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0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靶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大鼠靶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横断其左侧坐骨神经伤后立即作外膜缝合术。按手术先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高剂量组:靶肌肉注射ATP 0.5mg(0.2ml)。低剂量组:注射ATP 0.02mg(0.2ml)。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每日用药1次至取材为止。于术后4周、8周时每组各取8只大鼠,取左侧三头肌称肌湿重。术后8周时同时检测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形态学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的所有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但高、低剂量组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靶肌肉注射ATP对周围神经损伤有治疗作用;高剂量ATP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高分辨率CT在舟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CT在急性舟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46例47侧舟骨骨折患者进行腕关节常规X线片检查,其中对27例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术后对全部47侧腕关节进行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术前42侧腕关节X线检查显示舟骨骨折,5侧未能显示。CT检查明确显示27例舟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移位和粉碎的情况。术后发生舟骨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螺钉的位置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均可在CT扫描时清楚显示。结论CT检测能提高舟骨骨折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3.
5-氟尿嘧啶防止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5 氟尿嘧啶 (5 Fu ,5 Fuorouracil)对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 42只健康白色纯种来享鸡 ,随机平均分成A组 (实验组 )与B组 (对照组 )。均以右侧第 2、3、4爪为实验对象 ,切断趾深屈肌腱后 ,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A组缝合端用 2 5mg/ml 5 Fu局部滴注 ,B组采用生理盐水滴注。术毕1周、3周、6周处死动物 ,收集A、B 2组右侧缝合的趾深屈肌腱分别进行大体观察 ,生物力学检测 ,组织学与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肌腱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在肌腱修复术后第 3周和第 6周缝合口胶原纤维的含量明显增多 ,肌腱的最大载荷也明显增强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5 Fu有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月骨骨折临床上罕见,我科收治2例,手术复位后用AO螺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5个月骨愈合。  相似文献   
75.
冷冻异体神经移植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对经反复冻融处理的冷藏异体神经移植,局部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质粒的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不同窝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将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孔下5 mm处切除2.0 cm,神经缺损用预制反复冻融于-196℃冷冻的异体神经2.0 cm移植修复.实验组在局部肌肉及神经两断端注射TGF-β1质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6周和12周对每组10只大鼠取材,切片、染色并进行轴索计数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周时实验组轴索间基本无水肿,再生神经数量接近正常;对照组神经移植段轴索间有轻度水肿,再生神经较少.12周时实验组整个神经移植段基本被再生轴突充满,有髓纤维排列整齐,轴突和髓鞘发育良好,再生轴突数为98.6±4.8/μm2;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轴突和髓鞘发育较实验组差,轴突数为75.8± 5.1/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反复冻融冷藏保存的异体神经其抗原性降低,具有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能性.局部使用TGF-β1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6.
Proteus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畸形,其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病变范围广泛,涉及肢体呈不对称性肥大,皮肤及内脏病变和血管先天性畸形,常易与其他的先天畸形相混淆.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在培养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的表达和提高雪旺细胞分泌NT-3的能力。方法用消化后的组织块法和差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雪旺细胞。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T-3基因导入雪旺细胞,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NT-3的表达;免疫组化S-100法鉴定SC的纯度。结果经免疫组化S-100法鉴定SC的纯度达95%以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转染后不同时期的NT-3的浓度,2周后表达增加,4周后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T-3基因可转入培养的SC并有高效表达。SC作为受体细胞,易于获取并能在体外大量培养繁殖;能较长时间表达所携带基因而不衰减,并能稳定地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在修复足部、足远侧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1例含一个或多个跖趾关节外露的、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皮瓣设计:上界超过腓骨头平面.外侧界达腓骨前缘前2 cm,内侧界达腓肠肌内侧缘,下界达内外踝连线,以外踝上1 cm为旋转点.手术要点:解剖皮瓣时应将腓动脉在外踝上11~13 cm和5~7 cm两个肌皮支和(或)皮支带入,并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在内的3 cm宽筋膜蒂.结果 本组11例中1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1 cm宽区域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结论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尤其是含足远侧半的皮肤缺损,皮瓣成活率高,对肢体供血影响小,血管蒂恒定,解剖容易,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抑制其作用对损伤的坐骨神经华勒变性过程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B、C、D(n=24),另取42只随机分为2组E、F组(n=21),于右大腿后部中段切断坐骨神经,A、B组用聚乙烯软管套接固定神经远端于充满MCP-1抗体的微渗透泵直到取材,近端返折固定于临近肌肉.C、D、E、F组神经切断后远端旷置,近端处理同A组.A、B组于0 h、24 h、3 d、7 d(n=6)分别作光镜和电镜观察远端神经轴突和髓鞘形态变化,C、D组分别为其对照.E、F组在损伤后0 h、6 h、12 h、24 h、3 d、7 d、14 d(n=3)取坐骨神经远端,E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MCP-1 mRNA表达,F组Western Blot测定MCP-1蛋白含量.结果 神经损伤后,在24 h和14 d时E组MCP-1 mRNA和F组MCP-1蛋白水平达到高峰,于24 h时最高.光镜和电镜下各实验组髓鞘厚度均高于各自对照组.结论 MCP-1在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后在时间上存在分泌高峰,在神经损伤后远端华勒变性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于体外培养小鼠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后,细胞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生成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3周龄昆明种小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鄂)2004-0028)。实验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取第2代肌源性干细胞,均匀加入6孔培养板中,每孔细胞数为104,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d后,更换培养液。A~F组每孔加入含有质量浓度0,1,5,10,20,40μg/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后,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3d。G~L组每孔分别加入含有质量浓度为10μg/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后,同样条件培养箱中培养0,3,6,12,24,48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水平,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Western blot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可见阳性条带。A~D组平均吸光度比值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854±0.157,1.203±0.144,2.471±0.141,3.652±0.202,P<0.05),D~F组上升曲线趋于平缓,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652±0.202,3.736±0.216,3.919±0.226,P>0.05)。G~J组平均吸光度比值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788±0.123,1.063±0.143,2.154±0.153,2.997±0.136,P<0.05),J~L组上升曲线趋于平缓,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水平:A~D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扩增量明显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升高而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1.713±0.123,1.992±0.143,2.237±0.153,2.859±0.136,P<0.05),E、F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J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扩增量明显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量浓度升高而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1.659±0.215,1.897±0.134,2.188±0.259,2.814±0.263,P<0.05),J~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够促进体外培养小鼠肌源性干细胞生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1~1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在3~12h范围内呈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