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41.
42.
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多脏器功能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后果。床旁动脉导管结扎作为一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可以降低危重患儿转运途中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神经系统预后,降低死亡。本文对安徽首例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43.
方军  康芳  潘建辉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0):1040-1040
<正>患者,男,83岁,150 cm,45 kg,ASA Ⅲ级,心功能NYHA 2级。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剑突下隐痛,持续约数小时,休息后未见明显好转,但改变体位后症状略有好转。患者因"胸部不适"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HR 82次/分,BP 139/89 mmHg,RR 12次/分,体温36.2 ℃。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诊断:心包囊肿。拟施手术:正中切口开胸直视下心包囊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33~64岁,体重47~81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组(PU组).CPB结束后30 min时,C组将PEEP增至8 cm H2O;U组、P组和PU组分别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万U/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和乌司他丁2万U/kg,然后将PEEP增至8 cm H2O.于CPB结束后30 min、3、6 h、术后12和24 h时,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于上述时点记录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计算肺顺应性;于上述各时点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及IL-10的浓度;于CPB结束后6 h和术后12、24 h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U组、P组和PU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或0.01);与U组和P组比较,PU组氧合指数和顺应性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U组、P组和PU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U组和P组比较,PU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U组和P组间上述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复合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二期后房型人晶状体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42眼后囊缺损或无后囊的无晶状体眼,行单襻(15眼)或双襻(27眼)人工晶状体穿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单襻巩膜固定采用线结埋藏于角膜缘切口内;双襻巩膜固定采用在切开前房前已安置好固定缝线的方法。术后随访1~15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1~0.4者24眼,0.5~0.9者15眼,1.0以上者3眼。结论 二期人工晶状体改良单襻或双襻穿透巩膜睫状沟固定,手术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途径应用长托宁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根据麻醉前用药均分为8组:Ⅰ组肌注长托宁0.5mg;Ⅱ组肌注长托宁1.0mg;Ⅲ组肌注阿托品0.5mg;Ⅳ组肌注东莨菪碱0.3mg;Ⅴ组静注长托宁1.0mg;Ⅵ组静注阿托品0.5mg;Ⅶ组静注东莨菪碱0.3mg;Ⅷ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用药前、后30分钟心率、血压、口干、术中从气道吸引出分泌物、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情况。结果Ⅰ~Ⅳ各组药物肌注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Ⅲ组肌注阿托品后心率稍有升高(P<0.05)。Ⅵ、Ⅶ组静注阿托品、东莨菪碱后心率、血压升高(P<0.01),但Ⅴ组静注长托宁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Ⅰ~Ⅶ各组药物肌注或静注后口干明显,与Ⅷ组相比,P<0.01。Ⅰ、Ⅲ、Ⅳ、Ⅵ、Ⅶ组术中、术毕拔管时从口腔、气管内吸引出分泌物量与Ⅷ组相比,P<0.05;而Ⅱ、Ⅴ组与Ⅷ组相比,P<0.01。未发现有关长托宁的药物副作用。结论临床剂量长托宁(1.0mg疗效更佳)具有明显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作用,且对心率无影响,应用范围广,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7.
骶管麻醉并发空气栓塞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0岁,因先天性尿道下裂准备于骶管麻醉下行工期成形术。术前常规给药,入室血压100/70mmHg,脉搏92次/分,呼吸平稳,取左侧屈曲卧位,消毒皮肤后确认骶裂孔,局麻下用7号针穿刺进入骶管腔,落空感明显,快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上腹部术中胃食管反流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胆囊手术158例,随机分成A组:于术前晚和术晨各口服奥美拉唑409mg;B组:加服西沙必利10mg;C组:为对照组。用胃食管PH仪,分别测定术前胃内pH和连续监测术中食管下端pH值。结果 A、B二组术前服药后胃内pH均值分别为 5.12±1.13和5.44±1.02,术中食管下端pH无一人<4.0,组间无明显差异,而C组术前胃内pH均值为1.98±0.82(P<0.01),术中食管下端PH<4.0发生率为63%(33/52)。结论术前口服奥美拉唑可明显提高胃内pH值,能起到预防或减少胃食管反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并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且年龄≥65岁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98例,ASAⅠ~Ⅲ。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24 h、48 h、72 h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全身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乙醚酯、芬太尼、琥珀胆碱,术中麻醉以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调整麻醉深度。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结果98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有25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25.5%。随着年龄增加POCD发生率增加,POCD发病高峰期在术后24h~48 h,高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偏低更容易引起老年人POCD。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病率较高,在术中无明显低氧、低血压和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的情况下,高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引起老年人POC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在内脏牵拉反应以及腹腔镜CO_2气腹增加胃内容返流危险性上报道不一[1-4]。为此,本研究拟采用食管pH仪,对全麻或硬膜外阻滞下剖腹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食管下段pH进行连续观察,以明确返流的危险因素。资料和方法选ASAⅠ~Ⅱ级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29~63岁,体重50~70kg,无食管返流或胃肠功能失调史和服用影响胃肠运动或pH的药物,并禁食8小时以上。根据麻醉方法及手术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1.腹腔镜组:气管内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CO_2气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