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为了解闽东地区畲族中小学女生生长发育身体形态发展趋势,加强畲族中小学生健康指导,提供人类学资料。方法按活体测量要求,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及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计算出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的标准指数。结果身高9~10岁生长速度较快,体重指数11-13岁增长较快,胸围指数、腰围指数和臀围指数11岁增长较快,BMI12岁增长较快;青春期中期以后(15~18岁)身高、体重指数、三围指数均值生长缓慢,16~18岁体重指数、三围指数出现负增长值。结论畲族中小学生女生9~10岁生长出现第一个峰期,12—13岁生长出现第二个峰期,16岁以后生长速度趋于稳定,16岁后体重反而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光固化树脂表层技术对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与效果。方法:40只6周龄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股骨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全部受试大白兔左侧股骨髁软骨缺损纳入实验组,右侧股骨髁软骨缺损纳入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大白兔术后不同阶段大体观察情况、组织学特征、透视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等。结果:实验组术后各阶段修复组织覆盖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阶段修复组织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透视电镜下软骨细胞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结论:光固化树脂表层技术应用于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比传统钻孔术更好的修复效果,其材料又安全美观,是一种新型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及10例正常腰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40例退变腰椎间盘组织凋亡指数(AI)均值为70.51,bcl-2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0.12%,bax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4.56%。10例正常腰椎间盘组织AI均值为20.02,bcl-2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53.46%,bax蛋白细胞百分比为10.54%。两组间AI均值、bcl-2蛋白表达、bax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bcl-2蛋白表达越弱,bax蛋白表达越强,凋亡细胞数越多。结论:bcl-2和bax蛋白均参与了腰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调节,并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较多,就大的方面可分为中药本身质量因素,患者个体差异因素和中药如何应用因素.作为一名医生只能就药物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合理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就此作以探讨,为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制备并评价载有BMP-7功能片段的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退变髓核再生领域中的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组装多肽RADA16-Ⅰ为原料,通过化学键链接BMP-7功能片段构建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A-KPSS,再与RADA16-Ⅰ等比例混合制备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RADKPS。通过大体观察、原子力显微镜评估RADKPS支架材料的结构特点。分离培养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BMSCs,取第3代BMSCs与RADKPS复合培养7 d,通过扫描电镜、细胞荧光素二乙酸盐/碘化丙啶活性染色、MTT法检测RADKPS的细胞相容性;于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椎间盘内注射1%RADKPS后培养并观察其髓核内细胞活性。采用溶血实验检测RADKPS的血液相容性。将RADKPS植入6~8周龄昆明小鼠皮下28 d,行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RADKPS组织相容性。结果 RADKPS在L-DMEM中成胶后呈均匀透明水凝胶状;原子力学显微镜示纳米纤维相互连接呈三维网状结构,纤维直径(25.68±4.62)nm,纤维长度(512.42±32.22)nm。RADKPS支架复合BM SCs 7 d后,扫描电镜示细胞在支架上黏附良好,细胞活性维持在90%以上;MTT检测示0.1%、0.05%、0.025%RADKPS溶液均不同程度促进新西兰大白兔BMSCs增殖。溶血实验结果示,不同浓度RADKPS溶液相对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小鼠皮下注射实验结果示,28 d后注射局部皮肤无水疱、红斑及焦痂形成;HE染色示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纤维组织取代水凝胶支架,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新型功能化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RADK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适合于髓核的组织工程修复与再生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参比制剂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将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组,依照自身交叉、对照方案单剂量口服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及参比制剂各2片(含缬沙坦160mg/氢氯噻嗪25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及离子对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缬沙坦、氢氯噻嗪的质量浓度,并用BAPP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缬沙坦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75±0.55)h和(2.75±0.31)h,峰浓度(Cmax)分别为(4496.44±1453.66)ng/mL和(4387.46±1445.47)ng/mL,0~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28955.11±8122.35)ng/(h.mL)和(29783.15±9706.08)ng/(h.mL);氢氯噻嗪Tmax分别为(2.44±0.66)h和(2.25±0.35)h,Cmax分别为(136.68±33.91)ng/mL和(128.12±37.35)ng/mL,AUC0-24分别为(1018.54±200.73)ng/(h.mL)和(1008.44±292.30)ng/(h.mL)。国产复方缬沙坦片中的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99.8±15.5)%和(107.9±30.6)%。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7.
李小川 《医学综述》2012,18(9):1284-1286
白细胞介素(IL)32是新近发现的炎性细胞因子,能诱生细胞因子的产生,且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IL-3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下,提示在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存在IL-32基因的缺失。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日益成熟,以IL-32为目的基因导入到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来调控过度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减少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现就IL-32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的实验及临床作铺垫。  相似文献   
38.
怀牛膝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对怀牛膝总皂苷(Achyranthes bidentata saponins,ABS)分成大、中、小(120mg/kg、60mg/kg、30mg/kg)3个剂量进行了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BS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颅骨外板凿除联合人工真皮修复大面积颅骨外板毁损的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1年6月,收治11例大面积颅骨外板毁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9~78岁,平均52岁。其中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缺损9例,外伤性创面2例。术中头皮切除后缺损范围为10.5 cm×9.0 cm~18.0 cm×15.0 cm,颅骨外露范围9 cm×8 cm~17 cm×14 cm;颅骨外板凿除后采用人工真皮修复,并于术后2周行二期自体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一期术后1周换药时见人工真皮下肉芽生长及类真皮组织生长;二期术后植皮均成活。10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除1例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6个月复发外,其余患者皮片色泽可,质地柔韧平整,无破溃、坏死发生。结论颅骨外板凿除联合人工真皮修复大面积颅骨外板毁损创面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X线检查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前影像学资料(全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CT、B超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腺瘤1例,阳性检出比分别为:CT为79%;超声为16%;全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42%。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和超声,(P〈0.05或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