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联合应用白芨及硫代乙酰胺建立家兔门静脉高压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而有效建立家兔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方法。方法以3组共18只家兔为模型,第1组开腹经门静脉注入0.4%的白芨混悬液4ml,术后予以0.1%的硫代乙酰胺溶液饮水;第2组经门静脉注入白芨后予以正常饮水;第3组经门静脉注入4ml生理盐水,术后给予0.1%的硫代乙酰胺溶液饮水。手术前后行门静脉测压、血管造影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以0.4%浓度白芨溶液辅以硫代乙酰胺溶液饮水组建立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效果最佳,门静脉压力平均升高50%,病理呈坏死后肝硬化表现。结论以白芨粉为栓塞剂联合硫代乙酰胺溶液饮水建立家兔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多态性与单相抑郁症及其症状群的遗传关联性,搜寻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可能的易感性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32例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关联分析;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例组症状群,分析单相抑郁症症状群与基因型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089,P=0.029),但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女性:χ^2=1.891,P=0.389;男性:χ^2=0.879,P=0.348);病例组HAMD各因子评分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单相抑郁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8型腺相关病毒的制备方法,初步检测其在体内的表达。方法采用载体质粒、辅助质粒和包装质粒三质粒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病毒,经超声破碎一饱和硫酸铵沉淀一氯化铯梯度离心提取并纯化病毒。肌肉注射感染肌肉组织,检测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ent protein,EGFP)在体内的表达活性。结果成功包装制备出8型腺相关病毒,重组病毒能够有效感染肌肉组织,绿色荧光蛋白在肌肉组织中稳定高效表达。结论此实验方法制备病毒的质量能够满足小动物体内实验的要求,为进一步应用其进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ATRA)临床疗效的影响,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性干预措施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1-11/2002-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符合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糖尿病组),男30例,女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T1RAA基因型患者19例,AT1RAC基因型患者9例;无糖尿病肾病30例(无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45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TLP)检测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在分析基因型前给予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患者口服ATRA(安博维),4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对照组AT1RA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T1RA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肾病组(P&;lt;0.05)。AT1RAA基因型患者ATRA治疗后尿白蛋白排出率[(163.83&;#177;18.67)mg/24h]明显好于治疗前[(234.66&;#177;21.81)mg/24h[(P&;lt;0.05)。AT1RAA型患者服用ATRA4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下降程度明显好于ATlRAC基因型患者(P&;lt;0.05)。结论:AT1R 1166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基因;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对ATRA的疗效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β基因(IL-1β)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选取76例AD患者和80例对照人群,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受检者的IL-1β,ApoE基因型。结果:IL-1βB1基因型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区别。占主导地位是IL-1βB1等位基因(80.3%)。ApoEε4等位基因(22.4%)在AD患者组中过表达。ApoEε4等位基因不影响IL-1β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具有ApoEε4等位基因的AD患者的IL-1β基因型(B1/B1,B1/B2,B2/B2)分别为34,16,2例;具有ApoEε4等位基因的对照组人群的IL-1β基因型分别为38,18,4例;不具有ApoEε4等位基因的AD患者IL-1β基因型(B1/B1,B1/B2,B2/B2)分别为14,10,0例;不具有ApoEε4等位基因的对照组人群的IL-1β基因型分别为12,8,0例。结论:中国人AD与ApoEε4等位基因过表达密切相关,IL-1βB1等位基因的出现不能被用来作为区分AD和健康对照人群的标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在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是否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一氧化氮(NO)释放的作用。方法用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制作炎症细胞模型。①先用不同浓度的MgIG与LPS合并处理24h,分别为Control组、LPS组和LPS+MglG不同剂量组(O.01mg/mL、0.10mg/mL、0.50mg/mL和1.00mg/mL);②再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不同处理组(每组n=5):Control组、LPS组、LPS+MdG(1.00mg/mL)和LPS+MdG(1.00m∥mL)+血红素氧化酶抑制剂[ZnPPIX(10μmol/L)]组。