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内骨水泥(PMMA)-骨界面生物学变化。方法模仿人椎体成形术,将PMMA复合生物骨水泥注入兔椎体内,利用组织形态学、RT-PCR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动态观察骨水泥-骨界面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Ⅰ型胶原表达及周围骨组织反应和修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钙素(osteocalcin,OC)动态表达。结果 PMMA术后1h及24hVEGF的表达减少,术后3dVEGF表达明显增加,至7d时再次降低,4~12周VEGF表达明显增加。PMMA注入后1h胶原表达增加,24h~3d持续升高,7d~12周Ⅰ型胶原均高表达,12周时仍有较高表达,与正常的表达时间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现为时间延后;7d时OC表达逐渐升高,术后4周时对照组OC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此时骨化已完全。结论 PVP术后PMMA灌注剂对界面骨小梁组织有一定损伤。VEGF及Ⅰ型胶原参予PMMA骨水泥-骨界面损伤的修复;骨水泥未造成界面骨小梁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及骨组织的矿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陈旧性OVCF接受改良PVP治疗的25例(36个节段)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PVP技术治疗陈旧性OVCF可很好地重建病变椎体高度,其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Galibert等[1]首次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即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血管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后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广泛开展,并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