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功能、病毒学特点。方法对我院HBV感染的孕妇共25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60例慢性HBV感染未妊娠妇女相比较。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33.98%患者有HBV感染的家族史;非妊娠妇女的ALT、AST水平均较妊娠妇女明显升高;71.81% HBV感染的妊娠妇女肝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重度7例(2.70%);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例(1.16%);59.85%患者HBeAg(+),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患者63.71%,HBeAg阳性组孕妇的ALT、AST水平、HBV DNA定量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HBeAg阳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水平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AST水平亦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妊娠妇女中高达46.06%ALT、AST水平升高。HBeAg阳性比例小于28岁的年轻孕妇(65.49%)显著高于年长孕妇(52.99%),28岁以上的年长孕妇发生肝功能损害发生率(34.19%)显著高于年轻孕妇(20.42%)。结论妊娠妇女HBV感染患者以HBeAg(+)为主,占59.85%,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者为多,占63.71%;71.81%患者肝功能正常;HBeAg阳性孕妇,肝功能异常较阴性患者明显,HBV DNA水平亦明显升高;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患者,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更容易出现肝损害;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 妊娠妇女中46.06%肝功能异常。28岁以下年轻孕妇HBeAg阳性率65.49%高于年长孕妇,但肝功能异常率20.42%,低于年长孕妇。因此对HBV感染的孕妇需要密切观察肝功能、HBV DNA、HBeAg水平,特别是HBeAg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的妊娠妇女需要警惕肝炎活动。建议HBV感染的女性28岁以前妊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孕妇HBV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母婴传播阻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不同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基因拷贝数。 方法 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31例慢性HBV携带者(携带组)、1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者(重肝组)、29例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外周单个核细胞PD-1基因拷贝数。两组间率比较采用Chi-square 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PD-1基因单拷贝在肝癌组分布明显少于携带组(6.9% VS 35.5% )及对照组(6.9% VS 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肝癌患者以2个基因拷贝数为主;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PD-1基因拷贝数、年龄、性别、HBV-DNA水平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转归有关。结论 不同转归慢性HBV感染者PD-1基因存在拷贝数变异。  相似文献   
33.
HBV S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CTL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腺病毒载体介导HBVS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s)能否诱导抗HBV特异性CTL反应。方法制备携带HBV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分别转染外周血诱导培养的DCs,观察腺病毒转染DCs效率和DCs中HBV抗原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HBV抗原基因修饰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细胞对HepG2 22.1.5靶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腺病毒载体能够高效介导HBVS基因在DCs中表达,且DC细胞形态完整;HBVS基因修饰DCs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同时能诱导抗HBV特异性CTL反应。结论HBVS基因修饰DCs疫苗具有增强抗HBV特异性CTL效应的能力,可能发展为一种新型抗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34.
nm23基因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m23基因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肿瘤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通过对nm2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NDPK的深入研究揭示,nm23/NDPK以组氨酸依赖性磷酸转移酶活性和丝氨酸自磷酸化为基础,对细胞信号传递系统、微管相关蛋白和基底膜形成微环境的调节,以及nm23-H2的转录激活因子作用和DNA结合特性,是nm23基因调控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35.
前列腺肉瘤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诸因素。方法:对4 例前列腺肉瘤进行随访,并再次进行常规切片HE 染色和采用LSAB法对vimentin、CK、actin(HHF35)、desmin、myoglobin、S100 、CD34 、α1AT、α1ACT、lysozyme、PSA 和PAP等12 种抗体进行标记观察。结果:平滑肌肉瘤1 例,随访7 年至今健在;MFH1 例,死于并发呼吸系感染;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 例,生存不到2 年;多形性横纹肌肉瘤1 例,生存2 年5 个月。免疫组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重大意义。结论:HE 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确诊该瘤。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的预后相对较好。联合根治性手术、放疗和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6.
