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经颞下回-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确诊为药物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的62例患者,经颞部锁孔开颅,切除中前段颞下回,进入颞角前外侧区,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及海马旁回等内侧颞叶结构。结果:62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2年时间(24—80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45例(72.6%)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结论:经颞下回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头皮Merkel细胞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rkel细胞癌(Merkelcellcarcinoma,MCC)临床罕见,是原发于真皮组织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性肿瘤,高度恶性,侵袭性生长,具有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及远隔转移率均较高的特点[1~4]。本文报告一例头皮多发性MCC,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病历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发现枕部中线及右侧头皮肿物、局部闷胀不适4个月于1999年10月2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曾在当地医院行右侧枕部头皮肿物切除术(未行病理检查),术后2周病灶即复发至术前大小。入院体检: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枕外粗隆上7cm水平正中矢状…  相似文献   
13.
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使其成为手术夹闭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一项有效的辅助措施。文章介绍了其具体操作方法、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法是新兴的可用于急性出血期处理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与早期手术夹闭破裂动脉瘤颈相比,GDC栓塞法有操作准确、安全、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疗效不如手术治疗恒定,复发率高等缺点。因此在提高GDC操作成功率,扩大适应证及改善远期疗效方面还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手术取出颅内弹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岁,因右眼枪伤后右眼球流血、视力丧失4d,于2004-05-06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外院已行右眼结膜缝合,颅脑CT示:右眼眶尖部金属异物存留,球后积气。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右眼上睑下垂,结膜充血、出血,前房内布满血液,鼻侧结膜见缝线,鼻侧虹膜已缺损,眼内结构看不清,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恶性淋巴瘤全切除1例361003解放军第174医院黄民权,杨大金,杨朋范,郑玉清,冀树本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NSPML)临床少见,原发于侧脑室内的恶性淋巴瘤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1992年7月收治1例右侧脑室内恶性淋巴瘤,并经手术和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药物难治性颞叶癫(MITLE)患儿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其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以2005年6月—2009年3月进行手术,并至少随访1年的76例MITLE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MITLE患儿手术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MITLE患儿手术后,根据Engel分级法,46例(60.5%)达到Ⅰ级,22例(28.9%)Ⅱ~Ⅲ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首发年龄(P=0.034,OR=4.734,95%CI:1.121~17.067)、发作类型(P=0.033,OR=3.610,95%CI:1.111~11.732)是影响MITLE患儿手术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既往病因、病程、MRI检查结果、发作频率、手术侧别、发作间期放电范围、IQ、服用抗癫药物对手术效果无独立预测作用。结论手术治疗儿童MITLE有效。首发年龄小、继发全面性发作的MITLE患儿手术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埋藏后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枕叶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对19例经无创方法难以定位致痫灶的药物难治性枕叶癫痫(OLE)病人,开顷埋置硬脑膜下条状、栅格状电极和深部电极,行V-EEG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确定发作起源区,再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16例埋置硬脑膜下电极,3例联合应用硬脑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V-EEG监测36~192h(平均68h),均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EEG情况。行枕叶致痼灶切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3例发作消失(EngelⅠ级),4例偶发(EngelⅡ级),2例发作减少75%以上(EngelⅢ级)。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OLE中,开颅埋藏硬脑膜下电极、深部电极,行V-EEG监测,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的节律和范围,可精确定位致痫灶。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的病理与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的发病基础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取21例因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的颞叶新鲜标本,详细描述皮质分层结构,观察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分析海马组织的结构及其他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结果颅脑外伤后脑叶软化灶和瘢痕增生是外伤性癫痫发生的病理基础,前颞叶切除标本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海马硬化合并颞叶皮质细胞结构不良(15例,占71.4%)。术后随访6个月~2年,疗效评价显示21例患者中疗效Ⅰ级14例、Ⅱ级4例、Ⅲ级3例;疗效满意66.7%(14/21),效果良好19.0%(4/21),疗效差14.3%(3/21)。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顽固性癫痫最常见的颞叶病理改变是海马硬化和皮质细胞结构不良,这两种改变常伴随出现。目前对于该类患者仍推荐采用病理灶切除+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目前手术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疗效已得到证实[1]。颞叶癫痫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海马硬化,高分辨率MRI对其具有高度灵敏性(97%)及特异性(83%),是定位癫痫灶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手段,而在MRI影像上发现海马硬化(HS)、皮质发育不良(MCD)、肿瘤及血管畸形等影像学改变已作为预测良好预后的独立因素[2]。但部分颞叶癫痫患者表现为MRI无异常改变,我们称之为MRI阴性颞叶癫痫(MRI-negative TLE)、正常MRI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