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电刺激诱发瞬目反射的差异。方法:多发性硬化患者为河南省人民医院1996—01/2005—06门诊随诊及住院的临床确诊病例49例。健康对照组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人员及部分工作人员47例,多发性硬化组又分为视神经脊髓炎型(n=21)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n=28)。瞬目反射检查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记录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外侧,左右两侧对称,参考电极置于鼻骨两侧,接地电极置于颌部,刺激电极放在眶上切迹处。双导同时记录刺激侧所见的早反射和晚反射及对侧的晚反射。测定其潜伏期和波幅。双侧进行,共测4次,计算出瞬目反射各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异常瞬目反射的判定标准: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高限(x^-+2.5s)(早反射11.5ms,晚反射38.8ms,对侧的晚反射40.1ms)和/或波幅低于正常低限(x^- -2.5s)(早反射62.5μV,晚反射43.0μV,对侧的晚反射7.0μV)。②除外操作错误、仪器故障和患者不合作等因素,瞬目反射未引出者为异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EDSS进行评分。结果:4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均完成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发病年龄、EDSS评分均显著高于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P〈0.01)。②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与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也显著延长(P〈0.01~0.001);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和视神经脊髓炎型相比显著降低(P〈0.01~0.001),视神经脊髓炎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患者的瞬目反射各波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视神经脊髓炎型(P〈0.001)。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型和经典多发性硬化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瞬目反射的改峦可反映脑干病蛮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的抑郁情绪及认知状况。方法:对52例正常初产后妇女、50例初产后伴抑郁妇女和50例健康普通妇女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量表评定,并将三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产后抑郁妇女组与其它两组相比,P300电位成分中N2与P3波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抑郁量表评定产后抑郁妇女各因子分与其它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后抑郁妇女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评价产后妇女的抑郁情绪和认知状况对促进其全面康复有较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视觉诱发电位对眼外伤视功能鉴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李六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71-3371
目的:研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眼外伤视功能鉴定的价值。方法:对98例眼外伤患分组进行P-VEP检测,并与4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98例眼外伤患与48例正常对照组P-VEP比较,P100波潜伏期及P100波幅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眼外伤眼底异常组P100波峰潜伏期较对照组及外伤后眼底正常组明显延迟。眼外伤眼底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P100波峰潜伏期及P100波幅差异均无显性意义。结论:P-VEP检测可以对眼外伤致视神经病变及伪盲做出客观、正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应用节段性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potential,MEP)体感诱发电位(short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技术对1例资料完整的截瘫患者早期的脊髓损害定位诊断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B.5504神经电生理仪和国产CCS-I型皮层刺激仪联机对1例患者进行节段性MEP和SSEP的不同水平脊髓段检测。结果:非损害脊髓段波形出现,损害节段面处波形不出现,其上位神经组织处亦不出现波形。结论:节段性MEP和SSEP对早期脊髓损害功能的判定准确,节段性MEP的定位诊断更精确。  相似文献   
65.
目的:用下行运动通路的经皮直接电刺激法测定脊髓与马尾运动传导时间和运动传导速度,并与马尾传导的间接测定法(F波─S1刺激法)相比较。方法:用窄高压方波电脉冲刺激上、下肢皮层运动区及T1、T12、S1棘突的相应皮肤,在大鱼际肌及伸趾短肌记录相应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和计算下行通路各段的运动传导时间(MCT)和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上、下肢中枢MCT分别为7.69±0.83ms、14.30±1.32ms,皮层─S1MCT为16.97±1.27ms,脊髓MCT为6.60±1.68ms,脊髓─马尾MCT为9.28±1.38ms,马尾MCT为2.62±0.67ms,脊髓MCV为60.5±14.1m/s,脊髓─马尾MCV为56.6±7.96m/s,马尾MCV为54.8±13.0m/s,后者比间接的F波─S1刺激法(48.0±21.3m/s)快而标准差小。结论:用下行通路的窄脉冲高电压方波经皮刺激法测定脊髓、马尾下行运动传导是一准确且无创无痛的直接电生理方法。  相似文献   
66.
李六一  魏延丽  冯淑艳  童玲  王蓓  申磊 《临床医学》2009,29(11):114-114
针极电极的使用在神经肌电图检测过程中是必须的,也是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电生理检测不可或缺的一项参数。然而围绕针极电极的消毒灭菌方法及程序的选择,自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引进国内以来都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没有一个确切的可行办法。基于此,现将我们科室关于可重复针极电极消毒灭菌的方法及流程做简要介绍,请各位专家及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67.
CS2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与肌电图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4例CS2作业工人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肌电图诊断进行分析。发现长期接触CS2致周围神经损害以轴害为主,部分病例神经传导功能亦受障碍,但神经损害有恢复自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8.
2年来我们对5例癔瘫病人采用肌电图检测配合暗示语言的方式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5例病人,男1例,女4例,年龄24~53岁,平均31.5岁,男性为城市人,女性皆为农村人。文化程度:男性为高中,女性为初中或文盲。病因:男性系车祸引起,病程2年,半月前又摔倒在地引起;女性病人系婚姻、夫妻关系、分家、儿女不孝等原因,病程为8~19d。5例病人皆性格内向,交际圈子仅为家人或很少熟人。5例病人神经系统体检正常。瘫痪肢体:男性为右下肢;女性:3例为四肢,1例为双下肢。实验室检查:4例女性病人做脑脊液、…  相似文献   
69.
目的讨论平山病的神经肌电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的神经肌图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每例患者均做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针极肌电图)。结果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呈神经源性损害,萎缩肌有纤颤、正锐波,运动电位时限宽,波幅高,部分病例在对侧无萎缩肌肉也有异常改变,MCV、SCV正常,F波潜伏期延长,出现变化。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单肢肌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载脂蛋白H水平特点,为PSD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92例PSD患者进行ApoH水平检测。结果 (1)PSD组ApoH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脑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D组血清ApoH水平高于脑卒中非抑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载脂蛋白H基因mRNA表达和血清载脂蛋白H水平与单纯脑卒中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