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背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可能对脑缺血复苏时产生脑保护作用。目的:观察小容量 “高晶体-高胶体混合液”对窒息致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72h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学变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细胞学实验,于2004-05/2007-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完成。材料:SD大鼠36只,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由7.2%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成的 “高晶体-高胶体混合液”为德国费森尤斯公司产品。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36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组,每组12只。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刻输注上述不同液体。主要观察指标:复苏后72h,采用透射电镜和TUNEL的方法比较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改变,采用荧光四肽底物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aspase-3活性,采用迷宫法检查海马功能变化。结果:SD大鼠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复苏后72h,生理盐水组、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组海马区均发现有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现象,且为凋亡表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能够减少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抑制海马CA1区Caspase-3的表达(P〈0.05),减少心肺复苏后大鼠的探索活动。结论: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混合液可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对大鼠海马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丁卡因凝胶和恩纳软膏用于预防静脉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60例,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丁卡因凝胶组和恩纳组,每组20例.在手术前40 min用药膏涂抹患儿手背的静脉附近的皮肤.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丁卡因组用丁卡因凝胶1 g,恩纳组用恩纳软膏1 g,涂抹皮肤.涂药膏的皮肤用3 M医用薄膜覆盖,患儿到达手术室后,擦去皮肤上的麻醉药膏.消毒后,用22 G静脉留置针开放手背静脉.在静脉注射时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患者占15%;丁卡因凝胶组无痛、轻度疼痛患者占80%;恩纳组无痛、轻度疼痛患者占75%.丁卡因凝胶组和恩纳组的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比丁卡因凝胶组和恩纳组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丁卡因凝胶和恩纳乳膏都能明显减轻静脉注射局部的疼痛,两种方法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30~255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SMA 60 min后开放120 min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AG490(JAK特异性抑制剂)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8 mg·kg-1 AG490,余同I/R组;雷帕霉素(STAT特异性抑制剂)组(RPM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0.4 mg·kg-1 RPM,余同I/R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于夹闭SMA前30 min侧腹部皮下注射2 μmol·kg-1 DMSO,余同I/R组,DMSO系AG490和RPM的溶剂。所有大鼠均于再灌注120 min后取小肠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行Chiu's评分,同时取肠黏膜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15-F2t-isoprostane、内皮素-1(ET-1)和血栓烷素B2(TXB2)浓度。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JAK2(p-JAK2)及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各组的Chiu's评分和肠黏膜细胞凋 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I/R组和DMSO组的LD和MDA含量、DAO活性、MPO活性、15-F2t-isoprostane浓度、ET-1浓度及TXB2浓度均显著升高,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和DMSO组比较,AG490组和RPM组的DAO活性、MPO活性、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ET-1浓度、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 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肠I/R所致的肠损伤的发生,其作用与促进氧化应激损伤、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生理盐水10 mL; 预先镇痛组 (P组) 麻醉诱导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常规镇痛组(R组)术毕前2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分别记录拔管后0、1、2、4、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拔管后5、10、15、20 min的Rammesay镇静评分;记录24 h内追加镇痛药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P组0、1、2、4、6、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而P组1、2、4、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R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同时,P组及R组在术后5、10、15、20 min时点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同时点的评分(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5.
音乐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拔管后均清醒进入麻醉恢复室.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收听适当的音乐;对照组不接受音乐干预.于进入恢复室(T1)及离开恢复室(T2)时点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恢复室停留时间及麻醉护理满意度.结果 T2时点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及VAS评分较T1时点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麻醉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音乐干预有利于维持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提高患者麻醉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C组)3组,每组15只.分别建立I/R组、LpostC组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该基础上建立LpostC组的肢体缺血后处理模型.于造模后24 h分别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Nr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蛋白表达.结果 S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Lpost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低于I/R组(均P<0.05);S组脑组织无病理学改变,I/R组呈急性缺血性改变,LpostC组病理学改变轻于I/R组;I/R组、LpostC组的Nrf2和SOD1蛋白表达均高于S组,且LpostC组高于I/R组(均P<0.05).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上调大鼠Nrf2和SOD1蛋白表达,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减轻CIRI.  相似文献   
4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4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 5)",挖掘卢秉久教授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85条,使用150种药品,累计使用频次为2912次。使用频次≥40的中药有20味。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和辛味,多归于脾、肝二经,其次为胃、肺、肾经。使用频次在74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23个数据,共涉及中药11味,核心药组14组及新处方7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以健脾疏肝为主,对于主要兼证采用利水渗湿、化瘀止血等方法。治疗及用药思想可总结为"健脾疏肝"、"辛开苦降"、"调气扶脾"、"脾肾同调"等。为阐明卢秉久教授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经验及探寻新药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处理及在紧急状态下替代血管治疗的应用。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了两例肾移植术后反复髂外动脉出血的患者。两例手术探查出血为原髂外动脉吻合口处有破溃,给予切除移植动脉吻合口处的髂外动脉,取同侧自体下肢的大隐静脉逆转替代切除的髂外动脉。结果两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下肢血运正常,行走自如,其中1例患者存活至今达4年,术后未再次出血;另1例患者手术后已愈1年余,下肢血运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反复髂外动脉破裂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紧急处理非常重要,采用自体血管重建不失为一种较有效和便捷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丁卡因凝胶和恩纳软膏用于预防静脉注射疼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60例,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丁卡因凝胶组和恩纳组,每组20例.在手术前40 min用药膏涂抹患儿手背的静脉附近的皮肤.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丁卡因组用丁卡因凝胶1 g,恩纳组用恩纳软膏1 g,涂抹皮肤.涂药膏的皮肤用3 M医用薄膜覆盖,患儿到达手术室后,擦去皮肤上的麻醉药膏.消毒后,用22 G静脉留置针开放手背静脉.在静脉注射时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患者占15%;丁卡因凝胶组无痛、轻度疼痛患者占80%;恩纳组无痛、轻度疼痛患者占75%.丁卡因凝胶组和恩纳组的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疼痛程度比丁卡因凝胶组和恩纳组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丁卡因凝胶和恩纳乳膏都能明显减轻静脉注射局部的疼痛,两种方法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