用ELISA方法测定上清HMGBl浓度,用Griess法测定上清液NO的浓度水平,用Western bolt检测细胞内HO-1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Control组比较,LPS能够明显增加上清液HMGB1和NO浓度(均P〈0.05),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胞内HO-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LPS组比较,LPS+MgIG不同剂量组均减少了HMGB1和NO的释放(均P〈0.05),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HMGB1和NO的上清液水平降低越明显,而HO-1的表达水平在LSP+MgIG(0.10mg/mL、0.50mg/mL和1.00mg/mL)组均明显诱导增加(均P〈0.05)。②与Control比较,LPS同样明显增加上清液HMGB1和NO浓度(均P〈0.05),以及明显增加细胞内HO-1和可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与LPS组比较,LPS+MgIG(1.00mg/mL)组上清液中HMGBl和NO浓度明显下降(均P〈0.05),细胞内HO-1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细胞内iNOS的蛋白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而LPS+MgIG(1.00mg/mL)+ZnPPIX(10μmol/L)组上清液HMGB1和NO浓度、细胞内HO-1和iNOS的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glG能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过度释放HMGBl和NO,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iNOS表达,并且依赖于HO-1的上调。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及人巨细胞病毒与北方低发区鼻咽癌病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37例石蜡包埋的鼻咽癌组织及20例鼻咽慢性增生组织中3种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 EB病毒基因阳性检出率为83.78%,其中A型75.68%,B型8.10%,无复合感染,两型比较有显著差异;HPV-16型基因检出率为8.10%;但HPV-18型及HCMV基因均未检出。对照组中3种病毒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体外分离大鼠脾细胞并应用γ射线诱导脾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手术切除Wistar大鼠脾脏 ,制备脾细胞悬液 ,在RPMI 16 4 0培养基 (含 10 %小牛血清 )中培养 2 4~ 4 8h后 ,γ射线照射诱导脾细胞凋亡 ,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及DNALadder测定检测大鼠脾细胞生物学改变及凋亡率。结果 γ射线照射后 ,脾细胞出现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辐射剂量分别为 5 0 0 0rad和 10 0 0 0rad的实验组脾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76 .6 3%± 3.5 3%和 82 .99%± 2 .0 4 % ,与对照组 36 .0 4 %± 2 .98%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体外条件下γ射线可以高效诱导大鼠脾细胞凋亡 ,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凋亡脾细胞对机体免疫应答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PCR诱导猴免疫缺陷病毒SF2、SF3位点突变和转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LTR区SF2或SF3位点结构与病毒转录活性的关系。方法利用LTR5端引物和含SF2或SF3部位双点突变的中间引物,首次用PCR扩增长度约0.6kb的SIVmac239LTR5端DNA片段,经纯化后,作为正向引物,再次用PCR扩增长度约1.1kb的LTR全段(9209~10279)并将其连接到PBS-SIVmac2393端病毒的重组质粒上,后者再经SphⅠ切点与SIVmac2395端病毒连接。用突变的病毒转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用ELISA法动态测定培养液中SIV核心蛋白P27浓度。结果与SIVmac239株相比,SF2或SF3突变株在转染后,其核心蛋白P27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两步PCR诱导突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SF2或SF3位点结构对于SIVmac239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转录活性可能不具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轻重程度不同的体外急性胰腺炎(AP)胰腺腺泡细胞发生凋亡、胀亡的状况及细胞内酶的释放情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以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胰腺腺泡细胞,分为4组。AP组加入雨蛙素0.1μg/ml,细菌脂多糖(LPS)组加入雨蛙素及LPS( 10 mg/L),奥曲肽(OCT)组加入雨蛙素及OCT(100ng/ml),对照组加培养液。应用丫碇橙(AO)和溴乙锭(EB)双染色法检测腺泡细胞的凋亡及胀亡,采用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中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结果 对照组、AP组、LPS组、OCT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2±0.4、6.4±0.6、4.6±0.4、11.2±1.2;胀亡指数分别为3.0±0.4、17.2±1.6、23.0±2.2、12.8±1.4;LDH的分泌量分别为(2180 ±240)、(8060±930)、(9460±920)、(6860±740) U/dl;淀粉酶的分泌量分别为(1750±190)、(3820±460)、(4420±480)、(2260±260) U/L。AP组、LPS组、OCT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LPS组的胀亡指数及LDH和淀粉酶分泌量均较AP组显著增加(P值均<0.05),而凋亡指数则较AP组显著减少(P<0.05);OCT组的凋亡指数较AP组显著增多(P<0.05),而胀亡指数及LDH、淀粉酶分泌均较AP组显著减少(P值均<0.05)。结论 诱导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并减少细胞胀亡的发生,可减少腺泡细胞内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