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研究运动与中药干预对老年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宜昌地区60-80岁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按年龄、体重、身高和绝经年限进行配对分析,观察组采用运动锻炼+强骨胶囊,对照组仅用强骨胶囊;采用法国产DXA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每例受试者的腰椎(L2-4)和髋关节(Neck、Ward、GT)进行骨扫描,得出其骨密度(BMD)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和髋关节B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锻炼可以促进骨的形成,维持骨量,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膝关节周径、VAS指数(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等长抵抗运动肌力,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 og motion)及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并纳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骨质疏松症患者48例。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手术指征实施手术治疗,行手术前将依据膝关节功能评估康复系统给予术前系统评估,术后定期给予评估及物理治疗。结果 TKA术后不同康复阶段统计描述可见治疗组膝关节周径、VAS指数、等长抵抗运动肌力及腰椎骨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各项评估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腰椎骨密度的控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离子导入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及临床评价标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确诊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0人,治疗组选择离子导入骨碎补总黄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药物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腰椎骨密度检测法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评价,在治疗3个月之后收集并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腰椎骨密度及其变化,对比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经过3月的治疗后,离子导入骨碎补总黄酮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3.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1.3%,两组对比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离子导入骨碎补总黄酮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腿疼痛及提高腰椎骨密度有明显的疗效,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并推广,促进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循环障碍和颅内供血不足,导致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电脑普及、劳动方式的改变、屈颈机遇增加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等因素,使CSA呈年轻化趋势,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CSA的治疗,中西医方法众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挑刺法为主,辅以传统的电针治疗,获显著疗效,尤其对大脑前后中动脉血流力学改变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骨密度(BMD)差异,以及饮用牛奶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法国DMS CHALLENGER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Systemic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对543例女性进行腰椎(L2、L3、L4)BMD及BMC检查,对测量的骨矿含量(BMC)和面平均BMD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绘制年龄与BMD及BMC曲线,根据年龄曲线描述饮奶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①结果显示BMD与BMC在30-39岁之间左右达到高峰,经常饮奶者(C组)高于其它两组。②30-39岁之前,三组BMD及BMC均呈上升趋势,BMC上升趋势明显高于BMD;30-39岁之后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是C组下降趋缓。结论经常饮奶可以有效提高女性BMD与BMC峰值;补充牛奶量对维持人体腰椎BMD及BMC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 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颊肌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体重指数及腰背部疼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并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详细记录其体重与身高,疼痛的部位。检测其腰椎骨密度,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估与评价。其中有175例被纳入到本次研究的范围之内,有51例患者诉有腰背部疼痛(Lumbago and backache, LB)等症状纳入腰背部疼痛组(Lumbago and backache+ , LB+),124例患者诉没有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纳入无腰背部疼痛组(Lumbago and backache -, LB-)。统计分析应用U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LB+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分值比LB-较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 ADL)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 FIM)成负相关(ρ=-0.154,-0.214, -0.236;P<0.05)。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成正相关(ρ=0.248,0.319,0.145;P<0.05)。结论 体重指数应考虑纳入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评估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