理论认为,哮喘属本虚标实的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肾阳虚衰,水泛为痰,痰饮留伏,酿哮喘伏夙根,肾阳亏虚则是哮喘屡发不愈的病机本质。哮喘患者肾虚来源有三:一为先天禀赋不足,如清·蒋宝素在《问斋医案》中指出:"先天不足,脾肾双亏,驯致风伏肺经,哮喘屡发";二为久病肾虚,如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引发肺气耗损,肺虚及肾而致肾阳亏虚,如清?王旭  相似文献   
67.
1病历资料 患者女,72岁,腹部肿物20年,多饮、多食、多尿10年,因近期肿物逐渐增大,入院前4d出现乏力,于2009年7月13日就诊并收住院。患者自发现腹部肿物以来,无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入院后查体:腹部剑突下至下腹可见隆起包块,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巨大左心室(LVEDD>70 mm)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麻醉。方法对21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直径72~94 mm;左室射血分数32%~78%。采用小剂量咪唑安定、依咪酯、芬太尼、琥珀胆碱麻醉诱导。术中以芬太尼维持麻醉为主,复跳停机后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米力农维持循环功能。结果该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指数(B IS)值均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电击复跳率66.7%(14/21),自动复跳率33.3%(7/21);全组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正确估计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合理的麻醉诱导及严格掌握麻醉药物剂量、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此类患者麻醉处理的关键。B IS对麻醉诱导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70.
硝酸甘油滴鼻降压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刘双娣,潘建辉,陈昆洲采用硝酸甘油(NTG)滴鼻进行术中降压,效果确切、作用迅速、方法简便、安全系数大〔1 ̄3〕,但应用后可引起低氧血症.本文对2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术中降压,并监测其血气变化,报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