nm23-h1转染腺样囊性癌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nm23-h1导入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后对其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 (lipofectamine)介导nm23-h1转染ACC-M细胞,体外培养并用G418培养基筛选,体外观察转染组生长情况,并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Ki67单克隆抗体;将nm23-h1阳性表达的ACC-M植入10只裸鼠皮下,同时以未转染的 ACC-M作对照,观察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动物,获取标本,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Ki67 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对转染组和非转染组的移植瘤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 体外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较未转染组慢,这种趋势随着转染组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Ki67呈阳性表达,未转染组Ki67呈部分阳性表达;转染组ACC-M体内移植瘤早期(2周)生长缓慢,2周后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组织切片显示瘤体Ki67,nm23-h1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nm23-h1的导入可能对ACC-M细胞增殖具有短时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通过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住院患者492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活动度(A)和纤维化分期(F)评分,ROC曲线评估血尿酸是否可以预测肝细胞脂肪变。结果以肝组织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非NAFLD组319例,NAFLD组173例。NAFLD组高尿酸血症是非NAFLD组的2. 614倍。在NAFLD组中,血尿酸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与肝细胞脂肪变分级呈正相关,但与肝脏组织学活动度无关;χ2检验提示血尿酸正常组肝纤维化F2~F4是高尿酸血症组2. 415倍(95%CI:1. 180~4. 942),高尿酸血症组肝细胞脂肪变2~3级是血尿酸正常组4. 673倍(95%CI:1. 375~15. 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NAFLD组,血尿酸与肝脏组织学活动度、纤维化分期均无关。肝细胞脂肪变与肝组织学活动度呈负相关(r=-0. 111,P=0. 013),但与纤维化分期不相关(r=-0. 035,P=0. 441)。血尿酸预测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ROC曲线下面积是0. 630(95%CI:0. 577~0. 683),约登指数0. 201,cut-off值376. 9μmol/L,灵敏度53. 7%,特异度66. 4%。结论高尿酸血症是CHB发生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CHB合并NAFLD的肝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相关,与组织学活动度无关;同时血尿酸与CHB组织学活动度及纤维化无关。血尿酸对于肝细胞脂肪变具有一些预测价值,但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  相似文献   
38.
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术在腮腺术后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为常见病,其中以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约80%以上[1]。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常采用肿瘤切除加浅叶或腮腺全切。但术后往往有程度不等的术后凹陷畸形,尤其是在全叶切除术后更为明显,影响了患者的外貌。现对8例行腮腺全切术的患者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nm23—h1基因导入对腺样囊性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用了子脂质体介导nm23-h1质粒转染人口腔涎腺样囊性癌(ACC)细胞株,筛选出转染阳性细胞克隆,并植入4只裸鼠颌面部,3w后获取标本,石蜡包埋后进行常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实验以未转染的阴性细胞克隆植入4只裸鼠作对照。结果 nm23-h1阳性ACC植入裸鼠体内后肿瘤细胞有向原代细胞回归的倾向,即由实体型向筛状型或管状型转变,肿瘤细胞周围的肿瘤间质增多,巢状的肿瘤细胞外围有基底膜样结构;肿瘤细胞在体内增殖的过程中,表达nm23-h1的细胞数量有逐渐减少、表达强度减弱的趋势。结论 以nm23-h1为靶基因的治疗同时具有抑制转移和促进分化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在日本大耳白兔下颌骨体形成的人工缺损中进行新鲜处体骨移植,研究移植骨--宿主骨皮质界面骨性愈合过程中钙,磷,硫三种元素的浓度变化,以揭示移植界面愈合的基本规律。方法 利用X射线能量衍射微区分析法,改进的断面冷冻抛光和峰背比计量技术,进行移植界面三种元素24周动态定量检测,结果 移植界面钙,磷含量在术后2-3周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但随后逐渐增加,而同期硫含量则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其后迅速下降,在5周时,界面骨质中的钙,硫,硫元素含量已接近正常状态(P>0.05),但各微区数值差异较大;8-12周后,界面骨质钙,磷元素均匀分布,元素含量变化趋于稳定。结论 骨移植初期,界面骨质有明显的吸收过程,在移植5周时,移植骨与宿主骨界面就可形成较高钙化程度的骨性连接,但矿化不尽完善;随后通过不断的应力改建,在移植8-12周后,可望形成矿化程度更高的稳定界面结合。钙,磷元素含量在移植界面愈合中的变化高度相关,其动态变化基本可反映出骨移植界面全中的基本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