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江振华,章道熙,刘仁寿,温国宏(郧阳医学院附院骨科十堰442000)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粉碎型或严重移位的重度骨折经手法复位外固定难于获得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我院自1984年4月至19...  相似文献   
42.
致密性髂骨炎(OCI)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于骶髂关节髂骨侧以硬化致密为主要影像学特征的病变,临床相对少见。下面对我院收治的误诊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3.
颈椎前路手术ZEPHIR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ZEPHIR钢板在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8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及ZEPHIR钢板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间盘突出12例。结果28例中26例随访4~15个月,1例14个月后钢板下极螺钉松动,余25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无移位,26例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ZEPHIR钢板有优良植入物设计和力学性能,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无需外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68例外伤性和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行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治疗,并对牵引过程中的牵引角度,力线,力量与骨折类型,骨折复位程度进行动态观测。结果 68例获随访6个月,椎体高度平均恢复12mm,椎管内移位骨片复位,均恢复伤前生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维牵引床牵引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损伤小,安全,低费用,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5.
DHS与PF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62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32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与DHS组相比,PFN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PFN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对2000年1月~2003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经手术证实的27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方式进行总结,探讨该病的诊断及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47.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3〕。但是采用该术式治疗因胸腰段骨折并发痉挛性瘫痪,改善患者行走功能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采用该术式于1997年1月21日治疗1例胸12骨折并痉挛性瘫痪患者,取得初步效果。临床...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对某院重返手术发生率的调查与分析,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改善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方法对某院一年间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一年间出院患者手术例数20,774例,发生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病例490例,重返手术率为2.36%。其中非计划重返手术96例,非计划重返手术发生率为0.46%。手术切口和手术等级为是否进行非计划重返手术的重要影响因素,非计划重返手术组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计划内重返手术组。结论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加强“三基”培训,建立重返手术管理机制,减少非计划重返手术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9.
微创内镜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选择3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镜下椎弓根钉技术,并与同期收治的30例患者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及疼痛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5.3个月。微创组与传统开放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在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日短、术后恢复快等近期优势,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PK)、多裂肌横断面面积(CSA)以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的变化,探讨MED与传统术式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MED组与传统组各100例,采用VAS测量腰背痛的严重程度,CPK量化肌肉损伤,CSA量化多裂肌萎缩程度。结果 MED组术后CPK为(167.1±45.8)U/L、传统组为(268.1±82.4)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6,P<0.01)。MED组术后1年CSA为(805±185)mm2、传统组为(743±141)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4,P<0.01)。MED组术后1年腰背痛VAS均值为(17.32±4.14)mm,传统组为(22.23±5.7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7,P<0.05)。结论 MED相对于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速度快的优点,其对肌肉造成的损伤小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