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移植物组织学表现特点,总结ACL移植物组织学转归规律。方法以2017年3月—12月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ACL术后4年以上、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行二次关节镜探查,并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对移植物滑膜及血管覆盖、移植物张力、移植物容量及纤维再撕裂情况评分,将患者分为塑形良好组(good remodeling group,GRG),总分为4~6分;塑形不良组(poor remodeling group,PRG),总分为1~3分。镜下取移植物体部中央标本,分别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血管分布)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合成代谢、胶原纤维分布)并评分。以同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年龄60岁患者的正常ACL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共18例二次关节镜探查患者纳入研究,关节镜下移植物评分为2~6分,平均4.7分;其中GRG组11例、PRG组7例。对照组9例。光镜下观察示,PRG组血管分布及细胞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GRG组(P0.05);GRG组与对照组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PRG组胶原纤维分布评分较对照组及GRG组明显降低,但细胞合成代谢评分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G组细胞合成代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原纤维分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塑形稳定期,关节镜下评估为塑形良好的移植物在光镜下其组织学结构更接近于正常ACL,但其超微结构特点与正常ACL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2.
目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参与和促进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功能,但单独使用效果不理想,通过使用肤疾骨宁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分析促进骨外露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及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①肤疾骨宁膏+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②肤疾骨宁膏组。③生理盐水组。实验观察60d。结果:肤疾骨宁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最快,生理盐水组创面愈合最慢(P<0.01)。创面在应用肤疾骨宁膏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逐渐增高,肤疾骨宁膏+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肤疾骨宁膏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在15d分别为0.585±0.028和0.583±0.024,达到高峰,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量15,22d分别为0.434±0.026,0.427±0.022和0.583±0.024,0.425±0.026,为高峰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且高峰提前(P<0.01)。结论:肤疾骨宁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骨外露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3.
有氧运动在冠心病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身心症状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随机选择确诊冠心病患者有氧运动锻炼半年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服用黛力新。运动前后用SCL-90量表作心理测量。结果个别因子有差异,总分无差异。结论有氧运动全面改善心血管功能状态,对心理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主观评价及心理感受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A组),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5mg/(kg.d)5周组(B组),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C组),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D组)。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潜伏期、诱发电位峰值、传导速度、腓肠肌最大收缩力、髓鞘厚度及再生轴突计数ANOVA结果分别为F=12.87,P<0.05;F=19.54,P<0.05;F=35.21,P<0.01;F=56.33,P<0.01.F=75.26,P<0.05;F=14.83,P<0.05;F=96.11,P<0.01),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5.
;RT-PCR凝胶电泳法显示PQQ组c-myc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 结论 吡咯喹啉醌在适宜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许旺细胞的增殖,c-myc基因参与了许旺细胞的增殖过程并在其中表达上调.吡咯喹啉醌有望作为一种增殖促进剂刺激许旺细胞的体外增殖,提供大量种子细胞以满足脊髓及外周神经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及日后临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的体会,从学科建设、基础训练、研究生管理、品德、学风、学术交流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我校病理生理学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我国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可供借答的经验.  相似文献   
27.
累及掌跖的玫瑰糠疹较少报道。现报告确诊的2例,并予以讨论。例1,女,21岁。躯干、四肢皮肤淡红斑,双手掌丘疱疹与红斑26天。例2,女,26岁。胸、背、四肢散发淡红斑疹及斑片伴轻度瘙痒1月。2例均经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解剖研究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等长性。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共解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膝关节标本25具。分别在传统意义股骨过顶位等长点(A点)、前交叉韧带股骨足迹中心点(B点)、前交叉韧带前内束(AMB)股骨中心点(C点)以及前交叉韧带后外束(PLB)股骨中心点(D点)测试等长。每个测试点分别钻制直径2.4 mm骨道,用爱惜帮#2号缝线穿入,并于股骨外侧穿出,分别标记。胫骨侧于前交叉韧带(ACL)足迹中心钻制3 mm骨道,并将股骨侧的所有缝线穿入,并将股骨侧钳夹固定。测试各个点在膝关节屈曲0~135°分别用游标卡尺在胫骨外侧测量各个测试缝线移动的最大距离。如果移动距离≤2 mm者,为绝对等长;距离改变绝对值差值在2~3 mm者,为相对等长;距离改变绝对值差值3 mm者,为不等长。记录每个标本的四个测试点的位移。结果:(1)膝关节在屈伸活动中,23个膝关节标本能找到1个绝对等长点。(2)在0~135°屈曲活动中,A点:绝对等长者17例,相对等长者6例,不等长2例;B点:绝对等长者6例,相对等长者7例,不等长12例;C点:绝对等长者14例,相对等长者5例,不等长6例;D点:绝对等长者1例,相对等长6例,不等长18例。A点与C点比较:绝对+相对等长以及绝对等长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点与B点:绝对等长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点与B点以及A与D点绝对等长以及不等长数量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足迹中心点、AMB、PLB中心点,以及过顶位均有不同比例的标本存在等长性,因此等长点存在不确定性。但是,过顶位等长性最佳;AMB中心点与过顶点的等长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临床解剖AMB单束重建ACL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正>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在诱因的影响下,心脏丧失代偿能力,导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而不能适应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个独立临床综合征。诊断一、隐性心衰:在未发生体静脉或肺静脉淤血时,左或右心房压力已经升高。在原有心脏病或心脏增大的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一项而又无其它原因可解释。①冠心病或心肌炎(病)患者,在一般体力活动时出现心悸或//和气紧,②任何心脏病者,夜间气紧或/和高枕位,③尿量减少而体重增加;④两肺底呼吸音较前减弱;⑤出现交替脉;⑥颈静脉搏动增强;⑦舒张期奔马律;⑧心电图上V_1终末电压阳性;⑨胸片显示肺静脉纹理增粗或Kerley B线。二、心衰的诊断标准:主要标准有①阵发性呼吸困难;②颈静脉怒张;③两肺底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奔马律;⑦静脉压升高。次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