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朱雪松  郑芳  何婧 《医药导报》2007,26(10):1217-1218
目的 建立复方环丙沙星栓中环丙沙星和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oresphere C18(4.6 mm×150 mm,5 μm ),流动相为0.05 mol·L-1枸橼酸-乙腈(82:18)(用三乙胺调pH值至3.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7 nm. 结果 环丙沙星和甲硝唑分别在1~36和2.5~9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7%(RSD=1.33%),97.78%(RSD=1.47%).结论 该法可同时测定复方环丙沙星栓中环丙沙星和甲硝唑两种成分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环丙沙星栓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兔软骨细胞体外诱导分泌白介素8(IL-8)、sICAM-1和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方法:将10μg/L浓度的白介素1β(IL-1β)分别与低、中、高浓度的姜黄素共育于兔关节软骨细胞,用IL-1β体外诱导兔软骨细胞分泌IL-8、sICAM-1和NO、PGE2,采用ELISA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分泌IL-8和sICAM-1的量,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细胞上清液NO含量和PGE2含量。结果:IL-1β(10μg/L)组兔软骨细胞分泌的IL-8和sICAM-1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姜黄素对IL-1β诱导分泌的IL-8和sICAM-1起抑制作用,同时其对IL-1β诱导产生的NO、PGE2也起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IL-1β刺激兔软骨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8和sICAM-1,并可显著抑制NO、PGE2途径,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于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IL-1β体外诱导兔软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在培养系统中加入不同浓度芹菜素(10 μmol/L、25 μmol/L和50 μ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芹菜素对诱导兔软骨细胞分泌IL-8和sICAM-1的影响.将软骨细胞种植于Matrigel胶支架上,将体外培养出的软骨膜块植入家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假手术组、转BMP-7组和转BMP-7+芹菜素组.5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Wakitani评分.结果 10 μmol/L、25 μmol/L和50 μmol/L芹菜素能显著抑制IL-1β诱导兔软骨细胞分泌IL-8和sICAM-1的作用[(6803.63±162.31) ng/g、(6005.74±201.49) ng/g、(5202.34 ±271.67) ng/g比(10011.84±239.29)ng/g,P=0.00],并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转BMP-7组和转BMP-7+芹菜素组的Wakitani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3.68±0.86)比(8.25 ±0.90),P=0.00;(3.21 ±0.78)比(8.25 ±0.90),P=0.00].另外,还发现芹菜素可减少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发生.结论 芹菜素可促进转BMP-7软骨细胞膜块构建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4.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已被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的力学性能和缺乏骨诱导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目的:制备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验证其细胞相容性及细胞毒性。方法:分别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α-MEM培养基、苯酚、100%及50%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的浸提液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MTT法评估细胞生长增殖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法判断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的毒性。将MC3T3-E1细胞系与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及生长。结果与结论: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浸提液对MC3T3-E1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MC3T3-E1细胞在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表面生长良好,伸展充分,在材料表面伸出伪足,与材料贴附紧密,表明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25.
26.
郑芳  朱雪松  刘菁  李春雷 《中国医药》2010,5(8):735-737
目的考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分别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2±1)℃]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唑肟钠配伍后0~6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结果6h内混合液外观、pH无明显变化,盐酸氨溴索在5%葡萄糖注射液其含量在0~6h内变化为:100%、99.5%、99.2%、98.8%、99%、98.2%、98.6%;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0~6h内变化为:100%、99.1%、99.5%、99.4%、100.7%、100.3%、100.1%。头孢唑肟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其含量为100%、100.2%、100.5%、99.8%、98.3%、99.3%、99%;在0.9%氯化钠注射液其含量为100%、99.5%、99.7%、99.3%、99.8%、98.9%、98.6%,表明该配伍试验基本稳定。结论在室温[(22±1)℃]条件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27.
熊秋菊  郑芳  朱雪松 《中国药师》2010,13(2):301-302
目的:考察复方替硝唑栓剂的稳定性。方法: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考察其外观、性状、微生物限度、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高温度(35±2)℃、高湿(RH92.5%、75%)的条件下放置10d,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复方替硝唑栓剂处方合理,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吴进  孙新建  李鹏  朱雪松 《医药导报》2010,29(8):1077-107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加替可滴耳液中加替沙星、替硝唑和氢化可的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ShodexRspakDE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A)0.02mol·L-1磷酸溶液(B)(三乙胺调pH3.5),梯度洗脱。结果加替沙星、替硝唑、氢化可的松分别在20.0~160.0μg·mL-1(r=0.9996)、50.0~400.0μg·mL-1(r=0.9997)和5.0~40.0μg·mL-1(r=0.9994)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7%和99.5%,RSD依次为0.62%,0.65%,0.93%。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复方制剂中3组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神农香菊中绿原酸、木犀草素和蒙花苷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法,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乙腈(B)-0.8%磷酸溶液(C),进行梯度洗脱(0~45 min,A 15%→90%,B 5%,C 80%→5%),流速为0.5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为328 nm. 结果 绿原酸、木犀草素和蒙花苷分别在4.5~90.0 μg•mL-1(r=0.999 3),10.5~210.0 μg•mL-1(r=0.999 6)和1.2~12.0 μg•mL-1(r=0.999 4)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1%,97.77%,98.30% ;RSD均<2.0%.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神农香菊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李志浩  李鹏  朱雪松  郑芳 《医药导报》2010,29(5):662-66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术茯苓颗粒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ZOBAX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48:5:47),流速为0.8 mL•min 1,柱温30 ℃,检测波长222 nm。结果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分别在0.6~12.0 μg•mL 1(r=0.999 3)和1.3~26.0 μg•mL 1(r=0.999 6)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4%和98.38% ;RSD均<2.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