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菲立磁(Feridex)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颈总动脉移植后MRI上肝、脾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30只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进入研究,随机平均分为:标记组及未标记组;均经颈总动脉移植MSCs.标记组MSCs以硫酸鱼精蛋白为载体进行Feridex标记,标记后行可行性及安全性检测.移植后对两组进行MR检查,测量肝、脾与肌肉的信号强度比,并取病理标本行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MSCs的Feridex标记率达100%,标记与未标记MSCs的台盼蓝拒染率、MTT染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2.06,P>0.05;F=0.025~0.322,P>0.05).标记组MSCs大鼠FFE T1WI上肝脾信号减低,移植后第3 d,标记与未标记组肝脏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72,P>0.05).移植后第7 d时,标记与未标记组脾脏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9,P>0.05).普鲁士蓝染色示标记组肝、脾内可见较多蓝染铁颗粒,随时间逐渐减少.结论 菲立磁标记大鼠MSCs安全有效,经颈总动脉移植后标记MSCs较多分布于肝、脾内.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脑室各种肿瘤的MRI特征及提高MRI诊断脑室肿瘤的特异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26例脑室肿瘤MRI表现,其中室管膜瘤14例,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4例,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转移瘤1例,结果:71.4%室管膜瘤、66.7%星形细胞瘤及75%脑膜瘤的好发于10岁以后,这3组的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星形细胞瘤多位于侧脑室,侧脑室及四脑室内均为室管膜瘤好发部位(P>0.05)。3组的T1WI及T2WI信号分布相似(P>0.05,P>0.05)。本组术前定位准确率为92.3%,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3.1%。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脑室肿瘤的位置和病变范围,定性诊断需综合考虑病人年龄、肿瘤在脑室内的准确位置及MRI平扫和增强的表现。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肝硬化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资料与方法对20例正常人和34例肝硬化患者行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肝脏强化比、门静脉灌注分数。结果肝硬化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比分别为0.255±0.155、0.64±0.268、0.55±0.245,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门静脉期的强化比均高于动脉期、延迟期的强化比。肝硬化组和正常组的门静脉灌注分数分别为2.90±2.74、3.88±2.62,肝硬化组门静脉灌注分数低于正常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观察肝硬化者肝脏血液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84.
颈静脉球瘤的MRI及DSA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颈静脉球瘤的MRI及DSA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颈静脉球瘤的MRI及DSA表现。结果18例颈静脉球瘤,其中位于颈静脉孔区10例,位于鼓室2例,另有6例同时累及颈静脉孔和鼓室。肿瘤呈实质性,境界多清楚,强化明显,T2WI和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质内点状、条状及曲线状血管流空影,即“盐和胡椒征”,该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SA显示颈静脉球瘤为富血供肿瘤,肿瘤染色明显,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结论颈静脉球瘤具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和较典型的MRI及DSA表现,MRI具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及定性能力,DSA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肿瘤血管的细节,对进一步行介入栓塞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例1 男,64岁。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空腹血清胃泌素162.12ng/L,滴钙试验3h内胃泌素达到高峰(〉1200ng/L)。空腹胃液pH值2.0,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幽门螺杆菌(+)。MRI示胰腺头颈部肿块,直径5.2cm×4.0cm×3.8cm,边界清楚,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86.
肝脏血管与胆道系统的MR图像三维重建与融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肝脏血管与胆管系统融合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2例手术病人术前同时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 phy,MRCP),包括6例肝硬化、4例肝癌、2例发生在胆总管的胆管细胞癌。两种序列采取一致的扫描范围、视野及层厚。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血管与胆管系统的重建,然后将两者融合并形成三维动画。结果三种重建方法中.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法重建观察的血管级数高于(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和容积重建(volume recon- struction,VR),胆管三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别。重建和融合可同时显示肝内血管、胆管的解剖与异常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利用MR后处理工作站可在活体达到肝脏血管系统与胆管系统的融合,其解剖关系的显示有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7.
目的:总结肝再生性结节(R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的表现,以与其它结节进行鉴别.方法:搜集行Gd-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RN病例共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MRI均行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结果:肝再生性结节包括弥漫分布的小结节18例(铁质沉着性结节6例和非铁质沉着性结节12例)和大结节12例17个病灶.铁质沉着性结节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较平直;大部分非铁质沉着性结节在T1WI上和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周围纤维间隔为偏低信号,动态及延迟增强扫描结节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本组所选大结节为直径大于0.5 cm、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病灶,其中10个病灶(占58.8%)在T1W/WATS上信号高于T1W/IP.动态增强各期病灶无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的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肝再生性结节有不同类型及表现形式,其中孤立的大结节型RN需与肝内其它结节鉴别.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初步分析并总结该病的MRI特点。方法本科室在检查中遇到的一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平滑肌瘤的MRI图像,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膀胱平滑肌瘤MRI平扫T1WI、T2WI均呈较均匀的等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无蒂,基底部与膀胱壁相交呈锐角,邻近膀胱壁无明显增厚,呈良性肿瘤的形态学改变。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在MRI平扫中具有较为特征性的信号特点,而平滑肌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结合增强扫描以及肿瘤的形态与生长方式,可对一部分膀胱平滑肌瘤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从而对手术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多层螺旋CT在颌骨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颌骨骨肉瘤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SCT在颌骨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颌骨肉瘤的MSCT表现,男3例,女7例,其中2例有鼻咽部放疗史。结果10例骨肉瘤中,发生于下颌骨5例,上颌骨5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成骨改变4例,混合型破坏3例。成骨性骨肉瘤均可见放射状骨膜新生骨,7例见不规则、片状瘤骨,在CT及MRI上软组织肿块均较大。强化明显。MSCT上通过多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术前及术后颌骨的骨质破坏。结论MSCT通过不同的三维重建方法能全方位、直观、详细地显示颌骨骨肉瘤的病灶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与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是一种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血管成像好的影像技术,我们通过总结3DDCEMRA显示门脉高压症的侧支血管,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的形成规律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