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脑皮层与脊髓电刺激对截瘫患者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李六一,宋新光,申风琴,杜学峰,杨英武1病例报告男,19岁。一月前患者从7m高处摔下,当时昏迷约1h,清醒后,双下肢活动障碍,感觉迟钝,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于1994年4月21日来我院骨科求诊,收...  相似文献   
42.
外伤致重度或完全性神经损伤的病人,大部分需要进行手术缝合神经治疗,修复越早效果越好,因而术后病人神经恢复程度如何的判定亦不可缺少犤1犦。笔者从1997年8月~2000年2月期间,对神经损伤术后的15例患者做神经电生理的连续追踪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5例患者均系外伤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男10例,女5例,年龄9~36岁,平均25岁。外伤后均经显微外科专科医师诊断,并在发病急性期(为15d左右)做肌电图(EMG)和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测,结果为:正中神经重度损伤或完全神经损伤5例;腓总…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亚洲型和西方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多形式脑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对19例亚洲型和24例西方型MS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response,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的综合研究,并对两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亚洲型多发性硬化发病年龄犤(35±12)岁犦明显高于西方型犤(27±11)岁犦(t=2.3378,P<0.05)。EDSS评分在亚洲型MS(5.3±2.3)也明显高于西方型(3.8±2.1)(t=2.2304,P<0.05)。亚洲型MS的VEP异常率(89%)显著高于西方型(54%)(χ2=4.7053,P<0.05),而BAEP异常率低(42%)显著低于西方型(71%)(χ2=70.4663,P<0.001)。结论:亚洲型和西方型是多发性硬化的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就我们近年所见到的铅、锰和正己烷作业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测报告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2~ 39岁 ,平均34.5岁 ,接触史为 1~ 15 a。其中铅作业者 5例 (平均工龄 8a) ,锰作业者 2例 (工龄均为 5 a) ,正己烷作业 1例 (工龄为 1a) ,作业环境中空气有害物质密度不清。 8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周围神经改变的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为四肢远端麻木 ,有手套、袜套分布的感觉障碍 ,肌无力、肌肉有刺痛。锰中毒患者有手指震颤感。正己烷作业者为女性患者 ,症状最重 :四肢瘫痪 ,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 ,下肢肌…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尺神经-大鱼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正常值,以定量分析尺神经共同刺激所致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正中神经-大鱼际潜伏期的误差。 方法正常组112例,记录224侧正中神经-拇短展肌(APB)和224侧尺神经-大鱼际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另对其中10例20侧正中神经,分别记录以正中神经-APB最大波幅之刺激强度的30%、50%、70%、100%刺激时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其中4例分别予以120%、150%和200%的超强刺激,记录CMAP潜伏期和波幅。CTS组16例,记录到正中神经-APB的CMAP最大波幅后,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记录尺神经共同刺激效应后的正中神经-大鱼际CMAP。 结果①正常组:尺神经-大鱼际远端潜伏期为(3.17±0.25)ms,波幅为(6.60±1.07)mV;正中神经-APB远端潜伏期为(3.45±0.31)ms,波幅为(6.47±1.08)mV。当正中神经刺激强度从引出最大CMAP波幅之强度的30%、50%、70%增加至100%,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相应缩短0.1~0.3ms;达到最大波幅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至120%、150%和200%的超强刺激,则潜伏期不再继续缩短。②CTS组:尺神经共同刺激所引起的正中神经-大鱼际CMAP潜伏期缩短范围为0.5~8.7ms,导致正中神经-APB的错误潜伏期范围为(2.9~4.1)ms。 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检测时,若正中神经-APB CMAP潜伏期随刺激强度增大而缩短超过0.3ms,并且达到2.9~4.1ms的范围,则提示可能发生了尺神经共同刺激。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癫癎患者抑郁情绪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为癫癎病情判定寻找更多的实验室依据。方法:52例癫癎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癫癎组事件相关电位测定的异常率为73.1%(38/52),事件相关电位中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中相关因子分和总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波潜伏期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中相关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而P3波幅与其呈负相关(P<0.01)。结论:癫癎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障碍明显,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癫癎患者认知功能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成功手法复位后,嘱其注意保持头部姿势,避免大幅度或剧烈转动头部,未给予其它药物或特殊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成功手法复位后给予rTMS治疗。在手法复位成功后当天和第1周、第2周及第4周时分别应用头晕评价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查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同时记录、比较2组患者残余头晕持续时间。 结果在治疗4周期间2组患者DHI、HAMA评分、SSR潜伏时及SSR波幅均进行性下降,ABC评分则进行性增加。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时,其DHI、ABC、HAMA评分、SSR潜伏时及SSR波幅较治疗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周及第4周时,上述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DHI、ABC、HAMA评分、SSR潜伏时及SSR波幅在治疗第1周时分别为(30.52±1.43)分、(56.51±7.39)分、(11.38±3.52)分、(1.11±0.47)ms和(1.83±0.33)mV,第2周时分别为(15.46±3.65)分、(78.33±12.10)分、(8.64±3.32)分、(0.73±0.36)ms和(1.41±0.32)mV,第4周时分别为(8.66±2.37)分、(89.52±13.48)分、(4.65±1.68)分、(0.31±0.28)ms和(1.01±0.24)mV,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结果明显改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残余头晕平均持续时间[(18.45±6.47)d]明显短于对照组水平[(35.36±6.47)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rTMS干预能显著减轻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缩短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反应时测定及其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作者研制的CCS-2型大脑皮质电刺激仪(即4100型四导运动体感肌电图仪),于颈部微弱电刺激时记录胫前肌应答性复合肌电位的起始潜伏期(单纯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结果表明:男性重复性动作比女性快,应变反应能力则男女相同;50岁为反应速度急剧减慢的转折点;身材较高者反应较快。作者认为,反应时测定可作为诊断智能、选择职业、筛迭运动员和司机、鉴定劳动能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