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已广泛应用于儿科[1-2].它对减少静脉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增加家长满意度至关重要;尤其在抢救危重患儿时,它能迅速及时地给药,是其他给药途径不可替代的.儿科静脉穿刺一般选择手背静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足背静脉和头皮静脉,手背静脉留置针可作为1~3岁婴幼儿输液首选[3].但在保留静脉留置针及输液过程中,由于小儿哭闹、好动、躁动等原因,常导致留置针折管,针眼渗血、渗液,甚至脱落.我科自2011年开始对婴幼儿四肢浅静脉留置术实施改良固定,在置管处关节的对侧,加用自制小夹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23.
浅低温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超微结构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IP复合32℃浅低温晶体停搏液保护状态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IP采用2次5min缺血、5min再灌注,实验分为IP+32℃浅低温组和单纯32℃浅低温组。心脏灌注St.ThomasⅡ停搏液,缺血30min,37℃再灌注30min。采用血流动力学、生物化学及立体定量方法分析IP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再灌注后30min,IP组的LVDP、+dp/dtmax、-dt/dtmax恢复率明显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再灌注末,IP组心肌ATP含量显著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心肌MDA含量显著低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基本完好心肌细胞体积密度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01),而严重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密度小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心肌细胞间质体积密度小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IP组心肌组织内皮细胞有显著变性的毛细血管断面计数显著高于单纯32℃浅低温组(P<0.05)。结论:IP复合32℃浅低温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19年12月入住新生儿科病房的431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入住新生儿科病房的431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新生儿喂养护理,观察组则成立多学科团队管理小组对新生儿实施病房喂养,统计两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天数,出院后坚持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后生长发育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生长发育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病房纯母乳喂养率,缩短新生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提升家长母乳喂养知识和意识,改善早产低出生生长发育结局,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观察了Bruce运动试验对28名年轻健康人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影响。结果表明:Bruce试验进行12分钟时与试验前、试验6分钟时比较,TXB2显著升高(p<0.01);试验停止后8分钟时与运动12分钟时比较,血浆TXB2显著下降(p<0.01)。6-K-PF1a在12分钟运动试验内变化不明显,但在试验停止后8分钟却显著升高(p<0.01)。结论:多极运动可致血浆TXB2、6-K-PGF1a升高。这可能是运动防治高血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6.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免疫荧光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注意到,荧光显微照片的分辨率较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使用场光源,因标本邻近结构(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产生的衍射光和散射光的干扰,使标本中细微结构的成像不够清晰。在科学研究工作对更高图像分辨率的追求的前提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7.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对26例脑卒中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并与28例对照组患比较.结果表明,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明善(P<0.01),但随着年龄增加.功能积分逐渐减少。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老年病人一旦发生褥疮很难治愈.我们自1990年以来使用复方氨基酸加甲硝唑、氯霉素溶液治疗Ⅲ、Ⅳ度褥疮5例,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5例均为男性,汉族3,维吾尔族2,年龄均在55岁以上.其中Ⅲ度4例,面积2×2.5~3×4.5cm,Ⅳ度1例,面积3.5×5cm.均为外院发生,病程7天~1月,曾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1.2 治疗方法:去除焦痂,双氧水、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创面,酒精消毒周围皮肤,TDP灯照射疮面10分钟,将甲硝唑、氯霉素液滴于创面,然后用复方氨基酸液(输液剩余即可)浸湿小块无菌棉片或纱布敷于创面,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转运体-1 (GAT-1)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采用胫骨上段骨髓腔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假手术+ GAT-1选择性抑制剂NO-711组(Ⅲ组)和骨癌痛+NO-711(Ⅳ组)于术后第14天鞘内注射NO-711 20 μg,1次.d,连续3d;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Ⅴ组)于术后第14天鞘内注射10μl生理盐水,1次/d,连续3d.于术前1d、术后第3、5、7、10、14、16天时测定大鼠机械痛阈,术后第16天机械痛阈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AT-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Ⅰ组和Ⅱ组大鼠患侧脊髓GAT-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共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 16天机械痛阈降低,Ⅱ组和Ⅴ组术后GAT-1表达上调(P<0.05);与Ⅱ组和Ⅴ组比较,Ⅳ组术后第16天鞘内给药后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GAT-1表达下调(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侧脊髓GFAP和GAT-1共表达增加(P<0.05).结论 脊髓背角GAT-1的表达上调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与维持,该作用可能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进入本院实习的75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将2010年4月。2011年3月进入本院实习的78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带教模式的基础上融入风险管理,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实习生的知信行(KAP)问卷得分情况,以及护理缺陷、投诉事件、血源性暴露发生例数等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KAP问卷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护理缺陷、投诉事件、血源性暴露发生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后,有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风险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