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1.
ANGPTL4基因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血管通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洪新  李锦军  杨艳华  万大方  顾健人 《肿瘤》2002,22(2):87-89,I002
目的 研究ANGPTL4基因对C6细胞形成血管通道的影响。方法 将ANGPTL4蛋白进行原核表达 ,用MTT试验观察ANGPTL4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体外迁移试验 ,体外侵袭试验和体外管状形成试验等体外血管新生研究模型观察ANGPTL4基因对C6细胞形成血管通道的影响。结果 ANGPTL4对C6细胞的增殖没有显著性作用 ;ANGPTL4基因可促进C6细胞的体外迁移 ,侵袭和管状形成。结论 ANGPTL4能够促进C6细胞形成血管通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8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A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肠溶片10 mg/d,B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10 mg/d,C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肠溶片70 mg/周.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钙尔奇D600,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血骨钙素(BGP)、C端交联多肽(CTX)水平及新骨折发生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疗效(骨密度改善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治疗后3组患者的BGP、CTX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均无新骨折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与阿仑膦酸钠片无差异,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间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分析与徒手置钉相比,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是否可以增加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颈椎4~6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患者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徒手置钉组(A组)和3D打印导板置钉组(B组),每组各6例。A组采用传统徒手置入侧块螺钉,B组患者术前行颈椎薄扫CT检查,将影像学资料输入MIMICS软件,生成颈椎3D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出理想的个体化置钉入点、角度和深度。以此数据运用3D打印机制备个体化颈椎侧块螺钉置钉导向板。术中A组采用徒手置钉,B组采用3D打印导向板辅助置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扫描。通过CT平扫+重建记录每枚螺钉入点、置钉轨迹、冠状位外倾角(α角)、矢状位头倾角(β角)等。通过各个螺钉置入角度、轨迹和并发症情况对螺钉进行评分和分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间年龄[(63. 50±4. 04)岁vs.(56. 33±10. 78)岁]、手术时间[(161. 25±16. 52) min vs.(171. 67±19. 41) min]、出血量[(375. 00±50. 00) ml vs.(300. 00±89. 44)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8. 45±5. 91)%vs.(50. 45±6. 01)%]。在螺钉置入角度上,α角A组平均(21. 88±2. 88)°,B组平均(23. 69±2. 3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675,P=0. 001),特别是在门轴侧螺钉差异更加显著[(21. 25±3. 11)°vs.(24. 55±1. 34)°,t=-4. 014,P=0. 000)]。β角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33±4. 08)°vs.(24. 39±2. 14)°,t=-1. 308,P=0. 196]。根据我们制定的螺钉分级评分系统,A组螺钉评级得分(6. 08±1. 56)分,而B组平均(7. 56±0. 91)分,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 622,P=0. 000)。A组螺钉优良率也显著低于B组(55. 56%vs. 94. 44%)。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辅助进行颈椎侧块螺钉置钉,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显著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优良率。3D打印导向板辅助置钉螺钉置入轨迹优于徒手置钉,特别是在门轴侧螺钉置入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开展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7-58岁,平均42岁,术后随访平均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疗效为优19例,疗效为良9例,疗效差1例,优良率达96.6%,神经根损和硬膜破裂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结论:经椎间盘镜髓核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适用于除复发性和伴严重椎管狭窄症以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兴起的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种类,特点、临床和应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可能的避免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植入的手术病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通过X线测量螺钉植入深度(螺钉尖端与椎体后缘距离)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例手术共75枚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平均年龄66.85岁,平均体重指数22.65 kg/m2;平均手术时间152.03 min,平均出血量450.00 ml;股骨颈骨密度T值-2.0至-3.6。75枚椎弓根螺钉中9枚骨水泥渗漏(6枚渗漏入椎体周围,3枚渗入血管),渗漏发生率12.00%。椎体周围未渗漏组螺钉拧入深度与椎体椎体矢状径比值平均0.81±0.09,渗漏组比值平均0.62±0.0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患者BMI、螺钉拧入椎体深度是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结果、手术节段等无关。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损害加重表现。无肺栓塞、猝死等恶性不良事件发生。1例患者出现邻近节段再骨折。短期随访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表现。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减压术中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近期可以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但需要密切关注术中螺钉拧入深度和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加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6-08-2008-06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的患者21例,将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椎管矢状径值、骨性椎管扩大率、脊髓后移距离、术前JOA评分诸影响因素与JOA改善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JOA改善率与上述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JOA评分、病程与JOA改善率明确相关,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病程与JOA改善率呈明显负相关,术前JOA评分与JOA改善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术前JOA评分和病程是决定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两者相比,术前JOA评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近年来兴起的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种类、特点、临床应用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类疾患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随着对AIS脊柱复杂结构认识的深入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脊柱形态的评价也趋于直观和精确.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体位处理下的脊柱X线摄片的优劣,以及CT、磁共振检查在评价脊柱形态方面的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军  唐海  王炳强  张智  陈浩  贾璞  包利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2):1070-1072
目的探讨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漏诊。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行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2例,经X线和核磁共振阅片分为有和无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椎体数、髋部骨密度值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82例患者入选,其中有隐性骨折的患者14例,无隐性骨折的患者68例,隐性骨折的患者占此组病例的17%。14例隐性骨折患者中仅1例为2个椎体隐性骨折,余均为1个椎体隐性骨折。两组病例的椎体骨折数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年龄、性别、髋部骨密度、体重指数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隐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临床中确实存在,并有一定的发病率,无明确的临床规律可循,应注意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